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荣朵 (廊坊市大厂县评剧歌舞团)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文
化传统、语言特点的不同,因此便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地方民
歌。有的民歌纯朴、优美、委婉、动听;有的民歌则高亢、豪放、热
情、明快。这些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民歌,孕育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唱
法。唱好民歌要掌握哪些技巧?这个问题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
掌握好民歌演唱的的呼吸和语言技巧是比较关键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民歌;演唱技巧;呼吸;语言
民歌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它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
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而形
成一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的唱法。嗓音甜脆定亮为特征,行腔
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
演唱方法。它是中国人民劳动的结晶,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举足轻
重的地位.随着时间历史的不断变迁,它也在展示着每段时期的
民族风情,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贡献。而纯音乐学术的研究
不仅将推动全人类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会创造极大的社会财富。
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民歌演唱的技巧。
一、民歌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民歌演唱也
要有正确的呼吸,我国民族唱法十分重视呼吸对歌唱的作用,
所谓“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更具体地指出“气沉丹田,
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 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
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而将小腹收缩成硬石头样,使
气息僵硬等错误的呼吸方法不但影响歌声的美感也对声带有很大
损害.
(一)要有正确呼气、吸气和支点
在正确歌唱紫石的前提下,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要感觉
将气息吸到下胸部、两肋和后腰部,让气息在腰部肋骨两侧为支
点。吸气时注意不要过量造成耸肩和声音僵硬,但是也不要过浅
造成声音单薄无力和喉头紧张!归纳为一句话“气沉于底,声灌
于顶”。横膈膜在呼气的时候也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要
一下子放松,要逐步放松。同时要注意气息和声音是同时发出,
避免先呼气再发声,浪费气息影响歌唱。除了控制呼吸还要有气
息的支持点即支点:以横膈膜两侧做支点,配合小腹腹肌的收
缩,让气息在这个支点支持的控制下慢慢呼出。气息了支点,
便会感觉歌声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这就产生了有支点
的声音.所唱的每二个字、每一个音,就像光泽相同、大小相等
的珠子,穿在一根线上,形成歌唱的“线条”,达到词美的享
受。要找到这个支点需要慢慢体会,可以在演唱时老师用语言进
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想象法找:。也可让学生体会提重物时腰
部、腹部用劲的感觉!还有就是老师做出正确的发声和错误的发
声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有支点声音会饱满有力,歌唱者也
非常轻松,但如果没有这个支点,歌唱时气息就会沉不下去,声
音就会“吊”起来.
(二)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要有控制但还是要保持自然状态!只常生活中说话是
不必去考虑呼吸方法的,这是因为我们从生下来讲话就是这样自
然的呼吸,没有想着要掌握什么技巧,系统本能地调整呼吸。歌
唱就不同了,歌唱不是人本能反应!它的呼吸需要根据音的高、
低、强、弱以及连音、断音等不同需要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节,
但这种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也必须要求自然。受生理条件限制:唱
低音时,吸气适中,两肋下部扩张强度也小一些,呼吸的压力也
相应小;唱中音时,吸气比唱低音时多,两肋下部扩张的强度也
比较大,气息的压力也较大:唱高音和强音时,两肋下部扩张程
度较大,用的气息相对比较多所以要吸的量更多。这些不是固定
不变的,歌唱中会因为歌曲的情感和特殊效果做一些调整!这些
在歌唱实践中会因为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一种自然反应!
二、民歌歌唱的语言
歌唱艺术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著名的
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
来描述内心的情感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
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产生于字
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优美动人的歌曲一般都是以语言为依据
而产生的,其中的意境、人物、思想感情也要通过语言去描绘和
表现!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一个民族风格、习惯表达方式.
(一)做到“字正腔圆”
做到“字正腔圆”要注意唱好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
汉语的字头即声母,是字的起音,它是气息流出时,受到口腔内
某种障碍而形成的音响,即“五音”字之所生也。在歌唱时,字
头要咬的敏捷利索,着力点准。气息要有一种爆发力,而且这种
力量一触即发,不能咬死,弹力是很重要的,这样字头读出字音
才能准确.因此,唱字头音时要灵活、利索,时问宜短不宜长,
嘴部动作要小。字腹即韵母,它和声音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要
发的饱满圆润丰满,音韵准确,要使母音口型不变气息不断,否
则字就会含糊不清民歌教唱声乐训练时要留心这种区别,灵活加
以运用,使它产生良好的共鸣作用,字与音妥善结合,有音又有
字.字尾是一个字收尾时的尾音,要收的准确轻巧.除了咬字,
还应该处理好字与字的关系如:开口音和闭口音虽然字点的高度
不一样但是声音必须在同一点上发出,在不统一中保持统一。否
则即使字头、字腹处理得再好,也会造成字音含混不清。不能过
分强调每一个音,过分强调了也会把字咬死.总之,咬字上要求
把字咬到高部位共鸣处,字头清楚而不咬死,行腔延长字身,收
尾用气托在音韵上。
(二)字音要饱满
唱歌和说话有所不同,所以唱歌时-字要和声音的共鸣很好
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像说话似的仅仅把字念出来,而是要优美动
听。民歌教唱中要调整好共鸣腔。音的高低不同,共鸣作用的侧
点部位也有所不同。
(三)吐字和气息的运用其为密切
用气息把字送出去,结合唇、齿、牙、舌、喉的配合,咬
字、吐字要清楚、准确而有弹性,如:棒、胖、办字,两唇由闭
合到开放,要带有喷吐之力,才显得嘴上有劲。此外,吐字不但
要清新而且要有歌词文字本身想表达的含义.这就要求歌唱者进
一步结合歌词的内容,在语气、语势、语情、语态方面多下功
夫,把情、声、意、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做到这一步,才可
以说进入到歌唱艺术的境界。
民歌是活跃于我国文艺舞台的一颗明珠,它的发展有着数千
年的历史,并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每
一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繁荣.
中国的民歌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
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演唱方式真实自
然,使人感到亲切。个别地方的民歌运用了假嗓演唱很具特色。
这种原始的演唱方法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风
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这种声
音由于呼吸较浅,共鸣较少,因而显得不够柔美圆润,其不足之
处也比较明显。所以民歌的特殊存在为歌唱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
给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带来几分压力.怎样能将这种民族的内容
带进世界的舞台并得到认可,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当然歌
唱除了讲究技巧和方法,更重要是应该是为人类生活带来乐趣和
享受。因此,让民歌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