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园初中04届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试题
范围:第六册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李伦琰
一、书写能力考查。(4分)
1、将下面的话用楷书或行揩抄写在方格内。
翠园中学初中部的校训是:诚信、负责、开明、创新。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健康智慧之人。
二、修改病句(3分)
2、下面是介绍莫泊桑的一段话,其中划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①著名的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②祖国的危难开创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③先后在海军部或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从1880年完成《羊脂球》以后的十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划线句①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线句②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线句③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3分)
3、读下列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2分)
A.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痛恨这种背叛行为
B.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今天召开表彰大会
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
D. 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选段,回答4-5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4、选文以孟子和太史公为例,谈到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你认为他们两人养气的途径是否相同?请谈谈理由。(3分)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6、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① 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
②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④________,波澜动远空。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⑥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40分)
(一)课内现代文考查(4分)
回忆我们学过的《变色龙》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7、《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提辖的身份都是负责治安的“警官”(宋时“提辖”就是负责治安的武官),当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狗咬人和恶霸欺人),为什么两人处理方式迥然不同?其实,这两个人都没有依法办事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二)课外现代文考查(36分)
阅读说明文《水的危机》,回答8-11题。(8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8.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3分)
9.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
答:(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3分)
阅读下文,回答7-11题。(12分)
学贵质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本文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观点,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2分)
14.“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子)。 (2分)
15.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
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请结合对《学贵质疑》一文的理解,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60字以内)。(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6分)
雨中游仙湖
小缇
①对深圳这个城市,爱与不爱交加。每次找到不爱它的理由时,它就忽然又凸显了可爱的一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循环。本来这几天,我心生对此城的厌倦,觉得这城里有钱的人和一心想有钱的人太多,搞得我这样没多少钱又不进取的人很郁闷。可是,这个星期六,我们全家人吃了一顿很好的火锅,说是到仙湖植物园散步吧,我的厌倦就又得到了缓解。
②这天一直是微风细雨,有些冷。我们穿得很多,伞,就不想打了,因为细雨扑面,湿润、柔和、清爽,很舒服。
③我们已经来过仙湖植物园很多次了,但是雨中游仙湖,这是第一次。很多事情我们不做是习惯于不做,但一旦做了,又很容易找到其中的独特乐趣。雨中的仙湖实在是另有风姿,雾蒙蒙,水蒙蒙,一个“仙”字,辗转缭绕。
④姐妹先是到寺庙里上了几柱香。我没有上香,只是站旁边在心中有了一番祈祷。姐妹的日子比我富足,也许按说我应更qián诚。可我总是想,即便命有天定,运,也是一定靠自己。我的个性中,有强硬的一面,希望这份强硬能产生效益吧。
⑤这次进仙湖,不是如往常般家人开车,而是姐姐请了个司机,开了一辆足够大的车。那司机很沉默。每次我们换景点,都邀请他一齐下车转一转,但他不肯。我的小儿子就劝他说:“叔叔,下来看看吧,雨中的空气很新鲜的。”我听了就很开心。我喜欢小儿子的善良和热情。
⑥我们转到盆景园时,那司机果然也下来和我们同游。
⑦除了我们一大家子,盆景园里几乎没游客。因为雨,因为空,这里饶有古典味道。妈妈说是像来到了大观园,妹妹就即兴来了一段电视剧《____》的插曲。小外甥跑到小楼上,往下扔弹力球,说是抛绣球了。我们就笑成一团。
⑧原来到仙湖,因为人总是很多,我们没能好好悠闲地观赏一下盆景。这次,有足够的悠闲,细细观赏,才发现这里的盆景如此精致迷人。我们大声吟诵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明知那儿点诗情解决不了心中的狂喜,但也是难以自控,体味些许豪迈。盆景,也是有趣的艺术。在天然形状的基础上,人为地雕琢,是为了更具天然的神韵。看风采卓然的盆景,很养眼,也很养心,还可以任由想象飞翔。我突发设想:如果我不需要赚钱了,我就去设计盆景。
⑨美的东西,最好别chān杂太多世俗的东西。如果我去设计制作盆景,我不希望它是我的谋生所需,而只是我的兴趣使然。
⑩我的小儿子,也对盆景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不停地评论和猜测。当他说那个盆景像一个人时,我不失时机问他:“如果做人也可以雕琢,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他回答我:“学习好,会防身术,会做饭,一年能赚个几十万。这样,就行了。”
⑾末了,还是钱。但我不郁闷了。儿子想挣钱,当然好。雨中游仙湖,看哪儿都是舒服的、顺眼的。抬头一望,山翠绿、清朗。想什么不可以?
选自2004年2月22日《深圳法制报》
16、文中第4段和第9段各有一个拼音,请写上相应的汉字。(2分)
17、在第7段中的横线上填上一部作品的名字。(2分)
18、第8段中的“养眼”“养心”的意思可以用一个四字成语来代替,这个成语是___。(2分)19、第9段中说,“我”如果去设计盆景,为什么不希望它是“谋生所需”?(2分)
20、第1段中提起“钱”,“我”很郁闷;结尾“还是钱”,为什么“我”却“不郁闷”了?2分)
21、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3分)
22、读完全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 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咬斑马就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舌蝇而言,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这就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使它冒有更多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当然,它也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正如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的更蓝。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这便是人生。
请以“人生没有完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清楚工整;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单位和姓名。
翠园初中04届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试题
答题卡
题号 |
一书法 |
二改病句 |
三.文言文 |
3 |
4 |
5 |
6 |
得分 |
|
|
|
|
|
|
题号 |
四、现代文阅读 |
五作文 |
7课内 |
说明文 |
议论文 |
文学作品 |
得分 |
|
|
|
|
|
|
|
|
|
|
|
|
|
|
|
1、书法:(4分)
2、(3分)改病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 ③_____________ 3、(2分)相同的两组是__ ___
4、(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7、(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答 :①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答: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12、(2分)______________ 1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qián ___ chān ___ 17、(2分)______ 18、(2分)________
19、(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最欣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园初中04届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4分)书写。按中考标准。 2、(3分,每句1分)①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著名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 ②祖国的危难激发(其它词语贴切亦可)了他的爱国思想 ③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3、(2分)B C 4.答:不同。孟子善于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培养“浩然之气”,太史公善于通过游历山川养气,一内一外,养气的途径不同。(答“不同”给1分,答对理由给2分)
5、译:然而(如果不先养气),文章不是仅凭学习就可以写好的,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不写括号中的意思扣1分) 6、①举杯销愁愁更愁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郡邑浮前浦 ⑤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错1字扣0.5分)
7、答:两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事方式不同: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反复无常,呈现官性和奴性混合的特点,所以他断案时反复无常;而鲁提辖疾恶如仇、慷慨大方、勇而有谋,所以他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2分,说出每个人的性格各得1分) 两个人都没有依法办事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俄国和中国都是封建专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只是保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弱小者总是处于被欺凌的地位。(2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8.3分 (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比例太小; (2)人口和经济增长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3)废水直排造成水源污染。(每写出一点可得1分,写出三点得3分。) 9.(2分) (1)都强调其可利用性(能为生产生活所利用)。(1分) (2)《资源》中涉及水源的生成及存在形态等,排除了海水。(1分) 10.3分 (1)①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本小题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
11、学贵质疑 引出中心论点(共2分,每处1分) 12、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大意正确即可得分,2分) 13、“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成随便的怀疑”“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共2分,每处1分) 14、答案示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列举中国老一代地质学家怀疑西方提出的“中国贫油论”从而开发了一个个大油田以及其他因怀疑前人而创立新学说的典型事例均可。共2分,符合句式要求1分,符合内容要求1分,) 15、答案示例:学贵质疑。质疑是获取新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刘昱同学正是因为敢于质疑,善于探疑,才最终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和书本,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共4分,其中结合《学贵质疑》1分,观点鲜明1分,说理透彻1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
16、2分 虔 掺 17、2分《红楼梦》 18、2分 赏心悦目 19、2分 因为“我”认为,“美的东西,最好别搀杂太多世俗的东西。” 20、2分 因为心情不同。雨中游仙湖后,“看哪儿都是舒服的、顺眼的”。 21、3分。言之有理,分析得当就可酌情给分。 22、3分。“我”有如下特点:①比较清高,讨厌世俗的东西;②是一个细心的、很关心儿子成长的家长;③性格中有坚强的一面;④有一定的文化素养;⑤希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任意说出三点,大意对,即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