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文章标题: 《荒原狼:回复张玉新老师》
出处:荒原狼的博客      阅读次数:128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荒原狼:回复张玉新老师

回复张玉新老师

来源:http://huanyuan.blog.zhyww.cn/archives/2011/2011121895057.html

 

 

一、玉新老师给我的留言

 

早看了你给王鹏伟老师评课的留言,一直没空和你交流。主要有几点意见,首先是你的偏执一如既往,不看全别人的观点臆造、断章取义;其次你的眼中仍然是批判大于建树;其三你的批评习惯没改路数:有时断然批判,用语武断,继而彻底反思完翻盘。我们都是同龄人,一些观点曾经在QQ上交流过,后来发现和你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就把你从好友中删除了。其实,我们身边的人未必都是你的小说中的人那样;便是那个主角,也是现实中难以找到的人。若说现实处境,性格与命运的关系相比你也知道。苛责于己比苛责于人更有益于发展。你的意见如何?

 

二、我的回复

 

玉新老师,您好!

非常高兴您能主动和我交流。当面坦诚地进行批评,表达不同看法,这正是一个语老师应该有的本色。估计您并不想到我这里来,只是因为我的留言涉及到了您。

 

1、        您说我的偏执一如既往,一如既往,我承认;但我不承认偏执。在全球民主化的今天,却不遗余力地弘扬奴性十足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打造吹捧权威,对此有不同看法能算是偏执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不赞同语文教学民族化的提法,既然是民族化就意味着民族的东西统领一切;如果您所说的民族化不是这个意思,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更合适,以免文不对题,造成误解。我承认我对别人的文章有只观其大略,尚未作深入完全的领会就发表意见的时候,甚至有时只抓住一点进行借题发挥。

2、        您说我批评大于建树,这没错;但我始终认为质疑批评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重要属性,在当今中国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当然我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还有很远的距离。我还认为,要先批评后建树;否则建树容易成为空中楼阁。非要说建树,我赞同“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提法。

3、        您对我的某些批评路数看得很准。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理论方面的书读的很少,理性思维差,有时一时冲动就妄加评论。过后经过冷静考虑,才觉有失偏颇,只能做不同程度的翻盘。黑格尔说的否定之否定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看来这并不悖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做人准则。当然今后我会尽量三思而后言的。

4、        对现实处境、命运和性格的关系,我是这样看的,命运和性格有某些关系,但把一个人的全部命运完全看做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这又是肤浅的。古今中外的那些大师们现实处境大多并不好,我们能因此否定他们的性格吗?命运变幻莫测扑朔迷离,有很多的偶然和变数,一个人的命运和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性格决定命运。而且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您也只是说命运和性格的相比关系,并未明确说明二者是什么关系。

5、        我两年前写的那本所谓的小说,当时我只是想写出我们这里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状态,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在我眼中,我身边确实有某些所谓的名师,他们或夜郎自大刚愎自用,或自私冷漠唯利是图,或刻薄寡恩无容人之量,或浅薄无聊俗不可耐;他们多数很少读书或根本不读书,不仅如此,甚至还讽刺挖苦围攻真正的读书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人性的光辉,却看到把追名逐利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我只是想写出这部分所谓名师的卑鄙灵魂,进而写出社会的邪恶,坏人往往春风得意,好人并不一生平安。但正如您所说,我身边的人包括那些名师并不都像我写的那样,就是我写的那些“名师”也并不一无是处,况且谁又没有毛病呢?我们这里毕竟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县城,文化落后,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文革的水平上,如果说他们还有思想的话。所以我的所谓小说并不能完全证明我校现有的那些名师就代表了全省乃至全国所有的名师。

6、        苛责于己比苛责于人更有益于发展,我很赞同这一说法,我会尽量记住这句话的。但我不知道您所说的发展指的是什么。如果它指的是模范骨干名师领导这些头衔,我承认我发展的很差;如果发展指的是德才和工作业绩,那在我们学校里,我敢骄傲地睥睨其中的每一个人。我虽然赞同苛责于己的说法,但我同样欣赏一个人不自量力地向自己怀疑的权威,向不公正的社会做螳臂当车式的勇敢挑战行为。

7、        玉新老师,你我除了两面之缘外,没有交往,也没有利害关系,我对您个人没有成见,我们只是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您毕竟长我几岁,而且从广义上讲咱们是一个“绺子”的,我也可以算作是您手下的一个兵。您曾多次莅临寒舍,向我“伸出橄榄枝”,关心我的成长、命运以及病情,并坦诚地向我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及批评,我一直把这些看做是一种殊遇,常怀感激之心,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更新[2012-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