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法国学生为何不学《最后一课》》
     阅读次数:145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国学生为何不学《最后一课》

 

 法国学生不学《最后一课》 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并不陌生,这篇作品因被收录到中学教材中而被人们熟知。不过据法国中文媒体《欧洲时报》网转引的一篇博文,法国中学教材并没有选入《最后一课》。本报记者昨日连线几位法国人核实后发现,确实很少有法国人知道都德写有《最后一课》这篇文章。

    ■
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这篇名为《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的内幕》的博文中说,通过和法国朋友的交流得知,法国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学习这篇文章,法国中学没有要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

   
《最后一课》是都德于1873年发表的一篇作品,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被迫改学德语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常被看作是表现法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

   
不过博文里写道,真实的历史其实与文章中所描述的恰恰相反。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普法战争结束,阿尔萨斯重新成为德国领土后,150万居民中只有5万说法语的居民。但在《最后一课》中,写的似乎全阿尔萨斯的人都把法语当母语,显然和历史大相径庭。

    ■
阿尔萨斯被德法争夺

   
阿尔萨斯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区,是法国本土上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域,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

   
历史上,阿尔萨斯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1618年至1648年战争后,根据和约割让给法国,但当地居民对法语存在抵制倾向。普法战争(1870-1871)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归还给法国。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后,驱逐了1871年后移入阿尔萨斯的德裔居民,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街道和店铺名字也只准用法语。

   
博文中写道,或许由于法国教育部门认识到课文故事和历史现实的不同,不继续传授给学生,也是尊重历史和当地居民感情的表现。


    ■
没有读过《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我从来没有看过。法国退休工程师菲利普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当记者告诉他,这篇文章在中国家喻户晓时,他表现得很吃惊。

   
在医院工作的弗朗索瓦兹曾经在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生活过4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知道《最后一课》,但她说都德在法国还是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很多人都知道都德,因为我们在中学里要学他的文章,不过不是《最后一课》那篇文章,而是《磨坊书札》的节选。

   
据弗朗索瓦兹介绍,阿尔萨斯地区的居民大都能讲三种语言:阿尔萨斯语、法语和德语,而且受历史影响,很多人的名字中都带有德语名字。在斯特拉斯堡,很多建筑都有德国的风格,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和德国人相似,比如爱吃肉食等等。在弗朗索瓦兹看来,德法之争的那一页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阿尔萨斯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在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学法语和德语,也学英语和西班牙语。

(责任编辑:永玥)

 


最后更新[2010-4-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