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书评: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的魅力》
     阅读次数:17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评: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的魅力

 

前几天读完伯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译林出版社20081月第一版)后书就了一篇类似书评的小文《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伯林》,文章说实话写的不怎么样,基本还属于传声筒的功能,但是这个文章的题目倒的确是我读完这本小书的强烈印象。伯林的书手中有不少,基本都是译林近些年出版的刘东先生主持翻译的“人文与社会译丛”里面。这套丛书在网上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觉得翻译的质量乏善可陈,诸如科耶夫的《黑格尔导读》之类的大部头,都觉得可惜这么好的书被糟蹋了。这套丛书中,伯林的书占据的比重很大,翻译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据我有限的观感,《自由论》有些拗口。去年曾下决心把伯林的书好好重读的,但是很遗憾,《自由论》还是读不下去,《俄国思想家》倒是来回翻了好几遍,那本书的译者是台湾的彭淮栋先生,文白相间的文字,再加上伯林文本的巨大魅力,确实让人沉醉。新出的这本《浪漫主义的根源》最初还是担心译文的问题,但是读完之后觉得基本把伯林演讲的那种有些歇斯底里的激情给传递出来了。再加上演讲稿的口语化的特点,容易理解的多,不失是一本了解伯林思想的入门书。

 

 有些惭愧的是,我现在读书基本还是处于抄书的阶段,遇到有些好的段落,总想抄下来给大家分享,读《浪漫主义的根源》也不例外。伯林的这本小书翻过了,书评也写过了,可是还是有些爱不释手的感觉,来来回回的翻阅读书时候在那些精彩的做过标记的段落,重读,默念,沉醉依然。伯林的魅力,不在于思想的深刻,而在于诗人式的激情,用伯林自己的描述说就是,“倾泻出巨大的语言洪流:六个多小时的狂热的、不时短路的、焦灼的、气喘吁吁的——在我听来,有时是歇斯底里的——讲话”。演讲是即兴的,随性的,跟书面文章不同,虽然可以提前准备材料,但在演讲的过程当中,只有把那些理性的文字材料融入巨大的激情洪流之中,演讲才能称得上成功。对许多学者来说,他可能写过很出彩的文章,但是演讲时的表现一塌糊涂,只会干巴巴的读下手中的演讲稿,而对伯林这样的鸿学大儒来说,演讲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舞台上的精彩,跟书桌上的精彩比起来,毫不逊色。

 

我最喜欢这本小书的段落是在第一章,伯林谈到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学者对浪漫主义的定义,以及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浪漫主义的特征,伯林的论述采用了很多的排比句式,气势磅礴,引经据典,张口即来,遇到需要抒情的部分,也能运用的十分出色,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位现代学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修养。下面部分就是我的抄录:

 

“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几个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他们都出自曾经就这个题目展开过论述的最杰出的作者之手。这些定义表明,浪漫主义这个题目决不简单。

 

司汤达说,浪漫主义是现代的和有趣的,古典主义是老旧的和乏味的。听起来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意思是浪漫主义是去理解驱动你自己生命的各种力量,而不是遁隐于过时的事物。不过,他在讨论拉辛和莎士比亚的一本书中所表达的正是我已经阐明过了的。然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却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疾病,是狂野诗人和天主教反动派虚弱的、不健康的战斗口号;而古典主义则是强健的、鲜活的、愉快的、合理的,如同荷马或尼伯龙根之歌。尼采说,浪漫主义不是疾病,而是药方,用来治愈疾病。西斯蒙迪,一个富于想象的瑞典批评家,尽管是斯塔尔夫人的朋友,也许对浪漫主义的态度并不友善,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爱、宗教和骑士精神的联合。但是,弗里德里希·冯·根茨,他是梅特捏王子的主要思想代理人,西斯蒙迪的同时代人,他认为浪漫主义是三蛇怪的一颗头颅,另外两颗分别是改革和革命;浪漫主义实际上是激进派的威胁,对宗教、对传统、对必将灭亡的旧时代的威胁。年轻的浪漫主义流派’青年法兰西‘回应了这一点,他们说,’浪漫主义,那是革命。革命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呢?显然是一切。‘

 

海涅说,浪漫主义是从基督教的鲜血中萌发出来的激情之花,是梦游的中世纪诗歌的苏醒,是梦中的塔尖,用露齿一笑的幽灵那种悲戚的目光注视着你。马克思主义者会补充道,浪漫主义是对工业革命恐怖的逃避,罗斯金会赞同这一点,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美丽的过去与可怕、单调的现实的对照;他只是修正了海涅的观点,并未另辟新说。泰纳则说,浪漫主义是1789年之后的资产阶级对于贵族统治的叛乱;是新兴暴发户的能量和力量,一种绝对相反的能量和力量的表现;是新兴资产阶级以意气风发的姿态对抗社会和历史上陈旧、体面、保守的价值观的表现。它不是软弱或绝望的表现,而是野兽般的乐观主义的表现。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浪漫主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先驱,最伟大的鼓吹者和预言家,他认为人有一种可怕的不可满足的欲望,总想遨游于无限;一种狂热的渴望,总想摆脱个体狭窄的束缚。于此渴望大致相同的情感可以在柯勒律治那里找到,甚至在雪莱那里找到。但是,斐迪南·布吕内蒂埃在十九世纪末说,浪漫主义是文学自我中心主义,是舍弃更大的世界而强调个人,是自我超越的对立物,是纯粹的自我断言;塞埃男爵赞同这个说法,认为浪漫主义是极端自我主义和原始主义的,他的观点得到白璧德的应和。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兄弟A·W·施莱格尔与斯塔尔夫人都同意浪漫主义起源于罗曼语国家,或至少起源于罗曼语言,浪漫主义实际上就是修正过了的普洛斯旺游吟诗人的诗歌;但勒南说浪漫主义起源于凯尔特语国家。加斯东·帕里斯说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塞埃说浪漫主义是柏拉图和托名狄奥尼修斯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的混合。博学的德国批评家约瑟夫·纳德勒说浪漫主义实际上是居住在易北河和尼蒙地区地区之间的德国人的思乡病——对于他们的原乡、古老的德国中部的怀念,是被放逐者和殖民者的白日梦。艾兴多夫说浪漫主义是灵魂的自我游戏时秘不可述的欢愉:‘我永远都在说自己。’约瑟夫·艾纳尔说,浪漫主义是爱上某些事物的意愿,是对他人而不是对自己的态度或情感,它反对权力意志。米德尔顿·默里说莎士比亚实质上就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又补充道,卢梭以来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但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卢卡奇说伟大的作家都不是浪漫主义的,司各特、雨果和司汤达更不会是浪漫主义的。

 

如果我们考量所有值得阅读的作家的隐语的话(他们在其他领域的一些见解也很深刻),我们发现很难从这诸多的概述中找到一些共同点。可见诺斯罗普·弗莱警告我们不要轻易为浪漫主义下定义是多么明智。据我所知,尽管这些定义互不相让,但还没有招致诘责;而那些真的给出一些荒谬离题的定义的人,总是难逃批评界的口诛笔伐。

 

下一步是来看看浪漫主义作家和批评家所说的浪漫主义的特征是什么。结果出人意料。我所搜集的例子如此繁杂不一,使得我的研究难上加难。显然,选择浪漫主义这个题目很不明智。

 

浪漫主义是原始的、粗野的,它是青春,是自然的人对于生活丰富的感知,但它也是病弱苍白的,是热病、是疾病、是堕落,是世纪病,是美丽的无情女子,是死亡之舞,其实就是死亡本身。是雪莱描绘的彩色玻璃的圆屋顶,也是他永恒的白色光芒,是生活斑斓的丰富,是生活的丰盈,是不可穷尽的多样性,是骚动、暴力、冲突、混沌;它又是安详,是大写的‘我是’的合一,是自然秩序的和谐一致,是天穹的音乐,是融入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精神。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磨坊,是黑暗和黑暗的力量,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言说的东西。它又是令人感到亲切的,是对自己的独特传统一种熟知的感觉,是对日常生活中愉快事物的欢悦,是习以为常的视景,是知足的、单纯的、乡村民歌的声景——是面带玫瑰红晕的天夜之子的健康快乐的智慧。它是远古的、历史的,是哥特大教堂,是暮霭中的古迹,是久远的家世,是不可分析的、人们愿意信守却无法表达出来的旧秩序,是摸不到、估不出的事物。它又是求新变异,是革命性的变化,是对短暂性的关注,是对活在当下的渴望,它拒绝知识,无视过去和将来,它是快乐而天真的乡村牧歌,是对瞬间的喜悦,是对永恒的意识。它是怀旧,是幻想,是迷醉的梦,是甜美的忧郁和苦涩的忧郁,是孤独,是放逐的苦痛,是被隔绝的感觉,是漫游于遥远的远方,特别是东方,漫游于遥远的古代,特别是中世纪。但它也是愉快的合作,一起投身于共同的创造之中,是对自己身在某个教会、某个阶级、某个党派、某个传统和某个伟大的、无所不包的、秩序井然的等级之中的意识,身在骑士、扈从、教会等级之中、有机社会的关系之中或某个神秘的组织之中的意识,正如巴雷斯所说,‘大地与死者’,是身在共享一种信念、共居一片土地、共流一样血液、共有一样的祖先、同侪和后代的伟大社会之中的意识。它是司各特、骚塞、华兹华斯的保守主义,也是雪莱、毕希纳和司汤达的激进主义;是夏多布里昂美学意味的中世纪精神,也是米舍莱对于中世纪的厌恶;它是卡莱尔的权威之崇拜,也是雨果对于权威的憎恨;它是极端的自然神秘主义,也是反自然主义的极端唯美主义;它是能量、力量、意志、青春,是自我的展现,它也是自虐、自残、自杀;它是原始的、单纯的,是自然的胸怀,是绿色的田野,是母牛的颈铃,是涓涓小溪,是无垠的蓝天。然而,它也是花花公子,是打扮的欲望。红色的背心,绿色的假发,染成蓝色的头发,这就是热拉尔·德·内瓦尔的追随者某个时期招摇巴黎街头的行头。它是内瓦尔在巴黎街头用线拽着溜达的龙虾。浪漫主义是爱出风头的,是怪癖,是为《欧那尼》一剧而战的战场,是倦怠,是生之厌倦,是萨丹纳帕路斯之死,不管是德拉克洛瓦的绘画、柏辽兹的音乐还是拜伦的诗所描述的的萨丹纳帕路斯之死。它是帝国、战争、屠杀、世界末日的震撼。它是浪漫主义的英雄——反叛者,厄运缠身的让你,受诅咒的灵魂,是海盗、曼弗雷德们、异教徒们、拉腊们、该隐,是拜伦诗中的那些英雄。它是梅莫斯,是让·索伯格,所有的社会公敌,伊斯梅尔,所有处于十九世纪小说中心地位的纯洁的高等妓女和心智高尚的罪犯。它以人头为酒杯醉饮,它是想要攀登维苏埃火山与同类灵魂对话的柏辽兹,它是撒旦的狂欢,是愤世嫉俗的讽刺,是魔鬼般的笑声,是黑色的英雄。它也是布莱克想象中的上帝和他的天使,是伟大的基督教社会,永恒的秩序和‘不足以表达基督灵魂的无限与永恒的布满繁星的天空’。简言之,浪漫主义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它是对独特细节的逼真再现,比如那些逼真的自然绘画;也是神秘模糊、令人悸动的勾勒。它是美也是丑;它是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拯救社会的工具;它是有力的,也是软弱的;它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也是堕落的,是革命也是反动,是和平也是战争,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

 

…………………………

 

书评天下: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伯林 -

 

译林出版社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在刘东先生的策划下,迄今为止已经编译了西方学术著作六十余种,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内的西方大家,出版时间横跨了两个世纪,对中国学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功莫大焉。如果仔细查看此套丛书已出的书目,你会发现有一个人的著作颇为引人注目,这个人就是二十世纪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人文与社会译丛”中六十余种图书中,伯林的著作占了十种,其中就包括了这本新出的《浪漫主义的根源》的演讲稿。还记得刘东先生曾经在此套丛书的序言中谈到,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社会学说,决不会是医头医脚式的小修小补,而必须以激进亢奋的姿态,去怀疑、颠覆和重估全部的价值预设。对伯林著作如此的青睐,看来是相中了伯林在西方思想史尤其自由主义思想史方面的重大精深的造诣,其中当然也包括这本《浪漫主义的根源》。

 

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三个命题谈起。第一个命题,人类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即使我们不知道答案,总会有人知道,只要我们能不断的追问,从这个命题中产生了哲学始于永恒的追问;第二个命题,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可知的,只要我们能不断的学习;第三个命题,所有的答案都是互相兼容的,不会产生矛盾。这三个命题是支撑启蒙运动的三个支柱,在理性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不可动摇和质疑的地位。但是,在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运动看来,这三个命题不过是三个假设或者说是三个假命题,他们根据的是个体的亲身体验:我们总有许多问题没有答案;退一步说,问题即使有答案的话,总有些答案是我们不知道的;再退一步说,那些知道的答案中也不总是互相兼容,总会有或此或彼的冲突。所以,浪漫主义者总结说,我们听从的不是冷冰冰的理性,而应该注意倾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不屈的意志”和内心的精神,听从自己的信仰,学会赋予意义,学会创造各种价值,学会创造和改变我们的世界。是的,就这些了,如果你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什么答案的话,以上部分就是我对伯林的演讲稿《浪漫主义的根源》作出的简单解读。

 

但是又没有这么简单,寥寥几句干巴巴的话岂能真正概况伯林演讲的魅力?我已经忍不住向你推荐去读这本书了。那些曾经听过伯林演讲的人有福了,我相信那些能读到这本书的人,也会感到莫大的荣幸,一如现今依然沉醉其中的我。从拿到这本书开始,花费了原本准备休闲的周末中整整一天的时间,静静地体味伯林演讲的风范和文字的魔力。那种演讲时字里行间洋溢的激情,汹涌澎湃,呼之欲出,读着不但让人沉醉,而且一种智性的愉悦伴随始终。正如本书的编者亨利·哈代所言,“伯林演讲所具有的那种高度个性的色彩和摄人心魄的力量是其声望的核心部分”,伯林的演讲就有这么大的魅力。伯林在演讲中曾提到浪漫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默默无名约翰·乔·治哈曼,说他文风晦涩,喜欢用绕来绕去的隐喻、委婉的表达和诸多幽晦不明的诗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需要“敲骨吸髓的去读”才能“采集到感性的晶粒”。读伯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因为伯林特有的文风是清晰、直接、强烈、激情洋溢、气势逼人,颇让人沉迷。他甚至用“焦灼”、“狂热”、“气喘吁吁”、“歇斯底里”等诸如此类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演讲,这个时候的伯林已经不仅仅是那个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还是一位满腹智慧和渊博知识的诗人,他用自己风范证明了浪漫主义的恒久魅力。

 

读《浪漫主义的根源》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两个细节上的问题。浪漫主义是历史上特定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永恒的精神状态?平时我们大多数人所谈到的应该是后者,但是伯林却说他在演讲中所陈述的是前者。为什么要如此定义浪漫主义?在启蒙主义的语境中,浪漫主义是对启蒙的反动和背叛,它摒弃理性,相信自然,沉迷于自我的感受、精神和意志,不相信世界存在本质和真理,认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结构和范式。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自我创造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知识。而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的知识,当然也没有永恒。因此浪漫主义只能存留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至于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观念等知识,可能会存留下来继续对人类产生影响,但也可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自然消亡。

 

另外一个问题,浪漫主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尽管伯林用他一贯滔滔不绝令人目不暇接的排比句式说浪漫主义破坏宽容的日常生活,破坏世俗趣味,破坏常识,不相信过度的理性和极端的科学主义,不相信有包治人类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不相信这个世界如此的完美和真实,不相信一劳永逸的乌托邦,如此等等,但伯林最后的总结说,“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不完美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浪漫主义的结局还是自由主义,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身份再次得到确认。如果说伯林不遗余力地对浪漫主义进行研究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这里了:为了让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联姻。千万不要搞错,此举不是为了复兴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而是让在二十世纪已经有些疲软的自由主义吸收浪漫主义的自由创造的精神,焕然一新的重登历史舞台,成为新一段历史的主角。我认为这就是伯林做关于浪漫主义的研究的思想精髓所在。

 

思郁

2008-3-18

 

 

浪漫主义的根源,【英】以赛亚·伯林著,亨利·哈代编,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1月第一版,定价:18.00

 

2008-04-21 18:56:42 陈廿|VIP4

  我觉得浪漫是疯狂的根本!

2008-04-21 23:05:07 lgajj

  卡尔-施密特在《政治的浪漫派》中说,浪漫主义就是非理性主义,就是用感性、心情看待事物,而不是用因果、逻辑思路看待世界。
  克罗齐则认为,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基础是浪漫主义,因为任何理性、实证的科学都必须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康德早就论证过人的理性从根本上是二律背反的,根本上是非理性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有留待浪漫主义解决,所以浪漫主义长久以来衰而不竭,因为人的理性始终无法解决康德的自在之物问题,信仰、情感始终存在延续的空间。

2008-04-21 23:17:44 百奥谷

  本身同根生

2008-04-21 23:42:35 午后的月亮

  本身同根生
  
  ==========================
  ……
  

2008-04-22 05:10:58 山水幽燕

   浪漫主义是以荷尔蒙为主要动力,以追求新、奇、怪为导向的人类行为;理性主义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以总结、分析甚至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类行为。我看到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形容浪漫主义,不觉会心一笑,这本身就是浪漫主义了,自己无法理性看待自己。没有学过自然科学的人,即便是大家,也说不到点子上。

2008-04-22 05:50:14 dqu

  奉劝楼上去读一读伯林的原著。
    
  伯林可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而完全是在摘引各家说法以给读者一个关于全貌。伯林的这几个演讲的意图在于清理浪漫主义的历史渊源。
    
  不懂这种渊源,却对浪漫主义自行定义为以荷尔蒙为主要动力,把理性自行定义为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倒不知道要怎么贻笑大方呢。您以为浪漫主义理性主义是说日常生活中所谓浪漫理性么?

2008-04-22 07:19:12 山水幽燕

  是这样:我首先要接受你的建言,读这本书后在做读后感。我的发言是对着上面的评论而言的。然后,我还要说,没有什么人能对什么主义有定义的绝对权力,话语是在讨论或曰互动中产生的,这中间有的含权力味道,有的不含权力味道。
  我不认为人不读某一本书,就不能谈有关主义(比如,我读过其他然关于浪漫主义的书,我也读过柏林的其它书含原文的著作——我当然不认为浪漫就是浪漫主义,理性就是理性主义),说这些不是乱讲的。我其实指的还不是词汇、辞藻,是话语,我的表达是希望指出一种导向,对现有的一些倾向表达不满意,你认为浪漫主义已经被权威界定好了,只有学习的份了?我想也不是吧。
  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垄断主义的话语权,只有靠说服力,按说服力来自上当时当地的知识社会认可。我希望这样的讨论能进展得深一步,而不是变成互相评价个人,呵呵。

2008-04-22 09:46:23 lgajj

  也可以看看施密特的《政治的浪漫派》,刘小枫的《诗化哲学》,区分了浪漫派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广义,浪漫派主要是指德国的哲学倾向的浪漫主义,如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2008-04-22 09:47:21 dqu

  我也并不认为不读某一本书,就不能谈有关的东西。但当读到浪漫主义是以荷尔蒙为主要动力理性主义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确实有点惊得说不出话来,再读到没有学过自然科学的人,即便是大家,也说不到点子上,觉得好像不是针对楼主而是针对伯林。
  
  伯林这本书,恰恰不是给浪漫主义下定义,而是梳理一下各个混乱的脉络。凡是类似浪漫主义这样混乱而渊源复杂的概念,都不是能够清晰定义的,伯林的处理方法恰恰是避免任何狭窄偏颇的定义。

2008-04-22 10:27:53 Bob Song

   这本书没有读过,但读过一本《后现代思想的数学根源》。这本书虽然书名中说的是后现代思想,却和浪漫主义纠结了很久,可以说是从开头纠结到结尾。
   数学,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一向被当作自然科学的基础,放在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理性主义一边,但书中所有提到的几位重要的直觉主义数学家,都深受浪漫主义影响。
   我不知道,这是葡萄糖荷尔蒙间的内在联系所致,还仅仅是这几位数学家荷尔蒙分泌过量的特例?

2008-04-26 22:55:35 lgajj

  伯林在书中就严正的警告我们,不要给浪漫主义下定义,这样会吃力不讨好,伯林本人自认为以浪漫主义为主题不明智,思考还很不成熟,所以生前一直没有把这个演讲稿付诸文字出版,这本书是后来的崇拜者强行出版的,所以,即使伯林在书中有所遗漏,或者行文不够严谨,大家都应该体谅。
  另外,思郁兄认为伯林也是个浪漫主义者,我不大同意。伯林对浪漫主义总的来说是持中立的态度,并不是一味站在浪漫主义立场为浪漫主义说话,他只是指明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思潮,但是功过有半。

2008-06-26 15:19:37 树上猴爵

  台湾的彭淮栋先生啊,文白相间,和伯林本人汪洋恣肆的言说风格不一致,我不喜欢的说。

2009-02-25 16:15:15 °iGner≡♣.

  是本好书~

2009-03-16 21:05:35 arthur

  浪漫主义是以荷尔蒙为主要动力,以追求新、奇、怪为导向的人类行为;理性主义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以总结、分析甚至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类行为。
  -----这句竟也很有意思,第一次看到,虽然现实经常不会顺从的钻进我们过于绝对的语言和分类
  书译得确实不错~

2009-11-18 22:52:18 hztz

  浪漫主义是以荷尔蒙为主要动力,以追求新、奇、怪为导向的人类行为;理性主义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动力
  ——————
  这不是现在已经用滥了的自然主义的论调的夸张版吗,看见我就无语。自然科学思维的膨胀不能到这个地步。

2009-11-28 14:14:37 西门

   佩服贴主畅意的评述。而我,则被贴主言中了,恰恰是个伯林的初访者,幸运地撞上了这本书。从大学图书馆借来这本书纯属偶然——被书名和厚度所吸引——见笑也罢,在理论著述的阅读上,本人属于打潜意识里抵触开卷,犯懒阅读(尤其是巨部),但又牵恋文字过后的飞翔体验,导致往往在痛苦、纠结而缓慢的阅读决策后,又成了如饥似渴,任自沉沦,废寝忘业,含笑而亡,甚至阴魂不散。呵呵,扯远了~~
   总之,因为正处在价值眩晕、抉择冲撞,并内外失调的人生阶段,书名一眼便命中了我。课余两三天后阅读完毕,我却开始了久未拾起的摘抄,且抑制不住地熬夜摘抄,不顾同学的惊异不解,就像种朝拜仪式。
   回味起这番阅读体验,搜索用什么词来形容比较贴切,想来想去,最近的大概是销魂二字。很难想象谁能抵抗它的魅力——思想的清晰纹理,语言的奔流舒张,中译的精准传神。这些所带给我的思想冲击、审美冲击,让我的脑和心充塞的满满的,也令我贪心地再三不忍释卷。
   在读这本薄书过程中,不时暂歇下来对照身在的空间和时间。就这样时读时歇,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来回跳蹿,在新旧的思维组块中打磨整合,从被颠覆了的思维破口处思索开去。。。夹杂着些许猜想假说的成分,我脑海中所呈的图景像是一个太极——人类历史的轮回——中心是自然,轮周是时间,在四个四分位置,凌越自然依顺自然内向追寻外向追尊两两相对,由射线点向后向心扩延。这样,某一历史时点暂且可以用两维加以抽象归类——“外在依顺(物质主义)、外在凌越(如科学主义)、内在依顺(宗教神学)、内在凌越(浪漫主义)——当然,四类因时间相互延续转换,没有绝对的独存,而是在前一类的盛时,由边缘一点发散开来,逐向中心开辟出一片天地,又酝酿出再后的一类。浪漫主义的发端点在空间上说在德国,而时间上说,便是内在依顺的交织处——虔敬运动;随后演进所谓历史盘曲向上的演进方式,不知是不是类似。一直苦于无人交流这些痴想,所以真诚希望阅读此书之前或之后与我的各位,不吝指教。
   最后对于书本身,我还是要说——不管是贪恋阅读过程的,还是谋取智慧结晶的,这本书都是大大的良择。

2010-01-15 19:25:01 肇事孤儿

  毋庸置疑啦,我就是浪漫派的死忠!不过,以赛亚#伯林有点以及推人了,为何不能给浪漫派下定义呢?我以为,在今天,大街上凡是染头发的都是浪漫派!

2010-01-15 19:27:34 肇事孤儿

  染成板栗色的就是法国浪漫派,染成橘红色的就是德国浪漫派,染成金黄色的则是英国浪漫派,染成灰白色的则是美国浪漫派……


最后更新[2010-12-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