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语有“味”
——“语文味”教学之审美体验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 陈筑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应逐渐从道德说教型、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面向审美型发展,也即把课上得有语文的“味”。就是程少堂老师所说的:“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
我认为语文课有自己独特的“味”必须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在每堂语文课之中,使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并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以尊重学生为第一要律。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由于美育直接塑造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体态美,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人们关注。美育的特性是以情感人,以美动人。而语文的本质也正是以情感人,正如白居易《如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呼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认为“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因而中学的语文课更应该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如何使学生感知和领会语文艺术美呢? 如何让教师教出“语文味”,学生体会到“语文味”呢?
在从事基础语文教学的近几年,特别是来深圳后对以程少堂老师为代表的“语文味”的教学理念认真拜读后。感觉以前一些比较模糊的想法清晰了不少。比如语文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涉及如何结合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平时思考较多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在聆听了程少堂老师的《世说新语——千古文人世说梦》、《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课的教学后这些模糊的想法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少堂老师“语文味”提出的本意,我认为是使语文教育教学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即让学生懂得语文学科是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然而真要说出这种好处来却又不是那么容易,语文课是一种调节更是一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在科技为先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感到很多学校领导只重视理科,很多学生受“数理化”思想的禁锢,越发不重视语文了。甚至有中学生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由此一语,就可以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可见一斑。语文,特别是中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难道真的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到生活中寻找。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甚至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别忘了,这也是语文。也就是少堂老师说的,语文老师口里说出来的“0”,与数学、科学老师说出来的“0”的韵味都不一样。既然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处处都有语文释放的美感,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不重视更甚而是“讨厌”语文课?
我想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要么把所教篇目故作高深的“神秘化”照本宣科,以成年人的语言来讲解给未成年人听;要么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么就是一言堂,自己说了算;更有甚者大给学生讲作文公式、各种现代文、古文的答题技巧,把社会科学转变成自然科学式的方法来讲,更有甚者的以教参的方式出现……
“语文味”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难道它是什么高深的发现?什么高端的科技?其实它不过是一种用正常的方式来教授、来认识语文。是对长期以来中学乃至大学中文教育的一次拨乱反正、返璞归真。然而实现起来为什么会这么难,只有少堂等为数不多的老师能这样上课?
追其原因,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课因为课堂是流动的,是动态的课堂。因为学生在真正的思考,课上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有新问题出现。而不是传统的课堂,老师已经知道学生整堂课的走向,甚至怎么回答都了如指掌。所以“语文味”式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一、至少平时要有大量的积累,要与时俱进,讲课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有源头;二、要求老师备课时要向纵深方向拓展,这就是要拿更多的时间读书。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是让我们老师既懂数学,又懂化学,而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三、要不害怕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自己上得开心学生也听得高兴,学得开心。以上几点,有些是我们能做到的,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耐得住寂寞。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段落划分,更不是弄几个“一考通”、“一本通”之类唬人的书……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少堂老师的课堂那样,使学生体验快乐,培养兴趣,更是一种自由思想的传承。可以说,文学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学生对优美的文字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文字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节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古诗文课的教学,要让他们体验到的是快乐,而不是一个个考点,一个个答题技巧,一句句没有生命力的语言。如果那样的话,学生的眼里没有了语文诗意的美感,只有一个个僵死的题目,没有生命力的文本。
少堂老师“语文味”的提出及普及,是给特区的孩子们,乃至全国的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语文味”不仅是指对语文的兴趣的培养,民主、自由思想的弘扬,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爱自然,爱自己。 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文学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的世界里,文学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他们兴奋,也可以使他们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诗歌散文小说,学生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中学时期是孩子们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美感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文素养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语文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孩子们继承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审美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体验中血肉的一部分。
让“语文味”真正的回归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孩子们多有几个少堂式的老师,这是孩子们的幸运,更是中学语文教育之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