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列传
最初梦想:可以跟别人一样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祖籍湖南衡山,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因此得名。
由于在台湾地区的穷苦渔村长大,龙应台称自己为“一个难民的女儿,是最底层最底层的人”。
她记得,小时候自己家一无所有,她总问自己:为什么贫穷。她当时的梦想是:什么时候可以跟别人一样。
1974年龙应台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龙回到台湾,先后于“中央大学”外文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教学。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尤为人称道的是她1986年1月出版《野火集》,以辛辣的文字抨击时政。该书甫一上市,洛阳纸贵,一个月内再版二十四次,风靡全岛,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988年龙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每年导演学生戏剧,并为《法兰克福汇报》撰写专栏。
1999年夏,应专程飞往法兰克福的台北市长马英九的邀请,龙回台担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任上为文化繁荣鼓与呼。2003年2月,辞去文化局长职务。舆论将其出仕后退隐的经历评论为:龙应台在将自己的文化理念通过官僚机器的运作变成现实后,最终一尘不染地回归文坛。
自1995年起,龙应台先后在上海《文汇报》、广州《南方周末》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从此她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可以说,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都是一个罕见的标本。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