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语文周易
文章标题: 《程少堂在南方都市报智库专家授牌仪式上发言(图)》
     阅读次数:18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在南方都市报智库专家授牌仪式上发言(图)

(堂按:《南方都市报》在这次智库专家授牌仪式上,用ppt对首批智库专家作了介绍,他们介绍我和严凌君老师时用了“语文教育家”字眼。我发言时首先对称我为“语文教育家”表示不敢当,我的原话是“一听介绍我是语文教育家我吓了一跳”,顺便也说了严凌君老师可能也不敢当,我说自己只是一个“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我发言的主题是“深圳呼唤教育家”,我认为深圳建市30年了,有经济改革家,有一流企业家,但是没有教育家。今天《南方都市报》发表这次授牌仪式的报道时,吸收了我的意见,在《学习周刊》编辑总监 谢湘南写的“前言”中,将严凌君老师改称为“深圳本土语文教育研究家严凌君”,但是他们可能忘了将介绍我的“语文教育家程少堂”字眼改过来。特此说明。)

2010年4月13日

打造一批有权威且愿意为深圳教育义务服务的专家

摘要:平台的缺位和权威的失声让深圳教育行业一直处于“零散”状态,由南都《学习周刊》倡导发起的学习智库,有望在最大程度弥补这个缺憾。上周,南方都市报在深圳海景酒店举行学习智库授牌仪式。

 

    《学习周刊》智库专家团队,覆盖深圳教育各个领域。

 

    本报深圳杂志部主任南岛在成立仪式上发言。

    专家代表程少堂在成立仪式上发言。

    深圳美中学校的师生代表在现场表演助兴。

    ●《学习周刊》编辑总监 谢湘南

    在《学习周刊》智库成立及授牌仪式上,深圳本土语文教育研究家严凌君向我(同样是向《学习周刊》)提了三点期望。他说,希望在《学习周刊》的引领下,能改变些许当下教育的现状。一、要让教育有文化;二、要让教育讲科学;三、要让教育有激情。诚如斯言,这确实也是《学习周刊》所要努力追求的。改变当下教育的机械性、盲目性、功利性及反智倾向,影响学习风气及教育趋势,能如另一位本土语文教育研究家程少堂所说,通过学习智库平台的建立,使学校和社会教育进入追求制度文化、价值观文化的层次。然而,这谈何容易?这不仅是媒体所要负的责任,也是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及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来参与的一件事。只有全社会进行合力,这一目标或许能尽快地实现。而《学习周刊》智库的成立,算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是激情的表现,也是作为媒体所努力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如何将这股激情形成真正影响教育的力量,还需要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

聚焦

    FOCUS

    平台的缺位和权威的失声让深圳教育行业一直处于“零散”状态,由南都《学习周刊》倡导发起的学习智库,有望在最大程度弥补这个缺憾。上周,南方都市报在深圳海景酒店举行学习智库授牌仪式。来自留学移民类、语言培训类、学校类、学历类、职业培训类、职业规划类以及社会教育等几大领域的32位业界精英和社会教育专家代表进入南都首批学习智库名单,彰显南都专家平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从现在开始,这些高手将通过媒体平台的强大效应,联合为深圳教育行业现身说法,发出权威正确的声音,同时构建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为政府的相关决策建言,赢得推动行业发展的话语权,最终提升深圳教育的软实力。

    1首批智库专家名单尘埃落定,为深圳教育现状纷纷指点迷津

    记者从授牌仪式现场看到,首批学习智库专家团队已经正式成立,覆盖深圳教育培训行业的各大领域,包括了留学移民类、语言培训类、学校类、学历类、职业培训类、职业规划类以及社会教育等板块的32位核心人物进入本报学习智库团,其中书城培训中心、国际预科学院、澳德华出国、新东方学校、邦德教育、启德教育、深德技工学校等深圳知名教育“旗帜”的相关专家都“榜上有名”。据记者观察,由媒体倡导组建教育培训界人士权威平台,在这深圳业界还是首次。从现在开始,这数十名业内高手将联合为深圳教育行业指点迷津。

    近年来,历经了风雨洗涤的深圳教育培训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结构,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内容也日臻丰富,行业更加成熟、更加人性化及市场化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悉,深圳教育培训行业近年来出现信息披露不实、平台缺位和权威失声等诸多弊病,而行业规范也亟待完善。面对教育培训行业全新的发展挑战和机遇,有识之士提出了“深圳教育培训未来的发展之路在何方”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都学习智库在授牌现场获得了深圳教育专家们的一致认同,不少教育机构的老总纷纷上台畅言,并就“智库如何发挥效应”提出了建设性的理念。

    深圳教育界专家、国际预科学院院长傅腾霄在会上坦言,自己数十年教学生涯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格外珍惜这次来自南都的“授牌”。他认为,今后学习智库可以立体化地整合教育资源,发挥纸媒的最大效益。不仅通过报纸,也通过市民讲坛之类的形式,甚至把广播、电视、网络都整合进来,进行立体传播,更容易产生彼此的互动。“我觉得在全国的纸媒都还做得不够,南都可以试点。”傅腾霄表示,“如果需要演讲厅等场地,国际预科学院愿意提供支持。”他还进一步提出建议,“可尝试为智库专家开辟专栏,写出有影响力的好文章。这些文章不能陈词滥调,理论上要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公平性,从而使文章具有权威性。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批有权威而且愿意为深圳教育行业义务服务的专家。”

    深德技工学校校长李婉林十分认同创建学习智库的创新思维,他认为南都作为深圳主流媒体更容易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今后这个教育平台能够成为“创新生活引领者、文明生活推广者和未来教育的开创者。”甚至有专家提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支明星读者队伍,从而进一步扩大报纸影响,有利于报纸的不断改革和提升。”

    现场的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学习智库”有望通过媒体平台的强大效应,发出权威正确的声音,构建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赢得推动行业发展的话语权,最终提升深圳教育的软实力。

    2社会教育学者加入学习智库,彰显南都平台客观性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深圳的一些社会教育学者也加入了首批学习智库的名单,包括社会学家、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汪继威、“语文味”教学创始人程少堂、深圳语文教育家严凌君以及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秘书长陈嘉映等在内的深圳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让南都的专家平台更显客观性和公正性。

    语文教育家程少堂十分认同学习智库平台对于塑造深圳教育家的重大意义。在他看来,“深圳教育最不缺的是钱。深圳市民是中国最富有的群体之一。父母让孩子出国往往是不惜血本。深圳对教育制度、方式方法也有自己的探索,这也是深圳不缺的。”但是,深圳依然有巨大的缺憾。程少堂说,深圳30年的特区发展给全国提供了很多经济改革的典范,产生了一批经济改革家,一流企业家,但是教育上的贡献基本没有或者非常少,他觉得深圳最缺的是对教育文化理念的追求,深圳缺乏自己的教育家。他认为,“在追逐市场和功利之后,深圳的教育要上升到追求制度文化和价值观文化的层面。争取在三代人之内,让深圳拥有自己的学校教育家和社会教育家。”

      “深圳一直缺乏权威的教育平台,对内难以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对外无法关注民生服务行业,成为深圳教育行业的最大瓶颈。”南都城市杂志中心深圳专刊部主任南岛在阐释“学习智库”时认为,将进行一次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共享,通过搭建平台树立权威,为读者传达正确信息和声音,促成行业的规范和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并设立一个有效的建言平台与主管部门进行对接,最大程度发挥智库专家的“智囊力量”,实现行业自律,对不良现象进行清理整顿,以便使培训行业走向良性循环,造就深圳培训市场的良好环境。

    学习周刊记者 卢亮

    摄影 胡可


最后更新[2010-5-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