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姆《伊利亚随笔》(三联版)买得更早,也是以前翻看过,当时不喜欢。
最近重读,感动得不行。
兰姆是美与善的化身。
今天在家阅读《伊利亚随笔》,其中《梦幻中的孩子们》一文,感动得我差点落泪。
《伊利亚随笔》感动我的不仅是兰姆的文字,这本书的“译序”也写得很感人,是“译序”就感动我落泪的第一本外国文学名著,也是序言就感动我的第一本书。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散文家,他的代表作《伊利亚随笔》,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英国随笔散文的典范。
和夏多布里昂不同,兰姆一生贫贱穷困,他的姐姐玛丽患精神病,1796年9月忽然大发作,竟杀死其母。兰姆悲痛之极,决心毕生照料玛丽。为了不使玛丽流离失所,兰姆一生没有结婚。玛丽发病时常有预感,每到此时,姐弟俩就手拉手哭着向疯人院走去。玛丽发病时住疯人院,平素家居则头脑清醒,与兰姆合作著述,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助益。姐弟相约,最好玛丽先死,免得她孤苦无依。不料, 1834年,兰姆在散步时摔倒,碰伤了脸,因伤口恶化而去世。玛丽在衰病昏迷中活到1847年。
富贵的夏多布里昂用笔给自己筑起了一道永恒的纪念碑。贫贱的兰姆,也用美与善,给自己筑起一道永恒的纪念碑。
2011年10月4日2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