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语文周易
文章标题: 《《江西教育》:大雅若俗:程少堂教学幽默研究》
     阅读次数:185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西教育》:大雅若俗:程少堂教学幽默研究


(堂2011年7月23日22:59:52按:今天晚上在网上看到《江西教育》2011年第4期目录,然后在网上找到作者的联系电话,马上联系,问他要全文。感谢作者无锡市蠡园中学 施列彬  老师发来其大作电子稿。施老师听过我两次讲座,但是我们相逢却未曾相识。虽未相识却有缘。感谢他。语文刊物发表研究语文味或“表扬”我的文章那当然很不少,这早已不足为奇了,看见了也没有什么高兴的。但我是俗人,看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湖南、江西等地非语文类刊物均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过“表扬”我的文章,我就高兴。不过,我的老家《湖北教育》好像还没有动静,日后有空回老家武汉,得上门问一问他们的道理何在。)

《江西教育》(B)2011年第4期

大雅若俗的“程式幽默”——程少堂《荷花淀》教学语言赏析

提要:曾有幸两次聆听程少堂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竟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高层次的‘玩儿’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态度。”程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语文味”的发轫之作《荷花淀》教学就是玩教材的范本,他玩出的幽默确实美轮美奂、蕴藉悠远。这种高层次的幽默不外乎寓庄于谐、大雅若俗。说来简单,却不容易复制。因此,我姑且妄称之为“程式幽默”。现摘录几个片段共享之。【片段一】师: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我也曾经调查过一个学校,问高二的学生学过《荷花淀》没有,他们说学过。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回答不喜欢。问为什么,他们说:“老师讲《药》的时候就是...... (本文共计2页)

原文地址:《江西教育》(B)2011年第4期作者:施列彬

■《江西教育》(B)2011年第4期

【师      说】

    为小课题实验叫好    李颖方

【典型报道】

    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

        ——龙南中学校外辅导员工作小记     徐光明   廖肇银   王锋旗

【人物访问]

   收心   聚心   尽心

        ——访龙南县教体局局长赖阳升     光   明   肇   银   锋  

【八面来风】

   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拓展综合“艺教”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之路   孟凡亮

【杏坛沙龙】

11    阅读教学中“读”的指导

       倡导个性化朗读   王文林

       主体性与引导性要相得益彰    陈美玉

       不妨换一种朗读法     蒯  

       朗读训练须“神形”兼备    曾纪茂

       用导语导读飞扬童心    陈  

【名师导航】

14    让语感培养走向“以内养外”    何建军

16    努力提高数学新授教学的有效性    王二南

【教学专题】

18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徐玉烟   林高明

20    情境须与实效同行

        ——谈有效情境的创设   何  

22    不断反思   设计有效情境

        ——有感于“倒数的认识”情境导入的设计   王强国

23    多样化情境助推学生由浅表走向深刻

        ——《石壕吏》情境创设片段分析    王  

26    有效情境才能成就精彩课堂    杜秋华

【教材教法】

28    在把握规律中运筹帷幄

 ——谈高中地理的教与学    郑卫斌

29    高考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   余耀清

【教学赏析】

30    营造厚实的语言场

  ——张康桥《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赏析   郑志刚

31    有效导入让“情”“思”更久远

  ——特级教师导入教学片段赏析    洪卫民

32    贴着地面飞翔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教学片段赏析   陆华山

33    大雅若俗的“程式幽默”

        ——程少堂《荷花淀》教学语言赏析   施列彬

35    润物细无声

 ——钟海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片段赏析   张小岩

36    学习因需要而发生

 ——“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赏析   汤卫红

38    巧导妙引   润物无声

  ——小学数学名师课前导入片段赏析   唐仁钧

40    在整合中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呙蓓霞老师“水的性质与水的作用”教学赏析    易  

【教海泛舟】

42    让错误生成美丽    杨平儿

       给学生多一次成功机会   梁   娜   罗诗伟

43    用模仿训练写作能力    奚蔚燕

       一个让我后悔的眼神     龚晓芩

【师路心语】

44    我的历史老师    马  

45    怀念我的老校长    温朗东

       初入教坛的那份青涩   刘学文

46    无言的爱    刘新清

【编读桥】

47    开启心灵的钥匙    叶华海

48    《江西教育》为我架起爱桥   张  

【资讯之窗】

24    红歌唱响校园    梁仰勤

       点滴“感恩”润心田    余育文

25    巧借平台提高特校教研水平    巢龙波   张景华

………………………………………………………………………………………

封面   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九江市二十一中校长——陈新山饶良平/摄

封二  校长风采   刘   飚·史南城

封三  班主任风采   黄鹤·王忠良

封底  欢迎订阅“新课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备课指导及典型教案设计”专辑

 

 

大雅若俗的程式幽默

     ——“语文味”掌门人程少堂《荷花淀》教学语言赏析

           无锡市蠡园中学  施列彬  

教师不要跪着教书,学生也不要跪着读书。这是程少堂先生的教育信条,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跪的典范。因乎此,“语文味”由他首倡完全合乎逻辑。他将“语文味”界定为“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可见他的起点之高,既高且雅,甚至唯美得自恋。这同样可以反映在诸如“语文教师就是语文,通过语文教师的形象,我们可以目睹语文的风采。 语文教师不能太丑,太丑了对学生不人道。”这样的特立独行的言论中。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先生就是这样的“花样男子”。

我曾有幸两次聆听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竟不是他的花样仪表,更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其实,凡先生所到之处,往往都会引发幽默风暴的。)这一点也与他的“语文味”主张相一致,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高层次的‘玩儿’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态度。”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语文味”的发轫之作《荷花淀》教学就是玩教材的范本,他玩出的幽默也确实美轮美奂,蕴藉悠远。这种高层次的幽默不外乎寓庄于谐,大雅若俗。说来简单,却不容易复制。因此,我姑且妄称之为“程式幽默”。现摘录几个片段共享之

 

教学片断一

: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

我也曾经调查过一个学校,问高二的学生,问他们学过《荷花淀》没有?他们说学过。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说:“不喜欢。”问为什么,他们说,老师讲《药》的时候就是买药、吃药、什么药什么药;讲《项链》就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讲《荷花淀》,就是夫妻话别,送夫出征、助夫杀敌什么什么,老师还在上面读呢。有句话,丈夫和妻子分别的时候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他说他们觉得很搞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他说:“男人都走了,女人还怎么生产?”哄堂)我说这个小孩儿有点调皮哟!但他的语文还不错,他知道“生产”有两个意思。我说你们不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有时代的隔膜。所以我说,我今天就跟大家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讲《荷花淀》,我教给大家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读《荷花淀》,乃至来读其他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很浓郁的小说,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在这里。

(老师板书:“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赏析

 这段导入,意在引出学习目标——学会用一种新的即文化学(包括语言学)的眼光读孙犁的小说。视角独特,开篇不凡。从内容看,看似信马由缰,其实思路严谨。这段话首先涉及到《荷花淀》的阅读障碍,一者源于地域文化差异,如中西方不同的文学审美;一者源于时代隔膜,如过去与现在不同的阅读品味。为了阐述清楚这个问题,程先生巧妙设局,以“生产”为突破口,一是取材于教材,既是案例也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切入点(语言学解读);二是来自学生生活,是生活化了的语文,容易激发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现实效果来看,学生哄堂大笑,产生共振,不仅实现了教学期待,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这就是“备幽默”的功劳了。教者运用“生产”理解的多义性,跳出定向思维的窠臼,以狡猾的方式造成理解的落差,达成幽默。这个看似俗不可耐的“抓手”,其实蕴含的是对语言的敏感,是建立在文化学这个庄重背景之下的大雅。由此,引入正题已然水到渠成。

 

教学片断二

师:再往下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我有两种改法,丈夫要上前线去了,我这么改,女人说(撒娇地):“不嘛,你不要走嘛!”(笑声)这样可不可以?(学生答:不可以)那为什么不可以?那是个什么形象?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我再改一改,女人这么说(耍泼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笑声)可不可以?也不可以呀,耍泼也不行。

接下来我们再改一句:“女人鼻子有些酸,但是她并没有哭。”我把它这么改:“女人的泪水直往下淌,她咬了咬牙。”可不可以?(笑声)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说:忍!)忍,也是对的。孔子在编《诗经》时说了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学生齐答:“伤”)。”对,还是深中的同学知道。“乐而不淫”是“富贵不能淫”的“淫”,这里意思是乐而不过度,哀伤的时候也不过度, 在这个地方也是一样的,主要是表现觉悟了的中华民族的女性的精神状态。

再看第3页,“水生说:‘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是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还是要学习这些传统美德。因为有时候,似乎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场合有的人表现得太随便了。这句话,我把它这样改一改,看行不行?看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求的。水生说:“我走了,很可能回不来,因为要打仗了。 要是我回不来,你看着办吧。你也不要太死心眼,你看着办吧。”(哄堂)这样也可以,也不是不可以。或者说:“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拼命,好死不如歹活。”(哄堂)这行不行?不行。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文化,不是这样。宁为——

生(齐答):玉碎,

师:不为——

生(齐答):瓦全。

师:宁可站着死,

生(齐答):不可跪着生!

赏析

 这段内容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心灵)之间的和谐美,中国文化的处理方式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节制与内敛具有一种中和之美,即使悲伤也是掩泣,而非嚎啕,反映出的是一种诗意。这里涉及到的爱情的忠贞也正体现了诗意的追求。从教学氛围来看,师生已经完全进入到陶醉、忘我、共建、共生的状态,这是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从教学效果来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以高一学生为学习主体来审视中国小说,本身很具挑战性,但程先生却深入浅出,另辟蹊径,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双赢。

这一环节的成功,依仗的绝活依然是幽默,依然是大白话的形式。制造幽默的原料就在这里。首先,经过置换之后的语言可谓俗得掉渣,但确实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原型的语言,生活化很强。且与小说的诗化语言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造成听者强烈的心理落差,不能不笑。其次,经过置换之后的语言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的强悍性与原型的含蓄性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和谐环境的破坏以及与和谐背景的极不协调,甚至滑稽,都不能不让人开怀大笑。这种俗语看似信手拈来,烘托的却是作品包含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俗得亲切,俗而不低。

 

教学片断三

师:为什么要含蓄?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

(老师放投影:“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

师:一个民歌。“世上狮子爱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美的动物,比喻小伙子追求漂亮姑娘。“阿哥阿妹结同心”就是俩人很好啦,“同心”就是要好,很可能已经同居了;“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这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嘛。我把它改一改。我把这四句改成:“我们两个下决心,马上登记去结婚。结婚以后不变心,哪个变心不是人。”(整个过程中听课师生笑声不断,全场沸腾)意思一样,味道呢,味道差些。是不是?含蓄、蕴藉,有味道,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含蓄也是适中和谐。

赏析

这段内容幽默指数再创新高,全场爆笑乃至沸腾。幽默原料依然是大俗话。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说,戏剧美学告诉我们: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是幽默的一个审美标准。那么,依靠什么样的手段才能造成这种意境呢?最基本的手法是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来表达美对丑的优势。在这里,教师就是通过强烈的对比唤起在场师生强烈的幽默感,在笑声中领悟到含蓄的好处。

可见,先生对于运用貌似“丑”的载体,形成感官冲突,可谓得心应手。俗是形式,雅是实质。

 

程少堂敢于用另一种眼光解读《荷花淀》,敢于以“陌生化”的艺术视角演绎语文,颠覆传统,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滋味,这是语文味今天能够卓尔不凡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可否认的是,由《荷花淀》教学所表现出的程少堂们对幽默美的追求,真正将教师语言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追求这样的课堂:先让学生发笑,后让学生思考。在他看来,缺乏幽默感的语文教师,是最缺乏人文精神、自己最痛苦又最痛苦他人的人。

这一切都启示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有娱乐精神,娱己娱人。精彩从幽默开始!

 

 

地址:无锡市太湖西大道1763  邮编214072 

 



最后更新[2011-7-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