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0年11月13日)做市教师资格认定语文科主评委。我是很仁慈的,只要不是太差,我就建议通过。大家都不容易啊!尤其是我看到不少参加面试的和我女儿同龄,我越发将心比心,这样,上午13人我们只有一个没有通过。
领导说我们太松了,通过率太高。
下午16人中我们“删除”了4个希望获得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申请者。这里简介两位删除的经过。
一位女生,就口才、讲台风度而言,是今天申请高中语文教师资格30多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不是演讲比赛啊,考虑到她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研究生学的是课程论,我就说:“作为个人素质你很优秀,但是由于你不是中文专业毕业,所以我考考你语文教师应该知道的三个常识,如果你答对两个,我们今天就让你通过。这三个问题都是从今天指定的高中语文教材前言中来的——
1、 前言中提到梭罗,请问梭罗是个什么人?他写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什么名字?
2、《论语》作者是谁?
2、 根据文章学,文章通常分为哪几种体裁?依据文学概论,文学作品分为哪几种体裁?
结果她1、2完全答错,第3题每一问都回答不准确。于是我建议评委把她刷了。有的评委还舍不得。
另一位小伙子,说课时他选的是钱钟书的《窗》。我就这篇文章问了他几个问题——
1、你刚才说钱钟书的字“默存”是‘默默存在’的意思?你敢肯定吗?“存”在古汉语中常用,是存在的意思吗?
2、这篇文章中提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你能把“归去来兮辞”这五个字的意思和用法讲清楚吗?
第一个问题他不敢正面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还狡辩。对第二个问题,他把“归去”当现代汉语中“归去”一样解释。我建议评委把他删了。
还有一位女生,尽管让她通过了,但是让我觉得特别不爽——面试过程中,当我得知她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时,我便提问道:“你在法国巴黎大学获教育硕士,那我问你一个问题:法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写过一本名著,开头有一段话很有名,大意是:‘我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塑造了我,然后就把模子打破了’——请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书的作者是谁?”她不知。我说:“你没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吗?这是卢梭《忏悔录》开头的话。”这位法国巴黎大学教育硕士竟答曰:“我是学教育学的。”让我气得要跳楼——法国巴黎大学教育学硕士连卢梭是教育家都不知道!
附:《百度网》“默存”词条供参考——
钱中书的字“默存”有什么含义?
最佳答案
因为他小时候口没遮拦地任意乱说,常常得罪人,为此,他父亲特地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告诫他缄默无言、存念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