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中国古代武术的南拳北腿》
     阅读次数:18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古代武术的南拳北腿

南拳北腿

目录[隐藏]

概括描述
历史发展
南拳北腿 香港电视剧1995
同名电影1976香港


  

概括描述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这里要先明确一点,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功夫。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区分,但造成这差异的关键在于体格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历史发展

  在笔者看来,南北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源于五胡乱华,而造成五胡乱华这一局面的原因则又得从东汉末年说起。先看两组数据,“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这两段文字皆出自《晋书·地理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东汉永寿三年即公元157年,当时中原的人口为5648万,而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这时的中原人口仅为1616万。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国的人口就骤减3000多万,这和东汉末年的大战乱以及之后的三国分立不无关系。
  这里要注意一点,即东汉末年的大战乱都发生在中原地区,人口损失的也大都是汉人。一方面中原汉族的人口骤减,而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则在大规模内迁,民族结构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在人口比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汉人已逐渐被少数民族追上,公元299年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仅算此地少数民族人数,在人口比例中就已达到25%,可见其数量之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开始逐渐融合,然而这一过程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顺利。
  公元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南北朝开始。公元589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朝大军横扫江南,北朝并吞南朝,中原统一。在这段将近30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北方一直为少数民族占据,由于战火连年,再加上屡见不鲜的大屠杀,在北方原先意义上的汉人已经基本消失。五胡乱华这一时期,在文化上的确是少数民族融进了汉族,不过在身体特征上,至少在北方是汉族融入了少数民族,南北双方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也就由此被迅速拉大。
  现在回到主题,继续说武术。基于身体上的差距,笔者以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派武术都处在一个强势地位。看待这一观点,请先把武侠小说的气功概念去掉,气功当然存在,但是它绝对抵消不了身体上的差距,而且它的作用也远不及身体优势明显。
  相比于南方人北方人身高腿长,而且体格健壮,在力量上优势突出,其武术也更突出了这些特点。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强调抡、冲、撞等,这些技巧的建立基础在于力量上的优势。至于腿法的运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远远不如。
  在这段时期内,南派武术和北派武术最大的差距体现在攻击范围及攻击力量上,尤其是后者。南派武术虽然可以利用灵活、快速的特色,然而这只能抵消在攻击范围上的差距,无法弥补在力量上的绝对差距。如果强调力量上的锻炼,那势必又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如此一来攻击范围上的缺陷又会暴露出来。可以说南派武术整个发展的核心就是在保持身体灵活的前提下增加攻击力度,而当这一点实现的时候就是南派武术赶上北派的时候。
  将时间定格在明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无论南北流派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南派武术在明朝已经赶上的北派。武学界也认定南派武术的特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关于这点笔者有自己的看法,南派武术在明朝赶上北派这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来认定南派武术特点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南派武术不但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要扩散到整个南方衍生出诸多的分系,另外还要对北派武术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很难做到。由此,笔者以为,南派武术在特点应该是在宋朝初步形成的,其中南宋时期岳家散手的出现就是一个转折点。
  先来看岳家散手的一些特点:以快制胜,出手凶猛,对指的用法很讲究,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手法上注重环环相扣。岳家散手的最大贡献在于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术贴身短打的特点,同时也为寸劲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另外讲究指的运用,这个变化也及其重要,可以说它改变了南派武术的某些理念:即不追求在力量上胜过对手,但注重击打瞬间的攻击力度。
  在宋朝南派武术的特点在民间已经初步形成,但却分散各处,岳家散手就像是一根丝绳,将散落四处的珍珠统统串了起来,这就为南派武术赶上北派奠定了技巧上的基础,同时也打下了民间基础(这点是因为岳家散手凶狠毒辣,讲究实效,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遂有此说)。如此之后,南派武术才能在明朝与北派平分秋色。
  源于身体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弥补,而智慧的体现则在于技巧的发展变化上。南派武术最终赶上北派,其关键就在于对技巧的革新,尤其是在发力方面。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古代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优势,而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则在于如何去运用技巧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上面曾提到在明朝,南派武术对北派武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八极拳上就可以看出。八极拳虽属北派拳术,但它却重贴身近战。在腰马步伐上和南派类似,但在拳法上又和南派区别甚大,八极拳尤重掌、劈挂的运用。南派注重于点上攻击力,而八极拳则强于面上的杀伤。八极拳最重顶、缠二法,这里的“缠”和南派又是截然不同,运用上更接近“靠”,肩靠胯顶,利用身体优势硬拼对手。从技法上来说,八极拳融合了南派的诸多技巧,同时又能将身体的优势附加于技巧之中,可以说是集南北武术风格大成于一身的一门拳术。
  “南拳北腿”这一称法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段中南派武术强于拳,而北派武术盛于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派武术在吸收了南派的技巧之后,必定会再次赶超。不过那时已不再重要,因为无论是内在的理念还是外在的技巧,南派武术对于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北派武术。从身体的较量到技巧的比拼,在南派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后人看到了智慧的力量,这就是南派武术最大的贡献,而且这一点对于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具有及其关键的意义,因为它提升了武术的层次与境界。

南拳北腿 香港电视剧1995

  主演: 梁小冰 / 李赛凤 / 樊少皇集数: 20
  语言: 普通话/国语 / 粤语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上映日期: 1995
  剧情简介
  黄麒英自幼跟从南拳王陆阿彩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时河北会馆馆主严巴山对南方武馆进行逼害,英与彩连手对抗,请出北腿王苗峰助阵,于是南北门户展开连场比斗。
  英性格好打不平,因而先后被红莲教教主红莲圣姑及满州祸国奸臣莽古格尔所迫害,其后英自创「虎鹤双形拳」及「佛山无影脚」大破红莲教及打败格尔,名震江湖为人敬重。
  另外,英与峰之女徒弟慧男不打不相识,两人几经患难后建立深厚感情。但洋货老板女儿宋绮文亦对英情深义重,一时间令英不知如何抉择……

同名电影1976香港

  
外文名称 Nan quan bei tui
  更多外文片名:
  Secret Rivals
  Silver Fox Rivals.....(USA) (video title)
  导演: 吴思远   See-Yuen Ng   
  编剧:
  童路   Tung Lu   
  吴思远   See-Yuen Ng   
  主演:
  刘忠良   John Liu   ....Shao Yi-Fei
  王道   Don Wong   
  黄正利   Jang Lee Hwang   ....Silver Fox
  制作人 Produced by:吴思远 See-Yuen Ng  ....监制
  摄影 Cinematography:张旗 William Cheung
  影片类型: 动作   /   剧情   
  片长:88 min
  国家/地区: 香港   
  上映 1976年
  对白语言: 粤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单声道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思远影业公司 [香港]
  剧情
  霍王爷劫去中国军队之饷银,京中派出孙将军澈查此案,孙之助手沈英苇因拳术了得,被称为南拳。霍以招聘锦衣卫教头为借口,其想暗杀孙和沈为实,岂料孙,沈二人早已混入投考之众中,沈更得霍之赏识,但沈发现身后常被在江湖上齐名的北腿跟踪。霍之师伯铁血银孤发现沈之可疑,而布下重重杀机,刚巧北腿又是前来找银孤报杀双亲之仇,于是南拳,北腿联手创出新招打败银孤。

最后更新[2010-4-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