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每周一读 ( 第七期)》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北京教育学院 万迪欣   阅读次数:186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周一读 ( 第七期)

                          每周一读

                           第七期

教无定法.只要你遵守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的风格来,别人的评价是重要的,可不是最重要的.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 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3年11月10日

                     浅议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北京教育学院    万迪欣

和很多新理念一样,新课程改革在最初被众人接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些认识上偏差,认识的偏差会导致一些争议与困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必然产生一些误区.从新课堂改革的教学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误区:

1.不注意继承传统教育中有益的东西,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国外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自由轻松的境界,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纪律约束,这样实践的结果,不仅课堂的学习气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正常的教学部分无法保证.

一些老师在进行新课堂教学实验的时候,把新课程与传统教学完全对立起来,对以前的一些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否定,这种做法也是片面的.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教材中我们看到,教材中包含了学生动手出应用题和实际购物等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割裂等问题;与此同时,该教材在每单元的课后练习中仍然有不少单纯练习计算的题目,这和传统教学中的双基练习存在一致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扎实的基础训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莫奠定了基础,新课程对于这样的成功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给予了保留和发展.

2.过分强调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要求随意调整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差异,并根据学生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出适当调整,使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基础、爱好相吻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这里所讲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详略.必须认识到,教学内容要顾及到学生的兴趣和感受,绝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随意扩充,学生兴趣的内容就一笔带过,这种任由学生牵着教学内容的鼻子走,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所占比例的做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3.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把“讲授法”与“启发式”对立起来,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

传统教育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需将老师讲授的知识消化、吸收即可,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把讲授法片面理解成“填鸭式”的代名词,因此在课堂上不敢使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质疑没有及时的引导.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

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讲授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授的作用包括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补充、综合学生的意见等等,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同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讲授是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新课程教学经常用到的教学形式包括自学、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方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做法.例如,有的教师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取主动参与式,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聊天,说笑话,有时看起来争执不下的讨论场面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主题.

从目前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可以看出,对于新课程改革这一新生事物,我们还需要加强认识.在实施之前应该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研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领,而不要只看到形式上的东西,只有坚持这种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做法,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改革的目的.


最后更新[2004-3-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