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马恩来频道
文章标题: 《马恩来:点评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次数:235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恩来:点评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点评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深圳市梅林中学 马恩来

 

原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含标点符号)

点评

“原点”的本意是出发的地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一个地理学概念。同时“原点”也是一个数学概念——坐标的中心;一个哲学概念——事物的根本。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根据提示,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可写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而题目“回到原点”是一个动宾结构,因此重点是“回到”。命题者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明确题意后,既可写一个同学、亲友感情、关系修复,回到原点的故事,也可按照“原点是什么——为何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的思路写一篇议论文。

需要注意的是,据相对论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变化,时间是延一个轴无限延长却不能倒转,那么事物也无法倒转,空间是一个圆,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原点一次,但没人知道它的周期。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回到原点的。但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求探讨“能不能回到原点”,而是要求“如何回到原点”。因此逆向立意需要谨慎。

可从下面角度去谈“回归原点”的认识:

1.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最终回到生命的原点。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人性本善,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沾染了恶习而误入歧途,是如何通过自我救赎,回到了原点。

3.原本默默无闻,经过自身的奋斗取得了成功,却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几经挫折后,如何冷静反思,最后洗净铅华,返璞归真,回到原点。

4.本是饱学之士,却被世俗所累,被名利所牵,荒废满腹才华,最终幡然醒悟,回归正道,回到原点。

5. 一段美好的感情,伤害了,彼此冷漠,你用你的真诚去修复,那份感情回到了原点。

6.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在睡梦中解脱清醒的痛苦,思想和情感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  

7. 你从某处出发,又回到了这个点,也算你回到了原点,可此时的原点却变成此刻的原点,而非你走时的那个原点,所以我们往往不能把希望给予未来,把握好现在最重要。

8.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因听信了谣言,或受到他人的蛊惑,出现了偏差,后自身醒悟或他人点拨后,纠正了错误,回到了原点。

9.研究某种学问,由于思想理念错误,或者方式方法不对,最后自我修正后,回到了原点。

10.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文明国度,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社会不公,道德滑坡,人性缺失等现象,如何通过道德约束和法治建设,回到原点。

11.一段历史,被人遗忘,甚至被扭曲,被颠倒,最终被打捞,被唤醒,被还原,最终回到了原点……

 

总之,该题写作较宽泛,难度不是很大,但拿高分不容易。关键是选择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社会生活,构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担心考场宿构套作较多,陶渊明、苏轼、李白等古人又将大面积复活在试卷中,这势必考验评卷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影响评判标准——从这个角度看,这不是一道上佳的作文题。

 

另:本人考前设计的一道模拟题“修复”,与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修复”就是为了“回到原点”。

 

附原创模拟题(见语文味网):

电脑坏了,需要修复,房子破了,需要修复。同样,感情破坏了需要修复,关系弄糟了,需要修复,心态失衡了,也需要修复。

请以“修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题引的指向很明确,不是要你谈电脑、房子如何修复,而是要你谈感情的修复,关系的修复,心态的修复。所写的范围很广:写感情、关系的修复,可以写同学、亲友之间的,也可以写社会族群、官民、国家之间的。写心态调整修复,可以写个人心态,社会心态。关键在于选择的角度和立意的高低。

联系当今现实,审视社会心态,应是关注的热点: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因此,我们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可参阅《人民日报》近段陆续发表的“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

 

201167


最后更新[2011-6-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