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考纲研讨
文章标题: 《找到高考作文成功的支点》
   作者:陈继英   阅读次数:220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找到高考作文成功的支点

                                 找到高考作文成功的支点

--高考新宠: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陈继英

 议论性散文在高考作文中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是近三年的事,据广东省阅卷场的统计,高考中选写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在逐年升温,2000年6%,2001年23%,2002年44%,2003年为37%,相反,选用规范性议论文写法的人数则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0年40%,2001年36%,2002年12%,2003年为28%。这当然与每年的话题是否适合写某种文体有关,例如2003年的作文题较为理性,显然更适合选用规范性议论文,但也明显看出越来越多的考生更青睐选写议论性散文。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在文体方面不加限制,让考生自己选择,这显然给了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的自由。因为传统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亦或一些文学体裁和一些实用文体,而不少考生觉得在考场上选用这些文体,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于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就选择了这种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形式进行写作。这种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优势有两点:一是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二是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

然而,这也使一些考生产生了误解,认为写议论性散文可以不考虑文体规范了,其实,这种文体形式也是有规范的,其叙议有机、有序的结合就是其规范。有的考生不明于此理,而是在作文中一半议论,一半叙述,或者写了两段议论突然又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有的叙事和议论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叙事不能证明论点,议论部分另起炉灶,与记叙内容缺少有机结合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应该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

第一、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

有同学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了,不必顾及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些。更何况,在高考作文的阅卷场上,气氛紧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论点不明确,是很难得高分的。高考评分标准也明确规定,好作文必须“中心突出”。

   第二、立意要紧扣话题目内容和要求

考场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求考生所写文章必须符合题意,选用议论性散文来写作,当然也不例外。为此,考生必须对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确切的理解,例如,2001年高考以“诚信”为话题作文,有的考生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有的考生则把“诚信”理解为“忠诚”或“信任”,这虽然与“诚信”有联系,但毕竟偏离了“诚信”的确切内涵,其实,“诚信”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再如,2003年高考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体现“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在文中或只表现“感情”用事,或只写“认知”的偏差,或体现不出“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因此,不“切合题意”,自然不会得高分。广东阅卷场规定,凡脱离“关系”只谈“感情”或只谈“认知”的作文,写得再好,内容方面也只能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判为三类以下。

第三、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

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表面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考场作文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就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开头先写出自己的设想:“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然后,分为三个部分写对三种大学的态度和认识,三部分内容单独成段,每段又分别设置了“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的小标题,结构安排巧妙、美观,文章最后又进行了归纳:“我选择了智慧大学,……我的灵魂终于有了最佳的归属,我会勤勤恳恳的打造我的思想,但愿有一天,我可以如我的校友,亚里士多德、缪塞、黑格尔一样,将思想的飞鸟送到宇宙的尽头……”。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开合自如,形式美观,而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既扣题意,又简洁明了。

第四、     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

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因此,应该以逻辑推理的方式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层次和结构。有不少考生不明此理,只是对事例进行平面叙述,使前后内容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列举出来的事例,只能反复证明同一层次上的道理,不能对论点进行不同层次的阐述和证明。而优秀作文则充分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例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全文在正文前,先写了一个题记,明确了文章的论点;然后又用“一、二、三、四”分别明显地标示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苏格拉底、尾生、诸葛亮讲诚信的例子,证明“诚信”二字浸透了血泪;第二部分则叙写了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用具体生动地文字证明了“诚实的人最值得信任”的分论点;第三部分用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装”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却不敢讲实话,只狡猾地赞美“皇帝的新装多漂亮”;第四部分则由重庆彩虹桥倒塌之前一个小学生写桥上有一条大裂缝,而遭到呵斥的例子,引出“是谁在扼杀真理”的诘问。从全文表面看,“形”确实散,然而,细心加以推敲,则发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极强,从不同的层面证明了“人生应该讲诚信”观点。所以本文能够夺得高分。

第五、     发挥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许多考生之所以在高考中选用议论性散文来应试,主要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示自己的独特才华,因为这种文体更有利于考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因此,我们在运用这种文体进行写作时,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以便在写作中一展风采。综观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语言有特色,即在词语、句式、修辞等运用方面表现得有文采、成熟老到、细腻、生动、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表现力;立意新颖、构思独到、用例新鲜,能够表现出考生的独立思想和见解,乃至独立的学习研究能力、个性特色;思维空间开阔,有较高的文化文学素养等,当然也有以上几方面同是兼具的。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凭心灵选择》(江苏考生)《选择,别无选择》(山东考生),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偏袒----人的本性》(浙江考生)《真理只有一个》(湖南考生)等,都从不同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色。

请具体看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天光甚美  造化有情

                            (一)面对

面对生活斯芬克式的笑脸,我们有太多的抉择,然而,只有用真、善、美的心灵标准去选择的人,才体现出俄狄浦斯式的睿智,然而一颗丑陋自私的心去描绘生活画谱的人,则表现出了唐·吉诃德式的幼稚。

(二)和亲中的新娘

曾记否,杜甫笔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王昭君,在当时政局动荡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送上了和亲的道路,告别了汉宫的朱墙碧瓦,把自己的后半生定在阴山敕勒山下,只为匈奴民族从此能更和平地在边界上牧羊放马,只为换得汉朝边塞上数十年的安定。面对荣华,面对人生,面对国家,昭君用自己的一生做了这一次选择,这是那些深宫中“曼立远视,幸而望焉”的贵妇们所不能做出的选择。昭君将被当作那金色的图腾,被人们供奉于心灵的顶端。

(三)岳飞的选择

历史,被悲壮打磨得镫亮,辉煌了岳飞的一生,他不与秦桧同流合污,驰骋“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然而无奈于12道金牌的催逼,最终被害于风波亭。面对恶势力的威逼,他选择了国家,这是心灵的选择,虽然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他无悔,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那一曲高昂的旋律,射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筝音四射。

(四)天光甚美    造化有情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当真、善、美的情操已融入你的心中时,你也就有了极致的心境,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用生命作代价去借钱帮助好友时,当《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用金子般的心去帮助别人时,当《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追求光明与真理时,他们都选择了生命中那最可贵的东西——人性的美,真理早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永不泯灭地存于世人心中了。

《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告诉弟子要用真、善、美去衡量做人的标准。是的,只有真与美的教会,美与仁的交融,灵与魂的合奏,才是真正的人生心声。

天光甚美,造化有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我们掬一捧心灵的泉水,细细咀嚼其中的甘甜,读王昭君,读岳飞,读安东尼奥,读耶稣,读他们面对每一次困难中做出的选择,读他们那高尚的灵魂,就是在酿造你的人生。

诗曰: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我曰:因真、善、美,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评析]

这是一篇文采四溢、构思精巧的议论性散文。该考生紧扣“心灵的选择”的话题,首先站在历史的高度,选用和亲使者王昭君和抗金英雄岳飞两个典型人物,并重点剖析他们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所做的心灵的选择,以抒情的笔调揭示出英雄人物的正确选择来自他们高尚的心灵的观点。接着,该考生又从文学大师的笔下选用安东尼奥、卡西莫多、冉阿让等文学形象,并剖析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人性美,这样写作,既有点上的深入,又有面上的扩展,从而使文章内容紧扣话题,不枝不蔓,并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深刻。

另外,本文极讲究结构形式的安排,四个小标题各领起一部分,而各部分的前后顺序又极有议论文的逻辑性,“昭君的选择”和“岳飞的选择”是点上的深入剖析,写文学大师笔下的文学形象是面的铺叙,它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证明了“正确选择来自高尚的灵魂”的观点。这是本文引起阅卷老师好感的重要因素。

研读本文,考生可从中发现写议论性散文的一些重要技巧:立意紧扣话题并写出高度和深度,讲究形式安排并注意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拓展思维空间并展示个性才华。当然,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在“引经据典”方面,也颇有一定的功夫,显示了该考生良好的文字和文学素养,也值得借鉴。

                                        

注:本文发表于2004年2期《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深圳市深圳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邮编:518038    电话:82917344(办)


最后更新[2004-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