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美国史上最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
     阅读次数:393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国史上最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

希拉里·哈恩

概述

  希拉里·哈恩,国际著名小提琴家。出生在美国的哈恩有一头东方人般的乌黑亮发,碧蓝的大眼睛又如浅海般清澈,因此外表靓丽的希拉里·哈恩还经常是欧美高端主流杂志《Vogue》、《Elle》等的封面人物。其实这位21岁便问鼎格莱美奖的“天之骄女”哈恩私底下是个非常特别的女生。

简介

  
  

·

希拉里·哈恩1979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维吉尼亚的列克星敦市,受到过“格莱美”奖的肯定,并被《时代》誉为“全美最佳”年轻古典音乐家,频繁亮相于欧洲、亚洲、北美各大音乐会,以她成熟的深具知性美的演奏艺术征服了无数观众。三岁那年她去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并在她四岁生日的前一个月,开始在巴尔的摩的皮博第音乐学院开始学习演奏小提琴。希拉里从4岁开始拉琴,5岁起连续7年接受小提琴教师的长期指导,11岁便和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其后,更多次与世界各著名乐团展开合作。

人物生平

  
  

·

1979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克星顿。
  1983年三岁时移居巴尔的摩,四岁生日前一个月在当地儿童培训中心小提琴程。
  1985年五岁时,跟随克拉拉·伯科维奇开始长达五年的小提琴学习。伯科维奇是敖德萨人,曾经在列宁格勒音乐天才学习教课25年,后移居巴尔的摩。
  1990年二月在巴尔的摩的雷金音乐厅举行第一次整场独奏音乐会。十岁进入费城的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83岁的雅沙·布罗斯基。布罗斯基先生是尤金·伊萨伊最后一位在世的学生。第一次在电台露面,参加费城WFLN-FM古典节目。
  1991年十一岁第一次与职业乐团合作,得到第一把成人小提琴。十二月第一次与大乐队合作,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一同演出。第一次接受电视采访。
  1992年开始在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全日制本科学习,学习音乐、人文科学和外语。
  1993年与费城乐团首次合作演出。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节日乐团合作,进行欧洲首次演出。在法国Sully-sur-Loire音乐节进行了欧洲室内乐首演。巧遇让·巴蒂斯特·维尧姆1864年制造的小提琴,十分喜爱,很快买下。
  1994与美国其他著名乐团合作演出,包括克里夫兰、纽约爱乐和匹茨堡交响乐团。
  1995年15岁,在德国慕尼黑首次演出。由洛林·马泽尔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并进行电视转播。此后三年专门与马泽尔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巡演欧洲。首次在夏季参加美国威蒙特举行的万宝路音乐节,学习并演奏室内乐。
  1996年第一次录制巴赫奏鸣曲和帕蒂塔,获得Diapason d'Or奖。与费城乐团首次在卡耐基大厅演出。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柏林爱乐大厅首演。在纽约与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演奏巴赫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
  1997年恩师布罗茨基先生以89岁高龄去世,其时希拉里在加利福尼亚巡演。10月在巴黎首演。
  1998年1月在巴黎首次与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由雅诺维茨指挥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与戴维·金曼指挥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伯恩斯坦小夜曲,获得格来美提名,并获Diapason d'Or大奖。数月后,又获得Echo古典大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到维也纳、伦敦、苏黎世等地巡演。
  1999年从科蒂斯音乐学院毕业获学生学位。首次与柏林爱乐、洛杉矶爱乐、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到澳大利亚进行五个星期的巡演。演出并录制埃德加·梅耶尔为她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2000年1999年录制的巴伯和梅耶尔协奏曲唱片获得德国音乐评论大奖和戛纳古典大奖。首次出现在BBC逍遥音乐会,最后一晚出现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与柏林爱乐巡演日本。首次应邀与伦敦爱乐合作演出。
  2001年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在北美巡演。秋季到世界各地巡演。首次与香港爱乐、法国国家乐团合作演出。
  2002年与DG签定专属合约,首次在DG录制唱片,曲目是巴赫四部协奏曲,与杰弗里·卡翰指挥的洛杉矶室内乐团合作。首次在卡耐基大厅和维也纳爱乐厅进行独奏音乐会。到世界各地巡演。勃拉姆斯和斯特拉文斯基唱片获得Monde de la musique's Choc Award。
  2003年与洛杉矶爱乐、波士顿交响乐团等进行北美巡演。与旧金山交响乐团进行四个星期的欧洲巡演。此外,在里斯本和巴塞罗那首演,并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和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巴赫协奏曲八月发行。她在DG的第二张唱片将在伦敦录制。曲目是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沃恩·威廉斯《云雀高飞》,由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 极美音色让耳朵为之一“亮”
来源:国家大剧院 刊发时间:2011-04-08

10岁在美国鼎鼎大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声名鹊起,16岁征服欧美古典乐坛,音乐会被全球直播——她就是希拉里·哈恩,德国乐评人口中“百年才得一见的小提琴天才”,媒体口中“小提琴女神穆特的接班人”。4月8日,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携手英国室内乐团首次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他们演绎的海顿第四十四号交响曲、莫扎特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B大调夜曲,以及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令观众回味无穷。     


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携手英国室内乐团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正处“巅峰”
  享受旅途 喜欢在路上 

3岁开始学琴,11岁开始与美国主流乐团合作,16岁正式登上世界舞台,31岁之前已经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的音乐类奖项——今年32岁的哈恩可以说正处在“黄金期”,而每年100场左右的演出数量则让她在赢得“格莱美天后”称谓的同时,又被冠以了“空中飞人”的头衔。“我很享受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行李里的东西就是你的一切,我集中精力在我的演奏上,还有拍照,当地的美食等等,这样简单的生活很轻松。反而回家后为了回归正常生活,那段适应期会让我觉得累。”此前的采访中,哈恩这样说。 

郎朗师姐 
  热衷“跨界” 只为愉快而演出 


外表靓丽的希拉里·哈恩已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的音乐类奖项

作为游走于古典、时尚的“跨界女王”,尽管希拉里·哈恩外表靓丽、身形娇小,芭蕾、体操、骑车、游泳样样能行,并曾是《Vogue》、《Elle》的封面女郎,但其魅力首先来自于她的音乐。“听哈恩的碟我经常会有一种并不光彩的想法:她什么地方会出一点差错、瑕疵?但是她从未让我如愿。”有乐迷曾这样说。而媒体则给予她的评价是:“哈恩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出创新时尚,即使是烂醉如泥,抑或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会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在大众眼中,“希拉里热衷于那些不为金钱而为寻求共鸣的愉快演出”。日本大地震后,她在美国为日本灾民举办了四场筹款演出,其中的两场音乐会里还邀请了流行音乐家的朋友们。“我和我的朋友们希望能共同唤起人们对日本受灾民众的感情。”哈恩说。 

当晚的音乐会是哈恩在北京的第三次亮相。虽然国内观众对她并不十分熟悉,但她的师弟——“钢琴王子”郎朗早已是国内家喻户晓的明星。事实上,他们都毕业于鼎鼎大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哈恩还比郎朗早一年投入钢琴大师格拉夫曼门下(郎朗的恩师)进行室内乐的课程学习。在16岁这一同龄人刚进入高中的年纪,她完成了全部的演奏学士课程,并凭借其独特的、细腻的音乐触觉,没有通过任何音乐比赛,便征服了世人,站上世界古典音乐的浪尖。而郎朗之后的成长道路与她有着惊人的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哈恩与北京观众见面后,她和郎朗的“师父”——钢琴家格拉夫曼也将于一周之后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成为大剧院“群英谱”上另一颗璀璨的明星。 

乐团:浑然天成令人动容 
  哈恩:极美音色让耳朵为之一“亮” 

此次与哈恩一道亮相的英国室内乐团可谓是古典乐坛首屈一指的室内乐团,被媒体评为“当今最伟大的室内乐团之一”。乐团灌录了大批名噪一时的唱片,并曾为2006年版《傲慢与偏见》、《赎罪》录制电影音乐。当晚则是国内乐迷首次现场领略他们的魅力。

在乐团31名艺术家天衣无缝的配合下,整场音乐会的序幕在海顿e小调第四十四号交响曲“悼念”的典雅意境中优美揭开,清新的弦乐、清晰可闻的音乐线条与丝丝入扣的声部细节,乐团的演绎将朴素无华的浑然质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迅速笼住了现场观众的呼吸。它是海顿百余部交响乐中最传世的作品之一,也是海顿本人最珍爱的作品。在1809年海顿去世后举行的葬礼上,这部作品的第三乐章依照海顿本人生前的遗愿进行了演奏。


此次与哈恩一道亮相的英国室内乐团被媒体评为当今最伟大的室内乐团之一

而随后哈恩带来的莫扎特A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则令刚从“悼念”忧思中走出来的观众为之一振。音色极美之余,哈恩在运弓间展现出极强的功力。细腻的揉弦,恰到好处的运弓,与乐队间的亲密对话如丝绢般萦绕在观众的耳畔,而小提琴在独奏段落所表现出的生动绚丽,更体现出莫扎特音乐所独有的轻灵质感。值得一提的是,她手中的琴既非“斯特拉迪瓦里”,也不是“瓜奈利”,而是法国制琴大师维约姆1864年比照帕格尼尼的“加农炮”仿制的。据传当年连帕格尼尼都被其音色唬住了,其音色之出众可见一斑。尽管照此说来这把琴应该像瓜奈利那样音色偏刚硬,但在希拉里手中,它变得柔顺而明亮,无论莫扎特还是之后加演的巴赫,都让人耳朵一“亮”。 

在此前的采访中,哈恩曾表示巴赫是她的最爱。音乐会上,“哈恩版”的《巴赫变奏曲No.1第一乐章》令此前成为悬念的哈恩返场曲在乐迷们的期待中揭开面纱。“巴赫的音乐适合所有的场合,所有的语境,他是无所不包的存在。经年累月的练习和演奏,它们对我的意义不断改变,也不断改变着我,就仿佛没有一个终点的旅程,我依然每天都保持练习,他是我永远追寻的探索。”演出后,哈恩说,而观众们则静在座位上,久久回味。 


最后更新[2011-4-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