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程少堂:被《墓中回忆录》感伤淹没的假日》
     阅读次数:17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被《墓中回忆录》感伤淹没的假日

被《墓中回忆录》感伤淹没的假日

  

郭宏安先生翻译的《墓中回忆录》(三联版) 已在我书架上呆了有十多年了,以前倒是偶尔翻看过几次的,但抱歉得很啊,每次我都没有能看进去。

今年国庆长假从书架上抽出来,再读,不知什么原因,喜欢的不行。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教父”的夏多布里昂,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真是牛逼,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就敢在《墓中回忆录》中宣称:“我在文学中确立了一个革命的时代”。(299页)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和斯达尔夫人一道,成为法国文学史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源头。

伟大的雨果15岁时曾立下宏愿:“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无所成”。有人甚至说:假如不是在雨果之前已经有那么一个“夏多布里昂”,没准雨果的“伟大”还真的很难成就。

在文学史家布吕奈尔的笔下,夏多布里昂被誉为“第一个现代小说家”,认为他和他的作品“标志着一种新人和现代文学的产生”。圣勃夫夸赞他“在宏伟中保持分寸和比例”。罗兰.巴特则为夏多布里昂的《朗西传》写序:“这种回忆的激情,只能在行动中才平息下来:最终给予回忆以一种带有实质的平衡,即写作”。晚年的龚古尔更是在其《日记》中表示,他愿意拿人之初以来的所有诗篇来换取《墓中回忆录》的开头两卷。

虽然夏多布里昂生活的时代和我们相隔两百多年,但是,读《墓中回忆录》,你依然会被他的感伤与激情完全淹没。

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亲人之爱刻骨铭心。在《母亲的死》中,你能感受到失去母亲的夏多布里昂锥心的痛楚和悔恨。而这种复杂情感,唯曾失去亲人的人才具与其共振的可能。

夏多布里昂之所以忧郁,是因为他“一出娘肚子,就遭受了第一次流放”。 婴儿时期他是由乳母养大的,不仅他的父亲没有爱护他,她的母亲也将她“全部感情集中在她的长子身上”,并且在家庭中表现出暴躁、吝啬、混乱的品性。这使得夏多布里昂异常依恋自己的乳母,她是夏多布里昂儿时获取爱的主要渠道,也是他成年之后理解亲情之爱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像艾青怀念大堰河一样,在《告别贡堡》一文中,在回忆乳母维尔纳福去世,自己前去吊唁她时,夏多布里昂无比动情地写道:

“我想到了善良的维尔纳福在离开这世界时对天祝愿她的乳儿幸福,这证明了一种如此恒久、如此无私、如此纯洁的眷顾。这一切使我心碎,我的心充满了柔情、惋惜和感激之情。”(第51页)

这与作家纪念父母亲去世时所流露的感情是非常不同的,极其罕有地体现出作家因人性之爱而流露出的确信和温情。

夏多布里昂笔下的情人之爱既令人震撼,又令人心旌摇荡。雷卡米夫人是那一时代法国上流社会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和夏多布里昂有12年之久的情感关系,他们之间的交往深深影响了夏多布里昂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成为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史上摇曳多姿的一页。而夏多布里昂在《雷卡米夫人》一文中仅以极其简洁的笔调就描写出这位绝代佳人的人摄人魂魄:

“她的美把她的理想的生活融进我们的历史的物质事实之中:一束平静的光照亮了一幅风云激荡的画。”(第258页)

而在这篇文章结尾,夏多布里昂却用感伤的笔调宕开:

“蒙田说,人目瞪口呆地走向未来的事情。我另有一癖,对过去的事情目瞪口呆:一切都是愉悦,尤其是掉转眼睛看看亲爱的人的早年,一个被爱着的生命于是延长,他把感觉到的温情扩展到他一无所知却又重新唤起的岁月,他用现在美化了过去,他重构了青春。”(第260页)

在另一篇文章中,夏多布里昂依然用动情而伤感的笔调写道:

“我去看望雷卡米夫人,先是在墙角街,后来在安茹街。当一个人又碰上他的命运的时候,他以为从未曾离开过。按照毕达哥拉斯的说法,生命不过是一种回忆而已。谁不曾在其岁月之流中记住某些与人无干的小事,偏偏只关心能够想起这些事的人呢?在安茹街的那幢房子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一条椴树廊,当我等着雷卡米夫人时,我瞥见树叶间泻下一缕月光。我不是觉得这缕月光是属于我的,我若是站在同样的绿廊下又会瞥见它吗?” (第266页)

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德彪西的《月光》在灵魂中奏响。

斯达尔夫人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和夏多布里昂灵魂融为一体的唯一一人,对斯达尔夫人的敬仰,和绵绵不断的情思,是夏多布里昂笔下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在《斯达尔夫人之墓》一文中,面对斯达尔夫人的坟墓,夏多布里昂写到拜伦,写到卢梭,写到伏尔泰,这些都是法国或者和法国有关的伟大人物,接着他写道:

“正是在斯达尔夫人的墓前,那么多在同一条湖岸上逝去的杰出人物呈现在我的记忆之中:他们好像前来寻找这个与他们并驾齐驱的人的影子,和她一起飞上天空,在黑夜里与她同行……如果我曾经同时感到过荣耀和生命的虚荣与真实的话,那就是站在这个寂静、幽暗、不为人知的树林的入口处,——里面睡着那个光彩夺目、名声显赫的女人,——看到什么是真正地被人爱着。”(第305页)

怀人的文字如此撼人肺腑,又如此庄严而圣洁,唯有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曾劝告人说:“你们喜欢光荣吗?那就细心经营你们的坟墓吧。”他在这部经营了四十年之久的《墓中回忆录》中筑起了一座绝美的坟墓。

 

(顺便说一下,《墓中回忆录》中译本有好几个版本,但是,不同的版本译文质量有很大差距。例如,和程依荣先生的“我母亲分娩的房间俯瞰通常空无一人的城墙;透过房间的窗口,可以望见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拍打着礁石”相比,郭宏安先生的“我母亲生产的那间屋子下临一段废弃的城墙,透过窗户,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海”显得更激情、更饱满、更有气势,因而更夏多布里昂。)

 

2011-10-4于深圳

 


最后更新[2011-10-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