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深圳二实校黄俊仁:共唱师生歌才美》
     阅读次数:200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二实校黄俊仁:共唱师生歌才美

 

——对当今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点刍议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黄俊仁 

近日,笔者有幸去广东顺德观摩为期两天第二届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散文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上,4位来自广东、上海等地的教师代表各自上了一堂示范课,来自三地的多位大学教授专家与其他与会者进行互动性的点评,整个点评过程中,褒者甚众,不惜美词;基本不贬。这次研讨会带给我一种深深的感触,它引发我对当今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课堂教学,谁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有褒有贬是很正常的事情。笔者想要说的是,当今许多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走进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两个怪圈:一个是对执教者褒多贬少,贬也是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无怪乎深圳市语文味创始人程少堂先生直言痛斥“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另一个是 ,很少人评价坐在讲台下面的几十个学生,偶尔有人注意了,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评课也应该且必须摒弃几十年来只评老师放弃学生的做法,评价一堂课,一要评老师,看老师怎么上;二要评学生,看学生怎么听。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两个角度:

一、评价教师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该怎样评价老师?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很多语老师都说,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甚至不知道怎么上。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对此也有同感。确实,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讲授语文,真可以说能过海的都是仙。笔者认为,评价老师,有三点供参考:

首先,看导入是否精彩。写作文都有“题好一半文”之说,语文课堂的导入也相当重要,成功的执教者都往往非常重视导入。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讲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且不说他驾驭教材之熟练,朗读功底之深,光是那导入就堪称为经典。他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堂课可以改变一个人——小弗郎士(笔者注:小弗郎士是第二单元课文《最后一课》中小主人公,之前已学习),今天我还要说,一句话也能改变一个人,说这句话的人是谁?这句话又改变了谁?请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孙权劝学》。这样的课前导入,不到半分钟,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文本上来,老师的导入真是一绝。

其次,看是否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名篇佳作,其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文字背后都有东西。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文字后的“文字”(而不停留在文字表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的语文课,不少堪称这样的典范,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执教《二六七号牢房》的精彩片断:

老师:课文第一部分有这样一些句子:“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是的,这一切,我很熟悉”。这里为什么要写这四个似乎重复的“七步”和两个“熟悉”?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来回往复的句式?

学生:四个“七步”,写出了牢房的狭小。

老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作者是要控诉法西斯。

老师:那为什么用反复的表达方式,并强调“走过来”“走过去”都是“七步”?

学生:还有革命者的无畏,条件再艰苦又怎样?我可以把牢底坐穿!

老师:对了,是突出牢房环境恶劣,从而控诉统治者囚禁革命者的罪恶,也表达革命者坚定的信念。那么,两个“熟悉”呢?

(学生陷入沉思)

老师:请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再自由地、小声地读一下。

(学生读课文)

老师:有没有同学了解作者的情况?

学生:伏契克当时是被德国法西斯关押的,过去他也被关押过,是被捷克的资产阶级政权关押过。

老师;非常好!因此他写两个“熟悉”的原因是——

学生:把捷克资产阶级反动派跟德国法西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明白所有的反动派都是残害革命者的。

学生: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里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表达了不普通的内容。四个“七步”,揭示出牢房的简陋、狭小、环境的恶劣;两个“熟悉”,揭露捷克内外反动派是一丘之貉,都是迫害革命者的刽子手。这些语句的反复运用,强调了作者身陷囵圄,渴望自由的感情和勇于献身的坚定信念。

……

老师这样的课,一方面展示了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另一方面,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准确把握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语,解读出文本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引领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不仅读懂字面,还读出字面背后的东西。”这样的课确实是值得大唱赞歌的课。

当然,对于执教者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个内容的理解,见仁见智,“一千个观众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都不失为成功的体现。

第三,看是否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满堂灌,唱独角戏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课,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它扼杀了学生的求知。一位在深圳市福田外国语学校工作的老师告诉我,该校统一规定,一节课,老师最多只能讲十多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来唱主角。此举得当与否姑且不论,学校向满堂灌开刀,确为顺应时代的明智之举。

二、评价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要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多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自学及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改革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是发展性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告诉我们,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某一种或多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而检验老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唯一标杆,就是学生能将老师所讲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一单元一得也好,一课一得也好,这个“得”是也必须是通过学生来验证。而现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恰恰忽视了评价学生的这一基本指标。所以笔者说,抛开学生而去评价一堂课,那真是八字只撇一撇,只完成一半。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教学,一定要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参与状态的评价。(二)互动状态的评价(三)思考状态的评价。(四)情感状态评价。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全面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曾在深圳中学高一11班上公开课《荷花淀》(课堂实录见《程少堂讲语文》),课后,很多老师在点评时都不忘记把焦点投向学生。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老师这堂课:“老师执教的《荷花淀》,再现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充满自信;他的启发使学生思维活跃,笑口常开。……课堂成为展示心灵的舞台,成为师生情感激荡,心灵交融的文学殿堂。”当时深圳市教育局主管教学的副局长唐海海,在盛赞程老师成功执教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评价学生,唐局长热情洋溢地说:“这节语文课是对旧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冲击,它以独特的视角激活了听众。”“处处启发了学生”“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等有效功能,用客观地、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促进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讨评课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只有把老师和学生一起纳入评价的对象,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换句话说,在课堂这块特殊的阵地上,只有师生同唱,歌声才飘远。

参考资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201001期)

                            于漪、刘远:《程少堂讲语文》


最后更新[2010-5-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