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江青书法的真功夫》
     阅读次数:805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青书法的真功夫

江青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被误认毛泽东手迹

http://news.163.com 2005-02-21 17:22:19 来源: 解放日报集团网站   

BK4 复制.gif
江青的手迹

  李晓航在《党史博览》第2期上撰文说,笔者近来在查阅毛泽东诗词手迹时,意外地发现,有的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版本,竟将“文革”时期误传的四幅他人的书法作品当作毛泽东的手迹予以收录,并加以评点、赏析。

  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书艺精萃博览》一书中,有三幅律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手迹和一幅词《卜算子·咏梅》的手迹,显系他人之作,并非毛泽东所书。

  既然这四幅作品不是毛泽东的手迹,那么,它们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据专门研究和鉴别毛泽东手迹的专家李树庭考证,它们均出自江青之手。

  因江青长期在毛泽东身边生活工作,对她来说,接触与观摩毛泽东的手迹,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成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使江青的书法深受毛泽东书法的影响,字迹有几分接近与相似,自在情理之中,难免使不明书道的读者难辨真伪,以致这四幅作品长期被人误认为是毛泽东的手迹讹传至今。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仿毛体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难得一见的江青书法

 

    毛主席一生除了读书之外,最喜欢的就是书法。练毛笔字是他一种特殊爱好。他最喜欢王羲之、怀素的草书,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临摹、琢磨,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书法博览众长,形成自己刚劲、雄健、流畅、奔腾的独特风格。 

    三十年代,有一次,他写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看到墨迹的书法评论家说:“这十四个字互相呼应,一气呵成,画面很美,细看每个字严谨而有法度,笔笔不苟,确是一幅十分珍贵的墨宝。”
   “没有什么美中不足么?”毛泽东问。画家默然。毛笑了笑,划了一根火柴,把它付之一炬了。

    画家深为惋惜地问道:主席,您……

    主席说:火候不到嘛,有什么可惜?

    果然,十年二十年之后,毛泽东的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了。
    但他还是非常自谦。女儿向他请教书法,他指着身边的人说,你应当向她学习。这个她,不是别人,正是江青。

      这里献上江青书写的五幅手书真迹。

 

 

 


江青的书法酷似主席


有香港作家曾经以江青的笔迹酷似毛泽东的手迹而认为江青在很多时候代替毛处理过文件。本次《毛泽东文革中重要批示陆续解密》一文发表后,有朋友来信来电,说博文上江青的字与“毛体”相差无几,会不会有江代毛签署意见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阶段?

我们当然可以重新回到该篇博文上看一看“文件九”的江青手迹,确实,她的字与“毛体”是有很相像的地方,其中有的笔锋走向,几无二致。这里,我们以毛泽东的一份批文作一个对比,都是硬笔的,也就有可比性。我们注意江青一些字的用笔,如“请”、“能”“改”等字,都是十分相似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毛泽东在清华大学的一份文件上的批示。硬笔的风骨,江青是多少学了一些的。我们还以一幅江青的“硬笔作品”来说明问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青的信

这是1974年1月28日给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知识青年的一封信。字体线条间所透露的笔墨倾向,是一看而可知的。

其实,江青的软笔字,更像毛泽东的。我们以江青的几幅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认为是毛泽东手迹的字来作一下分析:

第一幅是江青所书《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青手记



更让人难以辨识的是江青所书的《七律·答友人》。因为真假莫辨,以至南方某省委的重要接待处,误将江青书法“作品”当作主席手迹,勒石刻碑,以为纪念:




好了。有关为什么这些“手迹”不是毛泽东而是江青的,我会有专题博文说到它。这里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江青的字迹,与“毛体”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人提出,有关毛的一些文件,是不是江青代签、代批的,从而想借此提出“签字”以外的事情来——比如说,不认可有些文件是出自毛的。

★★其实,只要对毛泽东的墨迹稍有研究,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这还不是关键的。重要的是,毛泽东一般是不让别人来代他签批文件的。

那么,“一般是”是个什么概念呢?是不是有时候也让“别人”代批或代签呢?

不能说没有这个情况,否则,这个判断就不成立。我们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出来,证明毛泽东是有让人代己签字或删除文稿先例的。如1970年7月初,在起草《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八一社论”时,毛、林两人的班子就几个副词发生了争论,特别是关于“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毛主席和”四个字,林彪的干将吴法宪和陈伯达认为要删除,因为此前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确认了的东西,现在加上这四个字,显得“说法”有变,容易引起国内外的解读。情况汇报到毛泽东处后,毛心中不悦,但他面子上说:“可以改回去,这无关重要。”但如果改回去,就成了“林副主席直接指挥”了。这于毛泽东是极不愿意的。因此,毛一方面大度地表示没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动手圈去社论中的那四个字,而是让汪东兴代他去圈掉那几个字。——这于毛泽东是不多见的。(汪东兴不敢为之。毛泽东催了两次,汪才不得不代毛作了“代替工作”。)

文革结束后,又有传说,张玉凤在为毛泽东服务的过程中,也学习和模仿过毛泽东的字迹。1974年,毛泽东在长沙养病时间有114天之久,这期间,毛泽东的眼疾严重得看不清楚文件,毛泽东让张玉凤代他在文件上画圈。张玉凤知道汪东兴都不敢为之的事,更是不敢代劳。但毛泽东的个性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且眼力几为昏瞎,张玉凤是不是圈过一次两次,也未为可知。因为毕竟在毛身边工作,又是机要秘书。文革结束后的清算中,张玉凤没有逃过这一关,受到过很多的追问。好在张玉凤是个严于自律的人,否则,其罪大矣!

从汪东兴,到张玉凤,他们都是主席身边的人,毛泽东都先后“委托”过让他们代其画圈或代为处理文件的事。那么,江青呢?江青在主席身边的时间可不比汪东兴和张玉凤短。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我们还是回到江青的笔迹上来。


江青代毛泽东回信,从已有的资料来看,还不止这一封。1949年4月2日,毛泽东给傅作义的一封信,也是由江青代毛泽东笔墨回复的。可怜傅先生将之收为瑰宝,后来又由“军博”列为佳作展览,终被专家指出后撤下。(《档案工作》1990)

因此,完全否认江青代笔毛泽东处理过有关公文,是不合乎实际的。但这只是在延安以及主席进京之前,因为那时的江青是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她的工作,就是帮毛泽东抄抄写写的。因而代笔处理公文的事,是有过的。

这种情况,到解放后,就没有发生过了。一则是因为,建国后,江青不再兼任毛泽东生活秘书的工作。大量的时间,江青在养病,先是去苏联,后来在国内的各大风景地。再后来,她们就分居了,江青连见毛泽东的机会都少了,以至于后来,想要见到毛,还得托张玉凤的关系,才有可能见到。

另外一个原因是,有关国内重大事务的文件,毛泽东都是不让任何人插手的。至于一般的信件,毛泽东再也不会像1949年前那样,让江青代笔了。有关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毛泽东与周世钊1950年10月5日的谈话知道他的想法:

周世钊问:“我看你对一些熟人的信件,都是亲自回答,为什么不让秘书代劳呢?”

毛泽东回道:“秘书不了解那些人的情况,不知道怎样下笔。必须将经过详细告诉他,他才能写。不如我自己提笔写几句还快得多。”(《湖南文史》1994)

★★★或者你会问:那么,为什么《毛泽东文革中的重要批文陆续解密》中,又有一位女性(的笔迹)代毛泽东起草回复红卫兵的信件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先告诉您一点的是,这封由他(她)人代笔的信,在批给“各同志”(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陶铸、陈伯达、康生、江青、王任重、张春桥、王力、姚文元、关锋、戚本禹、李雪锋、吴德——也就是上面又涂掉了的那些笔墨下的名字——传阅的过程中,因“支持”的语辞太过激烈,未能获得较多认同,因而最终并没有发出去,虽然老人家改得很认真。)


 


最后更新[2010-6-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