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布克奖创始人:"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
     阅读次数:14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布克奖创始人:"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

布克奖创始人:"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图)

2008年03月31日 11:15   来源:新华网   

马斯开尔(下图)放言村上春树(上)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 

 

    布克奖创始人、英国出版名人马斯开尔(TomMaschler)最近受日本文学出版交流中心之邀访问日本。作为亲手打造过海明威、多丽丝·莱辛等1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一代名编辑,马斯开尔畅谈了自己特立独行的出版理念。谈到日本文学,马斯开尔放言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

    现年74岁的马斯开尔出生于德国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家人一同流亡到了英国。27岁那年,马斯开尔进入JonathanKeipu出版社工作,最后成为该社的“超级编辑”和社长,并将这家濒临倒闭的小社打造成英国最有名的文艺出版社。1968年,马斯开尔创立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他也因此跻身“对20世纪出版业影响最深的10位出版人”。

    当有记者问及发现优秀作家的秘诀时,马斯开尔说:“除了直觉,没有别的。不过,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比谁的精力都充沛,并且确信自己有品鉴作品的能力。一旦觉得某位作家很优秀,我就会充满自信地去鼓励他,尽可能多地给他建议,告诉他怎么写会更有趣,什么地方可以让作品膨胀开来。这样我和作家的关系会起化学反应,结果名作往往不期而至。”

    正是凭着出版人的眼光和敏锐的直觉,马斯开尔尽管不懂西班牙语,却在受邀参加古巴文化团体举行的招待会上刚听到马尔克斯的名字,返回伦敦后就立刻签下了包括《百年孤独》在内的5部作品的出版合同。“在印象中,我只确信马尔克斯的散文是写得最美的。”马斯开尔与去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莱辛已有50年的交情,当初莱辛在文坛还默默无闻。

    经马斯开尔之手打造的作家群横跨不同的国籍、职业与性别,其作品规模之大堪称“世界文学”。马斯开尔的出版观念就眼下来说显得特立独行,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在一味地发掘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我仅仅是想读到自己认为好的书,不太去理会读者的反应,即便书卖不动也无所谓,我看好的书只卖出1000册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谈到如今在网络与多种娱乐样式夹击之下出版业日益严峻的形势,马斯开尔乐观地认为,出版的本质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后,都没有变化的理由。

    马斯开尔心目中日本文学的绝佳作品是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他说,《细雪》向西方读者生动地展现了日本的风土和生活特色,其对日本女性形象的刻画是深入心灵与骨髓的。“在这一点上,我和萨特的观点是一致的。”

    最后,马斯开尔还是免不了要对诺贝尔文学奖“新人”进行一番预测,他放言道:在日本作家当中,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快乐的作家,有着足够的获奖可能性。不过,我不清楚他是否能成为超越时代的伟大作家……”

 

 

反省村上春树
作者: 韩东
2009-11-11 
 来源:南方周末

■张长李短
在成都的时候,何小竹说,早在1990年代他就是一个村上迷,但不敢对人说起。我很明白他的意思。当时在我们的概念中,村上是一个流行的作家。而流行,就意味着在文学品质上要打折扣。实际上,那会儿这帮人很少有读村上的,要不读了没两下,由于和我们习惯的气息不同,就搁置一边了。当年我们喜欢的气息来自卡夫卡、海明威、博尔赫斯、格里耶、昆德拉——语言简洁而纯粹,故事的寓意高蹈而超越。村上不同,语言及使用的符号过于时尚,甚至于情调兮兮。故事虽说常常非现实,但现实的具体的日本社会的饮食男女的吃喝拉撒的因素,始终闪现其间。总之,这是一个能上能下的作家。而统辖这一切的,是村上与生俱来的孤寂气质。
事实上,一个好的作家就是一个小宇宙,其内部是非常圆满自足的。作为读者,你要么不进入,如果进入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小说就是这么写的。甚至,只能是这么写的。他(或它)的魔力就有这么大。排斥在所难免。我不是说一个作家会排斥其他作家。这种排斥如果存在的话,一定首先存在于读者那里。我想,村上迷排斥海明威迷,一定更甚于村上排斥海明威——其实村上并不排斥海明威,他一再说自己受惠于美国文学,而他指的那个时段的美国文学恰是海明威以降的美国文学。也许,这就是作家好恶与读者好恶的区别所在。作家可以写一种东西而喜欢另一种东西,读者喜欢一种东西就是喜欢这种东西,不再贪图其他。想当年,我们正处于文学的学艺阶段,读者的成分应该更多一些。我们不是海明威,而是海明威迷,被他迷住了,在其构造的宇宙中自足而骄傲,对于其他的作家、其他的宇宙则心怀戒备——如果不是敌意的话。
自然,也有一些外部标记,让我们认定村上是较为低层次的。他的畅销、他在青少年中引起的共鸣,以及他的时尚色彩和艺术情怀,等等。这些都耽误了我们(至少是我)对村上的阅读,没有及时地涉猎这个与众不同的宇宙。
实际上,我们不仅在写作上,在阅读上也一样,并非是一意孤行的。我们的一意孤行只是一种表象。在一个排斥村上的群体里不读村上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某种相反的东西。相对于大众阅读的一意孤行,但却呆在一个互相支撑、确认,甚至同仇敌忾极有安全感的小圈子里。我们不是独行侠,最多不过是在野党。无论写作还是阅读,离真正个人时代的到来还很远很远——
在年轻的一代中,有网名叫“绿子”的,也有80后作家的笔名叫“春树”的。我还知道一位作者,无论走到哪里,手袋里面都放着一本《挪威的森林》。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不怎么喜欢提村上了。也许是明白了当年的偏激,明白了这世界上的好作家及其有魅力的宇宙不止一个。实际上,我们这拨“老家伙”(至少是我和何小竹)也有发现,就是:村上作为一个好作家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遗弃还是重拾,我觉得都说明了村上令人心神激荡的力量,以及不同时间、地域的文学人群的“进化”。
当然也有顽固派。也是在成都,碰见我的老朋友杨黎,提及村上时他说,“那不是一个通俗作家吗?”我不禁语塞。也许杨黎是对的,村上确实有其通俗的一面,但他还有更多的精彩、精湛甚至精深的一面,不是用“通俗”一词就可以概括的。我宁愿相信,这么说的时候,杨黎并没有读过村上,或者说没有真正地沉下心去读。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7177

 


最后更新[2010-2-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