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姚从新:悠闲最是小城居(外一篇)》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姚从新   阅读次数:132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姚从新:悠闲最是小城居(外一篇)

 

    “深圳初中语文教师群”(88517164)群员原创☆

群博客“语文花开http://blog.sina.com.cn/szczyw 欢迎光临

 

悠闲最是小城居(外一篇)

深圳市莲花中学 姚从新

以前住在小城黄州,对这里的一切司空见惯,不以为意,认为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然而等自己置身异乡,才发觉平静的小城岁月,是多么悠闲惬意、令人神往的幸福时光……

晨光熹微,当一些夜猫子还在梦中酣睡的时候,一度寂静安谧的小城便热闹喧腾起来。除了天未亮就早起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和枝头呼朋引伴歌喉嘹亮的鸟儿,起得最早的是形形色色的饭商菜贩,他们骑着三轮车,满载货物,迎着晨光,哼着小调,一脸的志得意满。

一些晨练爱好者也是闻鸡起舞。赤壁山上,长江堤畔,遗爱湖边,到处可见晨练的人:有白发老者,有妙龄女子,有翩翩少年……体育馆前一帮老太太在跳扇子舞,赤壁公园门口一群老大爷在练鹤翔桩。更多的三三两两,各自操练,或迅跑,或疾走,或慢行……不一而足。偶见有静立树下池边的练功者,我总会艳羡不已,他们抱元守一,纳天地之精华;气沉丹田,收万无为己有——该是何等妙境!在赤壁山的密林深处,时不时还听到一两声引吭高歌,或纵情长啸,那是有人在吐故纳新呢……

清晨最忙碌要数卖早点的。他们大多是原电机厂毛纺厂床单厂等一些国营大厂的下岗职工,改革开放后这些万人大厂在市场经济滚滚大潮的冲击下无一例外的破产倒闭。生活逼迫他们自谋出路,最初除了少部分人开摩的(后开出租车)外,一部分人因陋就简,或租下简单门面,或在十字路口搭个简易雨棚,或干脆就是用篮子提着,卖油条、麻花、馒头、欢喜团,还有白米稀饭、豆浆、豆腐脑,没想到,他们竟生意火爆,财源滚滚,二次创业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发现这样卖早餐的收入并不比上班差,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早餐大军便如雨后春笋风起云涌:东门路,胜利街,八一路,宝塔路……凡是有人行走的地方,就有卖早餐的摊点。

你会发现,所有的摊点都大同小异:每个摊点都支起一个个巨型煤炭炉子,锅碗瓢盆,一字排开;再加上几张条桌,几个塑料凳,一个早餐摊子就算齐了。于是,烫热干面,蒸包子,炸面窝、糯米鸡,烤锅贴,煮酽酽稠稠的大米粥,蒸煎煮炸,香气弥漫。马路边,弄堂里,或坐,或蹲,或站,热气腾腾,有滋有味,到处都是“过早”(黄州把吃早餐叫“过早”)的市民——万人空巷去过早,这已然成为黄州一景。

再高档一点的早餐消费就是各种牛肉煲、猪肝煲、肚片煲一类的面食了。一个大土罐,先放在煤气灶上把水烧开,再放进油盐酱醋各种佐料,加入鸡蛋和生粉调好的猪肝(或牛肉或肚片),猛火煮开,放一些新鲜蔬菜,这样,一罐热气腾腾的猪肝煲就基本做成了。接下来再从旁的锅里煮半斤左右的水面,捞出来装在一个白瓷碗里,面要煮得半生不熟,因为它还要倒入土罐里焖一会儿,等到面在罐子里煲得熟透,一份香气蒸腾的猪肝煲就可以热热的吃了。

我最喜欢吃东门路一家摊点的热干面:这里的面烫得好,熟而不粘,爽而不硬,根根清爽,条分缕析,恰到好处。再加上稠酽香浓的芝麻酱,没有吃就已胃口大开。还要佐以少许肉汤、酱油、陈醋、腌菜、辣酱,(可自加葱姜)吃在嘴里,爽在心里,美味难与君说!

每天早起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群结队去过早。人们似乎总不急着去上班,即使九点十点也总见一些上班族神色悠然的踱出去过早,还顺带大包小袋买些菜回来。有时候过早碰到熟人或同事,便要相互请客,几块钱十几块钱就可以请一次客,惠而不费,今天你请,明天他请,既增进友谊,又和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中午时分,吃罢午饭,黄州人大多有午休习惯,再忙也要小寐片刻,无论冬夏,雷打不动,于是晌午的街头便一下子安静下来。当然也有精力充沛者在家看电视,有游戏爱好者在网上遨游,还有二三扑克高手斗几盘地主以消长日永昼,各得其宜,自得其乐……

傍晚时分,各色人等便倾巢出动。晚饭后逛街,似乎成了黄州人一种永不变更的习惯。有事无事都要到街上走一走,溜一溜。特别是女士,总要穿戴整齐,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时间,大街小巷,衣香鬓影,婷婷袅袅,美女如云,霓虹闪烁处,便多了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人们最可去处是一些商场,到那里看一看,转一转,不一定非要买什么,于是七一商场、中商、黄商、量贩、华联这些地方便人满为患。一些小店铺生意清淡些,店主人倒落得清闲,索性搬张竹躺椅放在路边,就那么翘起二郎腿,半躺半坐,一壶清茶,一支香烟,乐不思商。在稍稍宽敞的马路边,摆出长方形木制象棋盘,几个闲汉捉对厮杀,一些围观者伸长脖子,各自助战一方,或出谋划策,或煽风点火,全然不顾“观棋不语”的古训。这些店主有生意就进店匆匆招呼顾客,没生意就这般逍遥快活,神仙的日子,也莫过如此吧?

此时此刻,在各个单位的院子里,一些麻坛健将们或已经各就各位,鏖战正酣;一些没有就位者往往心痒难耐心有不甘,于是占据单位内主要交通要道,随时准备抓壮丁苦力去凑“三缺一”的数。要不了多久,楼上楼下,东南西北,便笑语阵阵,麻将声声了……

在这小城里,没有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诱惑,没有无穷无尽的欲壑需要填塞,每个人都悠游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静而惬意,悠闲而自足。

这样看来,当年我放弃这样悠闲的小城生活而举家南迁,莫非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不薄今文爱古文

不知为什么,每次翻读古人书,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也许是因为我越来越老的缘故罢。

    当那些音韵铿锵、字字珠玑、朗朗上口的文字入眼入心的时候,我便有一种沐浴琼浆醍醐灌顶的陶陶然。

    虽有不少莫测高深的老先生制造的文字未免诘屈聱牙,让我似懂非懂,乃至全然不懂,但这仍无法泯灭我对古文不求甚解的热爱。

    老家的书大多随我南下了,今天在书籍所剩无几的书架上翻找,赫然竟有一本《幼学故事琼林》(天津市古籍书店),定价只有4.9元,便宜得令人咋舌。这本书应该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买的,一晃十几年,弹指一挥间。

    《幼学琼林》我只记得开篇第一句:“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往下就不知所云了。买下后我肯定看过,但肯定没有全看,或许蜻蜓点水,或许走马观花,或许囫囵吞枣……结果当然是束之高阁至今。再次展读,依然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宏富的内涵可说是包罗万象:其中关涉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师生朋友,还有饮食器用、生老病死、文事艺术、鸟兽花木等等等等,随意翻看,雅言、典故、历史、文化,目不暇接,俯拾皆是。如: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方壶、员峤,山名),乃仙子可居……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潘妃步朵朵莲花,小蛮腰纤纤杨柳……孟光力大,石臼可擎;飞燕身轻,掌上可舞……尧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汤之异体。文王龙颜而虎目,汉高斗胸而隆准。孔子之顶若圩,文王之胸四乳。周公反握,作兴周之相;重耳骈胁,为霸晋之君……全是俺不知或略知皮毛的宝贝疙瘩,满篇锦绣,如珠妙语,不胜枚举——摩挲间竟有如获至宝的欣喜!

    在书架上还寻得《历代诗话小品》一本,凡四百六十多页,仅卖12元,竟全无印象。略一翻看,全是辑录古人如袁枚、欧阳修、苏轼、李欣、黄彻等人的诗话小品。

    诗话是在阅读诗文的过程中穿插的点悟式人生体验:从人生易逝天地长留的喟叹,到感世伤时的慷慨、官场应酬的醒悟、人生历程的抚触、人文精神的向往,其间无不反映作者品味诗文咀嚼人生之所得。摘《随园诗话》一则:

   周幔亭:“山光含月淡,僧影入松无。”鲁星村:“酒中万愁散,诗外一言无。”方子云:“香篆舞来檐际断,水痕圆到岸边无。”陈古渔:“花阴拂地香方觉,桥形横波动即无。”四押“无”字,俱妙。前人《咏始皇》云:怜君未到沙丘日,知道人间有死无?”尤妙。

    这则诗话,随园主人信手拈来几首绝妙诗句,并未多加评论,只着“四押‘无’字,俱妙”“尤妙”数字,于是,诗歌的意境,审美的眼光,文人的情致,便跃然纸上矣。诗话大多短小精悍,寥寥数语便境界全出,它是文人的兴会、名士的随意和智者的顿悟,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灵光闪现,是作者茶余饭后兴致所至随笔点染的产物,这种散淡散漫的笔调风致,怎一个“妙”字了得?

    杜诗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俺爱读古人书,不求有清辞丽句从笔底流淌而出,只为享受那醍醐灌顶块垒顿消的快意时光……

    阿门!


最后更新[2010-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