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精彩教学实录及感悟
河南禹州市二高 赵海亭
师:文中有句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就是为了赔偿钻石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辛苦。
生:为了赔偿钻石项链,玛蒂尔德葬送了青春美貌。
生:本来想过好一点的生活,却因此使生活更糟糕了。让人耻笑!
生:可以说几乎葬送了一生。要知道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
师: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无言)
师:“极细小的一件事”是丢了项链吗?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
生:不是丢了项链。项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天价。绝不是极细小的事。
师:是啊。那是什么呢。大家依据课本仔细想,都说说吧。
生:是在舞会上出尽风头占尽风流时的一时疏忽。
生:是迷醉在梦寐以求的无限风光时的狂喜。
生:是虚荣心。玛蒂尔德过于爱慕虚荣,过于追求享乐,过于注重攀比,才最终导致了丢项链,才败坏了自己的。
师:作者称是“极细小的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它包含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生:爱虚荣是小事。人人都虚荣!
生:想过好日子,攀比是人之常情。
生:疏忽大意,也是在所难免的。
生:“极细小的一件事”是说爱虚荣,想过好日子、攀比、疏忽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玛蒂尔德当时年轻貌美正是多梦的年纪。(生笑)可就是这么细小的事,可能会影响一生。人生因此而充满了变数。
师:说得精彩!是啊。想想我们自己吧。虚荣、攀比、过好日子的想法和心理,我们不是也有嘛。有时,它们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呢。我们不必苛求玛蒂尔德啊。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件小事败坏了玛蒂尔德。可是,“也可以成全你”怎么解释呢?我分明从中读到了作者的肯定和强调意味啊。同学们再细细看课文吧。可以讨论(10分钟后)。
生:玛蒂尔德不再幻想虚荣了,敢于正视现实了,勇于承担责任。
生: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现出“英雄本色”了。
生:玛蒂尔德很诚实,善良,勤劳。不怕吃苦。
生:玛蒂尔德人格伟大。不欺诈朋友,不赖帐,光明磊落,活得很有尊严。为了偿还债务,十年辛劳,衣衫褴褛,美丽不再,却敢于轻松愉快地面对弗莱思节夫人。不再感到痛苦和难为情!
生:玛蒂尔德以前抱怨命运不公,怨天尤人;现在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了,处处精打细算,勤于家务,很会过日子了。以前生活在虚空里,浮躁;现在踏实了,懂得生活了。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的太好了。看书真心细啊,思考也深入了。值得表扬!
师:是啊。不怨天尤人,懂得生活,会生活了。可我觉得玛蒂尔德还懂得了爱,因为玛蒂尔德困难中呈现英雄本色的重要支撑除了她自身的优秀品质外,还有她们夫妻俩坚贞的爱情!同学们快速看课文后说说吧。
生:我发现路瓦栽对玛蒂尔德很体贴,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就是在发现项链丢失后,也没有抱怨她,而是不辞辛苦,细细寻找,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没有结果时,就四处借债,并决定偿还债务。路瓦栽真是把爱情放在第一位,他对玛蒂尔德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爱。
生:她们的爱情就是困境中共同承担,同舟共济。
生:我觉得一定是真挚的爱情给了玛蒂尔德莫大力量,让她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困难。
生:玛蒂尔德过去太看重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忽略了自己有,别人羡慕而不能拥有的东西。本来挺幸福的,却终日生活在自己想象的痛苦中,现在她一定清醒了。也懂得珍惜了。所以才那么勇敢无畏。
生:我觉得玛蒂尔德在十年艰辛生活中一定也体验到生活的甜蜜。她为了一串假项链,付出了钻石项链的代价,其实,她也得到了比钻石更宝贵的东西——真挚的爱情。真爱无价!假的一文不值,不管她外表多么华美好看。如果没有那个细小的疏忽,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个玛蒂尔德。确实是成全了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玛蒂尔德!
师:也许人生变幻无常。在命运面前,人该怎么做呢?
生:知足常乐。知天乐命,随遇而安。不要像玛蒂尔德那样瞎攀比,人比人气死人嘛。把欲望限于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就不会苦恼了。
生:奋斗。抗争,不屈服。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做自己的主宰。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生:玛蒂尔德本来也是幸福的。如果她能知足常乐,就不会有十年磨难。
生:在命运(厄运)面前,如果玛蒂尔德不抗争,就只能堕落沉沦。还怎么能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坦然面对那个高不可攀的同学,说出心中秘密。
生:如果玛蒂尔德不能知天乐命,她怎么能坦然面对老同学。要知道,以前,她和同学一样美丽时,还非常痛苦不能拥有同学的荣华富贵。可是,现在她是又老又丑。
生:奋斗抗争体现人的精神,力量。知足常乐,知天乐命,体现人的境界修养。二者刚柔相济。
教后感言:
名家名篇,常读常新。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名篇的价值也充分得到体现。可是,我们的学生可能是受传统的影响,对玛蒂尔德的认知还在肤浅的层面,认为她爱慕虚荣,贪图享受,最终受到了惩罚,活该!玛蒂尔德,不过是个受人嘲笑的对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玛蒂尔德,深入理解名篇,深刻了解生活和人生。本人做了一些探究。小说,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生活,也该是小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我觉得,本课堂的片段精彩就体现在这里。第一,立足文本,探究文本的导入巧妙自然,水到渠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讨论的激情。第二,仔细品味语言。由“极细小的一件事”和“成全”的品悟和探究,学生知道了作者的爱憎褒贬情感。作者对玛蒂尔德有批评有同情有赞美。学生受到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对玛蒂尔德的看法更加人性化,更客观公正。不在只是轻蔑。第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与命运的问题,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感悟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总之,没有灌输,没有碎问碎答,举重若轻地解决了重要问题。感觉挺好!同时觉得小说的结尾真是好!妙!因为人物塑造已经完成了,玛蒂尔德也已经打造成全了。至于玛蒂尔德知道真相后会如何,真是多余。我想玛蒂尔德已经从社会这所学校里毕业了,她完全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