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升脾气长,不管他是叫老爷还是叫公仆。原本挺和气的一个人,一当官就立刻变得牛皮哄哄,颐指气使,而且官越大脾气也越大,让人避而远之。可也有例外,譬如清人左宗棠。
左宗棠有句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为了不被人欺,他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当幕僚时,无品无级,脾气却极大,常为小事而大动肝火。因为此时,他学历低,只弄了个进士,出身尤“贱”,系农家子弟,因而对任何不恭的话语、轻视的态度都敏感得很,一旦遇到,必全力反击不可。最典型一例,就是痛骂湖南水州镇总兵樊燮。樊燮自恃正二品总兵,没有给师爷左宗棠请安,左宗棠勃然大怒:“樊燮!你进门不向我请安,出门不向我告辞,太猖狂了!湖南武官,无论大小,见我都要请安!”樊燮当然不吃这一套:“樊某乃朝廷任命的正二品总兵,岂有向你一个师爷请安的道理!”左宗棠气得环眼暴凸,一声雷鸣:“王八蛋,滚出去!”事情最后都闹到皇帝那里去了,樊燮的小舅子、湖北巡抚官文告了左宗棠一状,咸丰帝在奏章上批道:“湖南为劣幕把持,可恼可恨,着细加查明,若果有不法情事,就地正法!”眼见得左宗棠性命不保,好友胡林翼、郭篙焘等人的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的披沥上陈,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而当他后来当上巡抚、总督、大学士,封了侯,官越升越大时,脾气却越来越小。对下属和颜悦色,对同僚恭敬有礼,对上司尊敬有加,熟悉的人都说他像换了个人一样。其实,江山好改,秉性难移,只不过不轻易发作罢了。一是怕过于张扬而遭人嫉恨,一个出身低微的汉人升那么大的官,朝野上下盯着他找毛病的人太多了;二是自身修养功夫长了,胸襟度量开阔了,不会再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脾气。而一旦遇到军国大事,事涉民族利益,该争时则仍当仁不让,还是火暴脾气,还是咄咄逼人。为收复新疆他曾与李鸿章大闹殿堂,据理力争,终占上风;为天津教案他不惜开罪老友曾国藩,骂了个狗血淋头,两人交情彻底破裂。但这两次大发脾气,恰恰为他增分不少,成了他后半生的重大亮点。尤其是他力主并亲自带兵收复新疆一役,抬棺行军,一路种树,全歼闹独立的阿古柏匪徒,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对领土完整贡献最大的将领。
人当官时有脾气,官越升脾气越大,这是世间常态,不足为奇,左右看看,这号人比比皆是。而人当官时没脾气,官越大脾气越小,那就叫“一反常态”,殊为难得。这种人一般可分两类,一是本身就性格孱弱,温文尔雅,处世低调,不喜张扬;一是雄才大略,善于韬晦,轻易不动声色,却不怒而威,左宗棠显然是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