曾仕强近期在央视10频道的百家讲坛讲《易经的奥秘》,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百度的“百度贴吧”里面有“曾仕强吧”,基本是曾仕强的粉丝的集散地。也有些论坛里不乏对曾仕强的批评,认为他的东西非常腐朽——跟“先进文化”完全是两回事,居然可以在央视这样的地方大放厥词;也很啰嗦——半天讲不到点子上,这样的人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中国式管理之父”。
我倒不认为央视就不可以找曾仕强来讲易经。央视的百家讲坛,本来就是一个普及型的文化课堂,跟凤凰的“世纪大讲堂”一比较就清楚。“世纪大讲堂”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座下多是年轻的学子,一期讲一个话题;百家讲坛座下多是老人,一些是“听讲专业户”,讲的也都是长篇。当然“世纪大讲堂”的定位要高端一些,百家讲坛的定位相对低端一些,倒成为它走红的一个秘诀,易中天、于丹等人都是一入龙门身价倍增,世纪大讲堂就没有捧红任何人。不过如果要论及知识和思想的价值,我以为世纪大讲堂要高出非常多。
百家讲坛既然可以请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讲《论语》,当然可以请曾仕强来讲《易经》。至于是不是“先进文化”呢?这个话题可以多说两句。其实“文化”跟“文明”最好分开来说。“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而“文化”则没有。比如说,穿和服跟传西装,用筷子跟用刀叉,哪个先进哪个落后?这是一个美学趣味的问题,谈不上先进落后。但你是追求民主,还是迷信专制,这就有文明与野蛮的差异了。计算机也有先进与落后的不同。至于《易经》属于文化的范畴,有些人老是用一种看待文明的眼光来分析它,然后把它打成落后的东西加以扫荡,这其实是很不对的。文化的东西不妨兼收并蓄,你可以选择,但不可以禁绝,一禁绝,就是文化大革命了。这里顺便说一句:百家讲坛讲的多是文化现象,而世纪大讲堂讲的多是文明问题。
我之所以不反对曾仕强等人讲传统文化,跟哈耶克、波拉尼等人的思想有关系。在文化方面,何妨做一个保守主义者。传统是反不掉的,勉强要反,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这个我们都有教训了。所以,哈耶克、波拉尼把传统当作一种“支援意识”,这也是海外华人学者林毓生“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出处。要创造性的转化传统,当然首先要留住传统、守住传统、了解传统,否则拿什么东西转化呢?
其次,规定着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那些文化,我们很多人也是“日用而不知”,这些,听某一个素有研究的人来解释一下,也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快感。我们在大中小学的课堂上,无论是听政治课、伦理课或者是别的什么课,往往不大容易获得类似的人情世故。这方面,我大略看了一下曾仕强,觉得他讲得还是有意思的。比如说,他讲“中”为大,年轻人不要坐中间,不要走中间,除非有人请你到中间,这是人情世故,懂一点大概比不懂要好。又如他把孔子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为一个卦象。这些也属于中华文化常识的东西,经过他这么一讲,听起来不仅亲切,也富有启发性。
当然,对于曾仕强以及百家讲坛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大略知道一些就好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时间,不应该超过我们人生全部有效时间的百分之十,其余大量的时间,我们还是应该去多掌握文明的动向而不是文化的现象,而文明的动向,就不能够固守在中国的传统上,尤其是不应该什么东西都要回到传统的文本中去寻找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返回子宫”的情结或者说乡愁,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