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壶吾合一: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
     阅读次数:104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壶吾合一: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

物微意不浅:徐风的发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06月20日 李建军

  作家徐风,世居宜兴,于紫砂文化,颇有研究,与紫砂艺人,过从甚密。在他看来,一切的文化都是人的文化,都反映着主体的人格,都折射着人的心意状态。徐风从紫砂壶里看到了美和艺术,也看到了艺人的气质,看到了他们的情操。他要写出紫砂文化的精神,要写出紫砂艺人的情怀。所以,他的这部《一壶乾坤》,就既是一部别样形式的充满专业信息的紫砂艺术史,也是一部紫砂艺人的“列传”——徐风借物写人,写紫砂艺人的文化情怀和人格境界。

  艺术的品质决定于人品的高下。没有诗意的人品,就不可能创造出美的作品。这是徐风的一个基本理念。从性格和人品来看,命途多舛的老艺人吴云根,“生性耿直,脾气倔强;见到不平之事,总是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另一方面,他又心地善良,仁慈待人”,而他的作品则与他的人格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吴云根的制壶风格温厚稳重、光润内涵。……吴云根的竹形紫砂壶既不失紫砂肌理,又撷取了竹子的风骨和气节,清奇俊朗、灵动韶秀而无雕琢之气。”而代表着“一个紫砂时代”的顾景舟,更是一个有着“古典风范的文人”:他的性格“有些忧郁,心境很高,排斥庸俗的东西。……狷介而正直,是顾景舟的性格基调”。他既不趋炎附势,也不落井下石:文艺界的一位高官,同时也是名头很大的书画家,想以自己的一幅画,换顾景舟的一把壶,却遭到了顾景舟的拒绝:“他的壶可以赠朋友,但绝不交换。”他赠别人只出于情义,而不看对方的社会地位,所以,无论是春风得意的人,还是困顿偃蹇的人,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某年,县里某领导调离,顾景舟念其平易近人,关心紫砂发展,故赠壶一枚”,后来,这个领导“遇到麻烦”,调查人员希望顾景舟说那枚壶是领导所要,以达重判其罪的目的,但是,顾景舟断然拒绝了,“他大怒,说顾某之壶,泥巴捏成,只赠朋友,不送贪官。我壶赠友,有何不可?遂拂袖而去”。徐风由此得出结论:“始有人格,方有壶格。”

  由物及人,由“壶”及“吾”,是徐风考察紫砂文化的一个稳定的角度,也是他写作《一壶乾坤》的一个贯穿始终的叙事策略。他在论及杨凤年的“葵卷风”的时候说:“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性灵全部化入壶中,并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吾即壶,壶即吾,壶吾合一,融会贯通。”他能从壶的品相和风格上,看出不同艺人的个性和气质。古人讲,诠释诗文,要知其人,论其世,要沿波讨源,以意逆志。徐风显然也认同这个道理,接受这个方法,而且,正因为总是将人与艺、心与物并作一体来看,所以,他笔下的文字,就有了他所肯定的“灵性”,也彰显着他的文人气质和诗性情怀。

  徐风的这本书,不仅着力地写紫砂艺人的人格和情怀,而且,也很留意总结他们的创作经验,所以,可以被看做别样形式的“谈艺录”。艺术创作从来就是艰辛的,要求创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慢工出细活,速度上的慢,意味着一丝不苟和从容不迫,往往是保证质量上达的一个条件,而贪多求快,则难免引致粗制滥造的后果。徐风笔下的紫砂艺人,大都懂得艺术创造的这一规律。汪根宝经常去向程寿珍请教壶艺。有一天,汪根宝带着自己的壶坯请程寿珍指导,程寿珍看了一眼,说:“你做得太快了!”汪根宝一愣,别人都说我做得慢,一个月还完不成一把壶,老先生怎么说我做得快?程寿珍拿出自己的一件得意之作“鱼化龙”的壶坯给汪根宝看:“这把壶我做了半年了,还未收工。”汪根宝讷讷无言,拱手告退。这样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经验,实在值得网络时代的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壶虽小,然而,“物微意不浅”,徐风从它身上,发现了人的存在,发现了紫砂艺人们的诗意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一个与人的尊严、人格相关的文化意义上的“乾坤”。对于今天这个性质特殊的消费主义时代来讲,他的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李建军)


最后更新[2011-8-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