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名家文荟
文章标题: 《江青当年在上海拍摄的老电影片段[视频]》
     阅读次数:502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青当年在上海拍摄的老电影片段[视频]

网址:江青当年在上海拍摄的老电影片段[视频]

 

 

专访中南海昔日护士:江青被抓时很镇定
  
   田炳信:江青保养得很好,她的保健有没什么特别之处?
  
   马晓先:她口味很淡,不怎么大鱼大肉,吃的都是活鱼、淡水鱼,荤素搭配,很规律。
  
   田炳信:她用不用化妆品?
  
   马晓先:不用,什么化妆品都不抹。人家都说她的头发是假的,其实不是,她到67岁的时候头发还是黑黑的。
  
   田炳信:是不是染了?
  
   马晓先:没染,很黑很亮。她也有假发,但只是为了装饰,比如说那次马科斯夫人访华,因为马科斯夫人比她年轻些,她就弄了个像辫子盘起来的假发,增加点装饰。她没有整天描眉、涂口红、抹化妆品什么的,很普通。
  
   田炳信:就用雪花膏?马晓先:反正就是很普通的国产货。田炳信:她有没什么爱好?
  
   马晓先:很多。她喜欢摄影,钢笔字写得很好,也喜欢写毛笔字,我看她批文件写的钢笔字很漂亮,很有劲,她学主席签字写得挺好。
  
   田炳信:摄影她也喜欢?
  
   马晓先:很喜欢。她在摄影上舍得花好多钱,她跟摄影家杜修贤请教过。
  
   田炳信:杜修贤是新华社的老摄影记者。
  
   马晓先:她挺欣赏杜的摄影技术,每次出去都要带着他。服装设计、旅游她也喜欢。
  
   田炳信:毕竟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滩混过的人。
  
   历史瞬间江青被抓时很镇定
  
   田炳信:江青是1976年10月6日被抓的。
  
   马晓先:抓她的时候我也在场,然后一直把她送走,属于软禁吧。那天我本来已经下了班,正在洗衣服,警卫局的局长来找我,让我到江青那去一趟。当时我就意识到有事发生。
  
   田炳信:你政治敏感很强。
  
   马晓先:要不然局长不会亲自来叫我去干什么。当时大概是下午4点多。
  
   田炳信:当时宣布的是逮捕还是……马晓先:是隔离审查。田炳信:除了你,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马晓先:她认识的都不在,只有江青、我和警卫局局长三个人。来的全是警卫团的。
  
   田炳信:你都不认识?马晓先:一个都不认识。
  
   田炳信:由警卫局局长宣布,江青会不买账吧?
  
   马晓先:我想她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一点也没惊慌,很快就镇定下来。然后觉得有点突然,她对来宣布的人说:“能不能再念一遍?”
  
   田炳信:又念一遍?
  
   马晓先:对,然后她觉得是真的,就考虑下一步的事情了。
  
   田炳信:我看一些资料说,江青这时趴在办公桌上给华国锋写了一封短信,信的内容说“国锋同志:来人称,他们奉你之命,宣布对我隔离审查。不知是否为中央决定,随信将我这里文件柜上的钥匙转交于你。江青,十月六日。”接着又在一只印有红框的大信封上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几个字,下脚还注明“江青托”,是这样吗?
  
   马晓先:她当时确实是在写东西,但写什么我不知道,写完后还在信封两端贴了密封签,又用订书机订上。
  
   田炳信:她也没闹啥?
  
   马晓先:没有。她有尿急尿频的毛病,就提出来要上卫生间。然后,我就给她收拾东西。
  
   田炳信:民间说,江青被抓时骂呀反抗呀,有点像泼妇。
  
   马晓先:没有,她很冷静。上卫生间时她可能也坐着想了想。出来后,我已经把要带的日常东西准备好了。
  

江青拥有的上万册藏书都是“抢掠来的”吗?

2011年09月26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散木

 

核心提示:江青的私藏有多少系“取诸于盗”,有多少是“取诸有道”,考虑到她的书籍一定是被有关方面清理过而被“退回”的(也就是说,那应该是剔除了“抢掠”的所得的),也就是说,那上万册的书籍,应该是合法的。

江青(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第3版,作者:散木,原题:《另类藏书家》

写历史文章,应该多一点实证的态度和功夫,比如遵照胡适当年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以及现在在史学界颇得推崇的西方“年鉴学派”的治学方法,用这种态度和功夫去从事研究,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确凿而非虚妄的。曾有一篇文章被许多报刊所转载,即多年前首先在《北京日报》发表的《一个可疑的“藏书家”》,文章质疑《中国私家藏书史》一书将江青列入中国现代“藏书家”的名单,因为江青所藏的上万册图书,“许多是抢掠来的”,比如其中一部北大教授王利器先生的私藏——日本人所写的《管子纂诂》,等等。如此说来,江青合该被列入“中国现代抢掠家”行列了,不过,江青的万余册藏书中,其来源都是靠“取诸于盗”么?这有实证的材料么?或者仅仅是作者充满义愤的“怀疑”呢?

关于江青的藏书

所谓“藏书家”,据《中国私家藏书史》所引《四库全书》乾隆的“圣谕”,其标准是:“其一人而收藏百种以上者,可称为藏书之家。”当然,这只是指藏书数目上的多而已,清朝的“百种”,到了后来,大概就以数量单位的“万册”来代替了,此外,藏书须有相当的质量(如该书中所称:其“应有相当比例属于中国或世界历代累积的优秀的基本文化典籍和工具书,或某一方面的系统收藏”),而且收藏家对之进行过“一定的整理和应用”,如果三项条件具备,就可以被称为是藏书家了。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一书中,新中国的藏书家,仍然多为学者、教授、作家、实业家、银行家等,政要则有徐特立、董必武、朱德、毛泽东(拥有六、七万册)、章伯钧部长、李一氓副部长、张友渔副市长(先后藏有9万册)以及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4万册)、田家英(39个书架),此外,还有“诸城江青”(根据则是后来她有一万余册书被退回,现存李讷处)。

江青的藏书,数目即达万册,质量估计也不可小视,大概其中不乏善本书之类,据说现在其部分也流散了出来,如有藏家自云:其藏江青旧藏乾隆刊本的《家语疏证》,一函两册,完好如新,在每册的封面左下方相同的位置,均有阴文“江青藏书之印”的痕迹,而书的封面铃印则是江青藏书的特点,这一加盖藏书印的方式,显然与众不同。论者怀疑江青旧藏书籍的来源有问题,这没错,这应该有许多事实可以得到证明,如取自王利器先生和叶浅予先生所藏的书籍和书画等,不过,江青的私藏有多少系“取诸于盗”,有多少是“取诸有道”,考虑到她的书籍一定是被有关方面清理过而被“退回”的(也就是说,那应该是剔除了“抢掠”的所得的),也就是说,那上万册的书籍,应该是合法的。至于这些书籍的购得,当然,仅仅靠江青的工资收入是无法获得的,这就大概要靠毛泽东的稿费来置办了。在《毛泽东遗物事典》一书中,说到毛泽东的稿费去向,是:“一般用来给毛泽东买书,晚年印大字本书。除了毛泽东自己,有资格享用毛泽东稿费的,就只有江青了。”据《党史博采》刊登的《毛泽东亿元稿酬处置内情》一文披露:“从1965年至1976年,毛泽东先后提取了38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给了江青”(后来在毛泽东逝世后,她还5次要求继承毛泽东的遗产),所以,所谓“藏书家”江青的所藏,在某种程度上不妨说也是毛泽东藏书的一部分。

藏书家资格也包括对书籍的“整理和应用”。说到江青,从她在1967年4月12日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为人民立新功》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她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多年来都是给主席作秘书,主要的是研究一点国际问题。在文教方面我算一个流动的哨兵。就是订着若干刊物报纸,这样翻着看,把凡是我认为较比值得注意的东西,包括正面的、反面的材料,送给主席参考。”除了刊物报纸,当然也包括了书籍。

据〔美〕R.特里尔撰写的《江青全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书中言及江青的晚年,其云:“在江青的一生中,八十年代后半期可能是她读书最多的时期,绝大多数的书都取自她自己拥有一万册书的图书馆,由李讷带给她,现在,这些书都堆在李讷的家中。”那么,如果这些书籍假以天年,有机会得到整理或公示的话,想必上述争议会得到澄清的。

另类的“藏书家”

论者质疑江青是“一个可疑的‘藏书家’”,当然首先是出于义愤,不过,正如古语所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这又比如另一位臭名昭著的“文革”人物康生。

说到收藏和才艺,康生的功夫据说不曾了得,王力在《王力反思录》中说:“康生是我们党内最大的书法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书法家之一”,他还举出陈叔通先生生前的一段话为证,即:“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是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而王力又说:“康生的条件又是别人比不了的”:大地主出身(文物世家,从小临帖)、投身革命后在上海的公开职业是开艺术照像馆的(业余大量时间用于练字)、甚至在共产国际工作间暇也是以写字为乐,后来为了医治脑患,“用顽强的毅力用蝇头小楷抄写西厢记”,等等。又据钱伯城先生的《关于康生》一文:“1961年,中央重提双百方针,《人民日报》创学术版,报头‘学术’二字即由康生题写;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宝晋斋法帖》,亦请康生题署书名,颇见别功。”在《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一书中,著者陈烈说:“在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中,若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与鉴赏水平,康生往往要争坐‘第一把交椅’。他在诸如诗词、书画、金石、戏曲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但恃才自傲却大大超过了他的实际水平。”但毕竟是“有一定造诣”,于是书法,康生敢自称他的左手书“康体”是“用脚趾头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强”的,绘画则上海“朵云轩”曾在画册中收有其绘的国画,按他自己的说法,所以用了“鲁赤水”的画名,就是“挑战”齐白石的。

举康生为例,以及以为江青可以入选“藏书家”,因为这是事实存在,不能因为他们有“抢掠”的行为就索性抹去他们的名字。其实,历史上昏庸无道的君王和残暴以逞的佞臣中,却不乏才艺双全的能人,如宋徽宗(书法),如阮大铖(戏曲),如汪精卫(诗词),等等,又如也是“藏书家”的陈群(1927年国民党“清党”的血雨腥风中,上海“狼虎成群”——屠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刽子手,就是杨虎、陈群这两个人,后来陈群“下水”当了汉奸,他在担任伪内政部长时大肆聚敛,建造了一座“泽存书库”,那是一座非常有名的藏书楼,其中包括了沈增植“海日楼”的所藏)。上海的钱伯城先生说:“康生当然算不上什么君子,只是《二十四史》‘佞臣传’中的人物,他的恶事固然要揭露,但也不能为了宣传效应,把他没有做过的恶事,硬栽到他头上。”这对江青一样可以适用。 


  


最后更新[2011-9-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