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四种人,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和假小人。而现在我只想谈其中一种:伪君子。
伪君子是比例最多的,因为我们活在别人的目光中。于是,我们常常都希望别人的目光是敬佩的,是赞扬的。可是做的事情呢,却不一定是好的。有时为了那种羡艳的目光,会作出并不光彩的事情。表面上道貌岸然,肚子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就诞生了。
在我心里,最大的,这个创立了“理学”的朱熹。
从我们的历史书中,我们就知道朱熹多么的受人景仰,让后人称颂。可事实上呢,他的重要主张有“存天理,灭人欲”一说,也就是说,人们要做的事情是要合乎天理的,可什么是天理呢?天理就是人伦五常,而“人欲”就是个人需求,尤其是指男欢女爱的事情。他反对“白昼宣淫”,在他的主张中,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倡女人三贞九烈,对人特别是女人的要求极其严厉,可是他自己又怎样呢?就是这个提倡压抑欲望的朱熹,自己却做不到,他曾引誘两个尼姑做妾,出去做官时都帶著她们,他的大儿媳妇在丈夫死后却怀了孕,当时宋宁宗降旨要贬朱熹的官,朱熹吓得赶紧上表认罪,不仅承认自己纳尼作妾等事,还說自己是'草茅贱士,章句腐儒'。这么没骨气,这么虚伪的人居然能倍受推崇,可见其伪君子指数有多高。
而且他做的好事不只这些。朱熹为了霸占哥哥的遗产,逼嫂嫂改嫁:为了对付别人,买通两个妓女做伪证,说那人爱上青楼,品行不好。而他自己呢,这就是品行高洁的表现吗?朱熹那么激烈的反对寡妇改嫁,却逼自己的嫂嫂改嫁,只为了钱财。他能“灭人欲”,为什么还要引诱尼姑呢?长嫂如母,这是最基本的人伦,读圣贤书的人怎么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但逼嫂改嫁的他又“存天理”了吗?
或许在他心里,女人是不懂得“天理”和“人欲”的,甚至根本不算是人,至少不是像男人一样的人。女人,就像是小猫小狗一样,是可以让他亵玩,让他忽视的。
古人说“若无仲尼,万古如常夜”,可是对女人而言,有了孔孟老庄又怎样,万古依然如常夜。本来唐代对种种已让女人看到了黎明出现的希望,而朱熹,再一次抹去了那微弱的霞光,女人又一次陷入漫漫长夜之中,光明遥不可寻。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自私虚伪的人能流芳百世?为什么后人只称赞他伟大,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龌龊?至少应该让后人同时了解他好与坏两面吧!
或许,是因为识字编书的都是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