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每周一读 (第二期 ) 《我愿所有的老师都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辛福感》》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江苏 张洪生   阅读次数:227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周一读 (第二期 ) 《我愿所有的老师都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辛福感》

           每周一读

             第二期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老师

我们干着同一个职业-——教师

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教育

-----林崇德

本期,我们摘抄的是《人民教育》2003第17期刊登的一位教育局长的公开信,与各位共享。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3年9月29日

              《我愿所有的老师都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辛福感》

           江苏   张洪生

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抽空陆陆续续读了征集来的案例,很受感动。我读的时候不仅很用心,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我平时喜欢读书,但那多是读别人的书,而现在当我读者你们亲自写的东西的时候,真是感到骄傲和欣慰。我仿佛就看到了你们的身影、你们和学生交流、你们在安慰学生、鼓励学生、你们伏案工作的样子。。。。。。我真诚地感谢你们呈现的精神食粮,这里有你们的心血、你们的思考、你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现在的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容易,面临的压力很多、很大。繁重的工作量的压力;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个性凸现、变得不那么“训从”带来的压力;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要求老师及时给予指导的压力:社会、家庭强烈要求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老师自身不断需要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压力;老师之间竞争的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等等。这一切都交织在老师的身上。哪一种压力能不认真应对?应对哪一种压力能不花费精力、时间?压力具有双重性。它能把人压得望而生畏,压得希望渺茫,压得只想敷衍了事,压得萎靡不振,压得放弃努力,压得信心消失。当然,压力也有另一面,它能把人的潜力激活,把人压得坚强,压得成熟,把浮躁、浅薄压走,这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变压力为动力”。但是把压力“变”为动力可绝不仅是一个决心的问题,它需要智慧,需要找到“变”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我这封信就是想谈一谈如何变压力为动力,也可以说是我为改变目前许多老师疲惫的工作状态而进行的研究的初步结论,我希望我的这些想法能有助于老师们摆脱工作的疲劳,培养及保持工作的乐趣。

所有的人都希望提高教育质量,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老师教,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好,这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但是,当老师对教育感到乏味时,这一切希望都会落空。

近一年来,我研究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以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把教育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咂摸幸福、品味幸福。像苏藿姆林斯基、社威、陶行知以及当代的魏书生(他仅仅是中学毕业),等等,都是这样。在我看来,各行各业的“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教育更是如此。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辛福感的。真正意义的老师是有工作辛福感的,只有辛福的老师才能育出辛福的学生。

就干好工作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大家都有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实实在在地说,我更关注人性,更关注老师们在工作中是不是舒心,是不是工作的有乐趣,是不是不勉强,等等。现在老师非常辛苦,许多老师累得回家话都不爱说,可以说是身心疲惫。我最常挂念的是一些老师在“苦恼”、“疲惫”中勉强地支撑。如果一个老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性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教育本来是使人辛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辛福感。我最希望大家能辛福的干工件,我在教育局倡导的“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善于工作、乐于工作、享受工作”,目的就是想让大家辛福地干工作和体会干工作的辛福。如果老师们能感到工作的辛福,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老师的“幸福”、“乐趣”中解决。

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干工作的那种有滋有味的辛福感,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旧”面孔,但每天都有新鲜感;他们今天面对的还是昨天的那些学生,但今天却从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了不同于昨天的新东西:他们天天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地在熔化、组合、萌芽、生长。他们真的越干越辛福。他们干工作就是追求幸福。如果老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全福的。至少也是摆脱由于工作量道大、压力大而导致的对工作乏味的一条途径。

反思性研究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引领老师品尝教育的辛福,当然这也是教师成长的最好和有效的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的出一个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也是认识自己。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体验、感想、认识的认识,并把它们说出来,就成为他们独特的教育理论。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正如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人做事情,愈投入便愈深入,愈深入便愈有发现,愈有发现就愈有快乐,反思就是一种寻找工作乐趣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任知需要,新的东西能带来极大的乐趣。反思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研究;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创造自己辛福的需要,我们教育者应是辛福的创造者。


最后更新[2004-3-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