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贺的贡献是什么
http://lirenkun85.fyfz.cn/art/288249.htm
中午老贺来岭南厅作了一个他所谓的学术报告,严格说来,我觉得只能说是一个演讲,甚至不应该冠之以学术之名,因为他并不没有提出学术上的思考而只是对外国的一些法学教育模式作了些简单的介绍,然后用他特有的诙谐和幽默对中国的法学教育作了些浅层次的批评。尽管如此,众多的崇拜者仍挤满了报告厅里的所有角落,仍然是此起彼伏的掌声,在我所听过的讲座中,即使再知名的学者,他受到的欢迎程度也不能和老贺相比,说贺卫方是法学明星是一点不为过的。
老贺能成为明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老贺长得很帅,很养眼。据说很多北大得女生都表示愿意嫁给他,当然帅不是唯一得原因,但至少也是原因之一。其次,他很会运用演讲技巧,很幽默,语气很亲切,不紧不慢,抑扬顿挫,普通话也很流利,总之,听他演讲,至少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是享受。最重要得是,老贺的思想极右,也许只有他才敢质疑xxxxx的合法性。他的这种极右和青年人固有的叛逆精神一拍即合,自然就产生了一个在学术上没有大的建树的学者却被顶礼膜拜的奇怪现象。
公共知识分子是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波斯纳的理解中,公共知识分子是那种广泛出席公共场合,在公共媒体上十分活跃并能对民众的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些人。按照这种理解,中国法学界可称得上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可能只有江平和贺卫方。江平这些年正在逐渐淡出,年轻气盛的贺卫方却如日中天,终年在全国各地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呐喊。
贺卫方方在学术上的成就也许差强人意,但即便如此,我仍认为贺卫方或者说贺卫方现象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苏力向法律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的贡献是什么。老贺是经得起苏力式的诘问的,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贡献。
首先老贺在法律精英与其他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强世功把法律共同体称为法律人的城邦,并强调法律城邦内的价值观念和共同话语,老贺则走出法律人的城邦,向城邦外的人解说城邦里内的原则和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正在担当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尽管中国民众的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不是老贺一个人所能胜任的,但他至少曾经努力过并且仍在努力着。仅仅是这一份努力与坚持,就是值得我们表达敬意的。
社会的进步既需要建构者对现有的制度不断的改进,也需要批判者对既有秩序进行质疑和批判。老贺正是这样的批判者,他的批判也许还不够深刻,但他至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声音的存在,这个国家就有些危险了,当权者如果只允许存在一种声音,就等于是自掘坟墓,因为被压制的力量终会积蓄成不可阻挡的暗流而在强力所不能维持的时候奔涌而出。现在老贺的声音在青年中得到了响应,但在他所在的学者群体中还没得到更多的应和。
社会需要如苏力一样在书斋做学问的学者,他们是民族命运的思考者,同时也需要向老贺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中国的法治进步需要构建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需要解构者的批判和质疑。更多的法学家应该向老贺一样走出法律人的城邦,以自觉的姿态参与到广大的民众之中。法学界不应该让贺卫方一个人独唱,而应该表演一场大型的交响乐作为中国法治建设之进行曲。
2007年9月21日于歌乐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