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何泗忠频道
文章标题: 《深圳二高特级教师何泗忠:成为自己》
     阅读次数:31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二高特级教师何泗忠:成为自己

       2010510,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程少堂先生应邀来到我校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上课,许多老师慕名前来学习,教室里座无虚席,有的人只能挤在走廊上听课。他讲的是《论语》,程老师亲切从容的教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幽默诙谐的妙语,引起了学生会心的微笑,情真意切的朗读,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独特巧妙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程老师还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结果学生提出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程老师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从容作答,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教学达到了一种人与人相遇,灵魂与灵魂相撞,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相融的美妙境界。下课后,全场掌声雷动,博得满堂喝彩。我听到有个学生说:“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课。”我也有同感。我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了程老师的讲课,一字不漏的记下了程老师上课的全过程,详细地写好了课堂实录。听完课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按照程老师的上课模式,也给学生来一节《论语》课,我也一定要让我的学生美美地享受一顿精彩的《论语》大餐。

一个星期过后,我也给我的学生讲起了《论语》。我拿着那天听课写下的老师上课的详细的课堂实录,一板一眼地按照那堂课的路子走,模仿老师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一样的问题,一样的板书,一样的练习,一样的启发谈话……如此这般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讲好这节课。谁想到事与愿违,非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学生一个个眉头紧锁,对我的问题应者寥寥。别人风趣的谈吐,在我成了强颜欢笑;更要命的是,我也学老师,来一个让学生自由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限于我的学识水平,我又不能作答,尴尬的我不知所措,结果下课铃声一响,我赶紧逃出教室。

这次教学失误告诉我,盲目的模仿,只会是东施效颦,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局。

记得艺术大师郝寿臣当年收袁世海为徒,郝寿臣问:你准备怎样向我学?是把你掰碎了成我,还是把我掰碎了成你?袁世海说:我要一丝不苟向师傅学,我要把我掰碎了成你。郝寿臣说:那怎么行?那样你就不是袁世海了,而成了郝寿臣了;我有我的长处,也有我的短处,我有我的生活经验,你有你的生活阅历,你不能连我的缺点什么都拿去,而是把我好的东西拿去。所以,不是要把你掰碎了成我,而是要把我掰碎了成你。袁世海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袁世海收杨赤为徒,也用当年他师傅郝寿臣对他说的那番话教导杨赤,说“你要把袁世海掰碎了成为杨赤”。郝寿臣、袁世海这些戏剧艺术大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大师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著名学者钱钟书在谈到宋人学唐诗时也说过,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一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先生认为,要超越唐诗,就必须学唐诗而不像唐诗,绝不能亦步亦趋,只学其皮毛。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们向名师、大师学习,也不能亦步亦趋,只学其皮毛。

那么,我们主要要向大师学习什么呢?

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可以借鉴,至于某一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法并不是我们主要要学习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也就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质疑,教学中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磕磕碰碰”,我们应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设施、不同的受教群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必“一板一眼地按照”大师的路子走。大师的课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把打开思维的钥匙,而听课者也应通过大师的课激起自己的思考:“课可以这样上”,“课也可以不这样上”,“我应该怎样上这节课”,作为一个有进取心、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要汲取的是大师的思想精华,把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充满个性魅力,既迎合教学潮流,又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师的教学个性。大师成其为大师,就是有他的个性,有他独特的风格,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雍容富丽,程砚秋深沉委婉,荀慧生俏丽清新,尚小云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正因为有个性,有风格,才有魅力;教学名师也是如此:于漪感情真挚,韩军激情飞扬,魏书生娓娓道来,李镇西旁征博引,余映潮严谨细致,程少堂幽默风趣。他们上课有个性,有风格,魅力无穷,我们要学习大师的个性化教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把大师们“掰碎了成我”,把他们的特长内化成自己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师的博览群书。大师成其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勤于学习,博览群书,知识丰富。程少堂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写书,在上《论语》一课时,为什么面对学生提出的希奇古怪的问题能从容作答,是因为他阅读了大量有关《论语》方面的书,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在给学生备课。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一代比一代更有个性,一代比一代更深更早地切入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喜欢独立思考,他们接触到的新生事物甚至比教师还要多,接受的速度也比教师快。我们如果不博览群书,那么当学生向你提出问题时,你就不能“从容作答”,你就会“不知所措”。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只有像大师一样博览群书,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像他们一样从容自如,才能和学生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上出让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课”。

     总之,我们要向大师学习的方面还有许多许多,但请你千万记住:学习大师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该文已于201119日在《教师报》上发表)    

 


最后更新[2011-1-2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