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孔子认为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阅读次数:213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孔子认为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告诉我们,每个卦都应自己画,他对自己画了自画像,作为他一生奋斗的总纲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参考。这就是他在《为政篇》中所写的:

    一、十五而学,

    二、三十而立,

    三、四十不惑,

    四、五十知天命,

    五、六十而耳顺,

    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一阶段:“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是说从小学习,到十五岁,确定志向,十五岁以前定志向,纯属儿戏,十五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初中毕业,这时要确定学习的方向了,这个方向是自己找出来的,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干什么的了。一句话给了我们多少东西。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15岁后又学习了15年,确定了一生应遵循的原则有几个。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 ,再过10年,经过实践看成效,不是对所有的问题不疑惑,人是永远有疑惑,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里所说的是对自己坚持的原则不疑惑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再动摇了。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不知天命,是和自己过不去。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积累的结果。一个人20年命运要大变一次。如果你现在30岁,要为你50岁的变化负责。“天命”就是说你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这时你不一定成功,也不一定非要成功不可。“个别差异”是心理学的名词,就是讲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你不要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也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和你完全一样。生命的奥妙就是你没办法重来,无论你的命运是什么样的,这时你要认命。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五阶段:“六十耳顺”这时会有人在你耳边叽叽喳喳、指指点点,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也生气,不听也生气,干脆听不听都一样。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第六阶段:“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讲你从小到大到70岁,规规矩矩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不会出大错,可以放心去做。

 

    孔子把这六个阶段概括为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40岁以前要“下学”,学一般学问,40岁以后就可以“上达”知天命。50岁以前要“尽人事”,要全力以赴。50岁以后要“听天命”何必那么辛苦,名利都是空的。

 

    孔子还画了一个卦,刚才讲的是他的人生计划,接下来讲和其对应的实践结果。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一、“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对应。

    “习”是习惯,把学到的东西赋予实践、养成习惯,你才会乐,否则只是记住为了应付考试,有什么乐?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二、 “三十而立” 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应。

    因为你和所有的人来往,基本原则都不会乱,将心比心,朋友就会一有时间就来看你,否则你只顾自己,你打电话人家都不来。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三、“四十不惑” 和“人不知而不愠”对应。

    “愠”就是小小的生气。你在你这个行业再突出再优秀,别人也不认识你,你不会生气,你自己对自己不疑惑就好了。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四、“五十知天命”和“发愤忘食”对应。

    发愤忘食干什么?看小说?上网吧?你就完了。这是说你既然明确了一生的目标,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做,不要计较其他。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五、“六十耳顺”和“乐以忘忧”对应。

     忘忧不是忘记忧愁,麻木不仁,而是说把所有的忧愁当作乐趣来看,自己做自己的事,别人看你辛苦,那是他的事。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时有忧虑、恐惧,说明你没有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你会忘记辛苦,别人打击、讽刺、向你挑战你都无所谓,接受挑战,这就是“乐以忘忧”。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和“不知老之将至”对应。

    无论怎么做都很自在,没有苦恼,服老不认老,生理逃不过自然规律,心理状态孔子永远都保持年轻。


最后更新[2010-5-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