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山二外初三学生刘天霖和程少堂老师谈语文味
程老师您好:
当看到一个陌生的邮件时,作为一个深圳语文界的名人,您不应该感到惊异吧。我是南山二外初三的一位语文爱好者,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初中语文”时,偶然发现了“语文味”。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一个初出茅庐的初中生评论您的文章,我也不确定您是否会看到这封邮件、是否会回复我,然而我依然想对“语文味”的推行提一提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您所说的“语文味”,主要是侧重于“味”上。作为一名初中生和语文爱好者,我了解目前的初中语文(至少是我们学校)的情况。现在我们所学的语文,很大程度上就好像在吃“梅菜扣肉”——为了吃肉,不得不吃梅菜。而我们为了排名、为了深外,也不得不学习语文——而这样怎么能有“味”呢?。在信得开头我就一“语文爱好者”自居,是因为我虽然是课代表,但我的语文成绩只是中等偏上而已。不单是我,很多我的同学饱读诗书,在课堂上经常听见他们对问题精彩的回答,在文学社的刊目上经常看到他们率性的文章,但是他们语文成绩也只是一般。在您的网站上,我对您对中学语文的改革意见很赞成——“既要出成绩,还要出人才;既要出经验,还要出理论。”但也许,“味”只能闻得出来,感受的出来。
所以,我觉得,语文是不能单单看做一门学科,它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可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不顺。我们古人,一天到晚都在学习语文,都在“语文味”的气息里长大。他们学完了语文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都建立在“语文”上。而且,一切其他学科,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而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阵风吹散——什么价值也没有。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嗅出“语文味”。
在您的网站上,我喜欢的文章有:《女儿飞了》、《十年一觉语文梦》等。因为我是初三学生,所以我看的并不多。我很赞成读书月、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等活动——我本人的作文《写字》也曾拿过南山区初中组一等奖。我认为,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每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而塑造自己的灵魂过程中,能享受到了很多快乐。
南山二外 刘天霖,敬上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20:17
二、程少堂老师给刘天霖同学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