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四方 获得真知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作文设计
翠园初中部初二备课组 张萍
[设计思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赏析学生佳作,思考讨论名家名篇,明确写好一篇游记的需要哪些准备功夫,怎样才能写出吸引人,打动人的游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佳作,促进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导写过程]
一、 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读书人早就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将这些旅游文化的魅力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展示出来呢?
二、 首先我们来看一篇翠园中学初三学生吴畅明《解读深圳》的文章:
附文章:
解读深圳
谨以本文献给深圳特区建立二十周年!
—题记
上海张杨华丽,几百年的积累使它底气十足;西安故城,六朝的
金粉足以使它名垂千古;北京皇城,脚踏着时代,背倚着长城,气宇
轩昂的凝视滔滔黄河和五华神州,心头燃烧着近现代的殷殷血火。可是,
深圳这个新生婴儿太幼小、太柔弱,它有的是敢为天下先。
不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听,悠扬婉转的丝竹乐: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历尽沧桑的赤湾宋少帝陵、震惊中外的林则徐铜像……听热情奔放的民俗乐: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听令人陶醉的爵士乐:世界之窗、未来时代……作为中国
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深圳的旅游产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
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她听了涕泪滂沦。是的,她先天贫血。
但深圳人并不甘心。《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唱响大江南北。余秋雨先生刚歇下“文化苦旅”的脚步,又开始“千德之旅”的跋山涉水,仁立在深圳的瞬间,人文、历史、未来混饨的交融在一起,无意间有了做舞剧《深圳故事·追求顺问的冲动。保尔·柯察金也来鼓励她。
确实,年轻的深圳没有厚实的文化沉淀,深圳大学的名字并不响亮,但她是一个窗口城市,毗邻港澳,资金雄厚、前程无量。大批大批的人才在这里竞逐、奉献,使深圳成为全国博士、硕士最集中,平均学历最高的城市,连年的人均购书量稳居全国第一;康佳、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国有高新企业誉满神州;还有虚拟大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科技工业园区…… 怪不得那只可爱的蜜蜂嗡嗡的飞过这片花团锦簇的绿草地,而且朱总理还说“明年,还要在深圳搞高交会”,看来,张高丽书记也可以仰天长啸“天下英雄,人吾毅中矣!”
深圳的年轻一代,让人们深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7岁的“电脑怪杰”林海成为国际 MCP技术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井被纳入微软东亚华南地区人才库;实验中学的学生管乐团多次在海内外获奖,还在悉尼歌剧院和世界知名乐队同台演出;沙头角中学的三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并逮住肆虐盐田的“植物
杀手”该甘菊。
这里是大杂汇,南腔北调、中西合壁。在这里唱不尽的是故乡,剪不断的是亲情。打工仔也好、外资老板也好,还有什么游子、浪子、才子也罢,最爱品尝的不是鱼翅燕窝,而是麻辣面、麻婆豆腐、涮羊肉、冰粉……也有人唱黄梅戏、听京剧、潮剧、看芭蕾……还有空运月饼、打工文学……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尽多少思乡情结——日暮乡关处处是,烟波江上君莫愁。
深圳的本地人碰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股票让他们最先富起来了。不少老者的余生也在为此摆渡。从未想过人生的大喜大悲竟是一张调皮的“心跳图”。如
今实现了无纸化,老辈们风趣地说:“真没想到,我的手一生闲不得。以前种大田,现在敲‘小田’。”
对于深圳人来说,上网是一种潮流,还是一种生活,老少咸宜、志趣各异。有人谈雅虎,有人谈搜狐,有人当黑客,有人扮快客,甚至有网络时代的爱情:千禧年,由深圳举办的“千年婚典”的200对新人中,就有42对是网上恋爱,共结连理。
足球为无数球迷疯狂迷恋,寄托多少梦幻……上至市政领导,公司总裁,下至学生,打工仔,甚至小偷地痞。我们矢志不移的支持平安队,支持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平安队的保级战也打了好几年,每次徘徊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都大难不死,至于“后福”,谁还奢求呢广其实,足球比地球小不了多少。一黑一白,主宰世界。”这是一位老球迷的心里话。
梦醒时分,深圳还在继续着她的故事。
——这篇文章好在哪?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
明确:俗语有说:“谁不说自己家乡好?”家乡风景独好,无论你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深山村落,无论是海滨渔村还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这片哺育你成长的地方,你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你总是对它有着无比的热爱及怀念,写写故乡的故事,就一定会文思如泉,文笔流畅。
三、 看看另一篇翠园中学高二学生侯淳钟的《文化朝圣》,你有什么启发呢?
附文章:
文化朝圣
高二侯淳钟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所创造出
的文化瑰宝为世人瞩目,而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取得的
原动力在哪儿?古代文明宝库的中心又在哪儿?或许
可从古都西安找到答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拜访西安这座古城,这
西安城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着被时代的流水侵蚀
的遗痕。钟楼、鼓楼暂且不说,就说那宏传的城墙,把
内城围着固若金汤。沿着宽敞的跑马道登上城墙,城
里的大JJ、楼阁清晰可见。沿着栈道到达外城墙,宽大
的三道城门,上面那古朴浑厚的箭楼、倚楼等建筑,成
了五百年改朝换代的见证。西门外一座千斤吊桥,两
股碗口粗的绳索使吊桥稳稳地横跨在护城河上。护城
河缓缓而流,我凭着城上箭垛观望。想象当年千军万
马,刀光剑影,短兵相接。
如果说西安城墙是古城历史的界标,那么秦皇陵
及其卫队兵马桶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在青山掩映之
中有一个高大的土包,这便是一个暴君秦赢政的陵
墓。秦始皇22岁登基,57岁去世,他的陵墓从他登基
那年开始动工,修了38年才完成。这期间动用民工72
万人次,不少劳动者为修建秦陵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待得秦陵竣工后,为了不泄露消息,秦—世命令把从
设计到施工的工匠和民工活活闷死在陵墓里。据《史
记》记载,秦始皇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为防止盗墓,秦
陵机关暗道特别多。因此,要发掘秦陵较为困难。另据
仪器测得,秦陵附近的地里比一般土壤含汞量大30
倍。《史记》中记载过秦王墓正室中有两条用水银灌注
而成的“河流”,代表黄河和长江,墓室上方为半球形,
上镶夜明珠代表日月星辰。室底为平地,四四方方,代
表古人“天圆地方”的天文观念。另外在室的东面墙上
雕刻着传记中的“女婚补天”,西面刻画着“后势射
日”。两则神话都不是在纪念与歌颂天上的“神仙”,而
是借“神”的功绩来赞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绩。值得
一提的是,秦陵的位置也是经过考究而建的。它建于
渲关,蓝田两县之间,毗邻黄河,背靠脑山。可谓“头枕
领山,脚踩黄河,一手抓金(退关产金)一手抓玉(蓝田
产玉)。”从秦陵复原图上看出,陵墓方圆二百里,其结
构与咸阳相似,正中就是秦始皇的墓室,四周分为内
城和外城,每道城都由禁卫军把守。外城由箭垛和瞟
望台组成,内城宫殿里摆放着许多祭方巳物品,整座建
筑规模宏大。可惜后来项羽的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
个月,仅剩下光秃秃的土包。如今这土包周围由绿树
环绕才使这位暴君不至处于尴尬的境地。
离秦皇陵 30 公里的渭南县西南,一支庞大的地
下军队一秦始皇卫队兵马桶横空出世。严整威武的气
势使在场的每位参观者的。。灵受到深深震撼。在这个
大方阵里有许多小方阵:有战车和步兵协同作战的车
马阵,有马队和车队共同作战的双车阵。方阵前方的
三排兵士,共三百人,这些士兵不穿忐岂甲,手握空拳,
乃是军队的开路先锋。后面的兵士也是空手握拳,不
过身上披着艳甲,比前面的多了一层防护。方阵的左
右两边每隔1米就有一名面向两侧的边锋,这是为了
防止部队两翼遭到攻击。如此布局正是秦始皇喜欢的
阵中有阵的战斗编队。据史料记载,当初建造时这些
泥塑都手握青铜兵器,这些兵器后来在项羽攻打咸阳
城时派兵士来此把兵器一抢而光,并放火焚烧秦诵,
由于当时气温低,再加上这些泥俩都是高烧制出来,
不怕火烧,火很快就熄灭了。秦—世立即调遣一部分
军队掩埋武士确,秦兵们来不及重新修整泥拥,就在
兵捐上方架起一条条横木,上面盖上草席,再在上面
盖上土,这就使人不易察觉。几千年来这支地下军队
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74年才能重见天日,现在土坑
两旁还留下不少焦土,这些都是秦末火烧兵马桶的痕
迹。
“中国人是从来不缺乏智慧的。”这些武士捐就真
实反映了秦朝劳动人民的智慧。乍一看去,他们的装
束似乎是一样的。可仔细看,所塑人物各不相同,有留
着胡须威风凛凛的将领,有双目炯视英勇善战的战
士,人物胖瘦不一,身材不一。经测量,最高一名武士
桶身高1米96,最矮的也有1米78。这些栩栩如生的
士兵就是当时秦始皇八千御林军的真实写照。展示大
厅东南角的几个玻璃箱内展出了几件极其珍贵的兵
马桶雕刻精品。一名为站立的将军拥,另一个为跪射
桶。将军俩身披铁甲,其甲片雕刻也有讲究,上身的甲
片是从上往下落,两肩上的甲片刚从下往上搭,这样
做是为了方便手臂活动。在腹部还隆起一个油肚,我
们称它为将军肚,何故?据秦朝军法,只有官职在参军
以上的官员才可以喝酒,米酒的度数很低,只有一二
十度,而常饮米酒会在腹部堆积起脂肪,这就是将军
肚的白来。可见当时的工匠对人物的观察是多么细
致。再看他们的头发,雕刻得更为传神。为了达到这种
逼真的效果,秦朝的工匠在烧制前用真马鬃毛小心地
粘在陶拥头上,轻轻一刷,便有了头发那杂而不乱的
特性。另一个跪射捕后膝跪地,前膝竖起,后脚脚尖着
地,露出鞋底上精细的花纹。销甲也随着士兵身体的
歪斜而自然扭曲,甲衣的排列方式也与将军拥相同,
所不同的是跪射源的甲片上还有一些不均匀的皱纹,
这说明其所穿为用皮革制成的软甲衣。甲衣材料的不
同正反映了当时秦朝在军队中例行的等级制度。我在
慨叹工匠们精湛技艺的同时,更对祖先创造出的古老
的华夏文明长喝不已!
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停止在古老的秦代,隋、唐时
代同样创造了难躁的中国文化。那造型优美而又科学
实用的白鹤熏灯,那精巧而又工序复杂的饮茶文化,
那象征着唐藏友谊、祖国统一的神圣唐卡,反映出中
华民族团结一致热爱和平、友好热情的民族品质。
西安的特色。J、吃羊肉泡馍也是历史悠久J据说在
两千年前的秦代,劳动人民在修筑皇陵和阿房宫时,
面对紧迫的工期和超强的劳动强度,为了在较短的时
间内补充好体力,许多人便把面团裹成一座“面塔”放
进头盔顶在头上,饿了就用手掰下几块放进嘴充饥。
久而久之,当地养成吃面团的习俗,林面因为“馍
馍”。如今在西安城内鼓楼下有两家百年老店,“老孙
头”和“同盛祥”,我建议到西安旅游的人不妨来这儿
坐一坐,要上一碗用脸盆大小的碗盛装的羊肉泡馍,
吃起来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这次文化朝圣历时三天,虽十分匆忙,但对古老
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可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谨以此文概述这次西安之旅的所见所闻。
——你能找出文中关于史料描写的句子吗?
明确:旅游文章想写得好的话,掌握史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说我们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很好地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得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对这些历史文化独特的感受。
四、 下面这篇《如情似梦玄武湖》让人身临其境,如情似梦。它有什么窍门?
附文章:
如情似梦玄武湖
高一曹凯翔
如果你去过杭州,那你一定会惊讶于西湖的俏
丽;如果你去过无锡,那你一定会震惊于太湖的浩森;
如果你去过济南,那你一定会惊叹于大明湖的明艳。
确实,祖国的名湖各有特点,而且都绚丽多姿。我在这
里要说的是玄武湖。
如果你并不太了解玄武湖,那就让我帮你介绍一
下吧。玄武湖座落于南京市的北面,“钟山风雨起苍
黄”中所提及的钟山,就在玄武湖的隔壁。山偎着湖,
湖傍着山,山衬着湖,湖映着山,这样的美景确实并不
多见。
初到玄武湖,见到的倒并不是钟山,而是那一湖
的碧波。玄武湖的水很有特色,并不像西湖水那样亮
得刺眼,也不像太湖水上泛着白光,更不像大明湖那
样笼着轻雾。玄武湖的水,绿得不浓不淡,亮得不深不
浅,那种诗一般的绿,如凝脂,似浮碧,随风轻轻荡漾
着。不时有几只小鸟飞来戏水.更是激起几串玉珠般
的水花。平静时的湖面仿佛一面碧玉凝练而成的明
镜,而微风拂过时湖中又似散有万点翡翠,珠光宝气
却又不失雍容典雅。
若是在湖面上泛舟,那便更有一番情趣了。周作
人先生曾在自己的散文中提到过江浙一带的乌篷船,
只可惜现在再也寻不到这种船的踪迹了。如今玄武湖
的船多是电瓶踏船,但我委实觉得老式的船比较有味
道。租一艘装船来,一面倾听着桨拍打湖面的声音,一
面欣赏着青山碧水蓝天,沿着湖岸线缓缓前行。小路
上深深浅浅的绿树倒映在水中,便呈现出满眼的绿
来:深的绿,浅的绿,浓的绿,淡的绿,远的绿,近的绿
——种种绿层出不穷,互相掩映,如一幅泼墨的水彩
画,种种景色都被染了进去,绿得淋漓尽致,绿得抒情
写意,绿意在人的眼前都快飞了起来D此情此景,怎能
不令人心醉呢?
船绕过几个弯,便能看见荷区了。倘在夏天,还可
见到荷花。当然,玄武湖上的荷花无法与拙政园相比。
但是作为一个并不以荷出名的景区能拥有这般美丽
的荷花,就已经非常难得了。层层的荷花亭亭地立在
那儿.散发着一种淡雅的清香,虽然不够浓郁,但也足
够沁人心脾。荷叶是比荷花多,丛生的叶子碧绿如玉
盘,而中间的水珠就像一粒粒珍珠在盘里滚动,倒是
平添了几分生趣。荷花的花瓣稍有卷曲,一片片有序
地绕着金黄的花蕊铺开来,蜜蜂们便循香而来,花叶
下脉脉的流水发出清晰的声音。这一切不正是一幅绝
美的花鸟工笔画么?
玄武湖的美丽确实使人留连忘返,它清丽而不失
典雅,秀美而不失端庄,虽然它不如西湖、太湖、大明
湖那样出名,但它的确是个好去处。你还等什么呢?赶
快去一趟南京吧。如果你担心迷路的话,大可以找我
做一个不太称职的导游,说实话,我是私底里想重游
一次玄武湖呢。
——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细腻如丝的笔触,明察秋毫的眼力,让人深深领略到了如情似梦的玄武湖。
五、 了解走文化的代表作,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是游记文章的如今代表作品。感受作者对这些地方的深层感悟,交流课余读书心得。
六、 写作练笔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游记,挑自己最为感动,感受最深的题材写,适量地用上史料及多种表达方式,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