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宁波江东教研室刘飞耀谈教研员素质》
     阅读次数:160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波江东教研室刘飞耀谈教研员素质

 

我是谁?我在何处?

宁波江东教研室  刘飞耀

刘飞耀http://ejyyzj.ecnudec.com/bbs/space/?uid=836

 

担任教研员的工作业已近三年。想着一路走来,尽管没有太多的磕磕碰碰,但细一琢磨,似乎自己更多是凭着一腔情趣、一种喜好、一些积累在为人做事。今天,在春雨霏霏的丽娃河畔,对照胡慧闵教授执着的行动研究,方悟自己的欠缺和束缚所在,一个盘缠心底已久的问题也呼之欲出——我是谁?我在何处?

 

我是谁?我在何处?答案是明确的,我是教研员,是初中语文教研员。回顾中国教育走过的历程,在学科教学方面,教研员应该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当下就有很多教研员辛苦辗转在课改的风口浪尖上,如语文学科的余映潮老师、程少堂老师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员工作本身的局限,诸如脱离教学一线、远离学生、偶入课堂一类,教研员将逐渐徒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赖以立足的云端也将飘逝而去,这样的场景是每个教研员都不想遇到更不愿面对的。那么,称职的教研员具有怎样的圭臬,又如何才能胜任当下教研员的角色,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呢?

聆听胡慧闵教授务实、谨严的讲座,有一点应该铭记:教研员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对读书的妙用有着精当的譬喻,确实,对芸芸众人而言,读书能怡情、能傅彩,能长才;而对教研员来说,读书更可立身、可练达、可睿智。关注教育的前沿理论、温习传统的教育精髓、培育创新的思考力应是我们教研员每天的必备课。唯其如此,我们才可在教师面前夸夸其谈而不致面红耳赤,可在教师背后坦然处之而不致惴惴不安。但说说容易,要做到这点其实非常不易,琐屑的公务、扰心的家事是不会给我们带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闲适和优雅得。为此,怎样读也是一个摆在每个教研员面前的命题。

聆听胡慧闵教授务实、谨严的讲座,她淡定的言语中还揭橥了作为教研员的一条捷径——教研并举。

这里的“教”指的是教研员应深入课堂、立足教学:即可以是广泛听课,掌握一线的教学现状,寻找教师教学的问题症结,摸索出当下课堂教学的长效规律;也可以是自己下水,亲自触摸来自学生的脉动,倾听原汁原味的课堂声音,还原稍稍生疏的课堂感觉。这里的“研”则是教研员应成为教师课程研究的引领者、示范者,从活生生的实践中汲取教育的诗情:从学科的特点环境、具体条件、实践经验与教育走向中,发掘出值得研究的课题,谋求教育行动的改善;从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和智慧,加以生发……胡教授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就是有力的佐证,而她本人的成就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称职的教研员绝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即便关起来能发扬兀兀穷年的精神也不妥,“到课堂中去”应该是教研员的不二法门。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拟的标题过于深邃了。“我是谁,我在何处”这样原点意味上的哲学思考怎么能归结到这么简单的两项:读书、教研并举。但现实敦促我需要这样的思索,在泡沫横飞、浮躁际天的日子里,能够留存这样的问题定会让自己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没有忘记脚下的土地。

言不尽意,权作丽娃河畔学习的些许体会吧。

 

 


最后更新[2010-9-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