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名家文荟
文章标题: 《程少堂35年前第一堂大型公开课: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阅读次数:21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35年前第一堂大型公开课: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堂按: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被我的小学时代的母校校长特招进去,做了这个小学附设的只有一个班的民办初中语文教师。那时,农村青年能做民办教师,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大喜事,尤其是我家里没有任何关系,就更是难得。之所以特招我,不是我水平高,而是我的历史辉煌”——不仅曾是这个小学历史上最聪明的学生,小学时代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校总分第一名,而且在初中、高中也是所在学校文科最好的学生。我中学时代几乎每次作文都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我中学时代同学唯我一人考上本科。就是说,中小学时代在当地是个好聪明学习成绩特好小名人。不过,做民办教师的考试,虽然我考的分数最高,但也只考了四十多分。当时我连句子的主谓宾也搞不清楚(学生时代也没学过)。

做了民办教师之后,同事大都是我以前的老师,都认为我的课讲得好,于是一有公开课,大家就推我上。我呢,也喜欢上公开课。喜欢是喜欢,但是我记得很清楚,最初上公开课时紧张得腿和嘴唇直发抖(华裔美国科学家、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张锦雄的夫人胡曙霞,当时是我的学生,有一次公开课后胡曙霞对我说:老师,你嘴唇发抖。)。不过,上公开课的次数多了,讲课能力提高很快,心理素质也得到很大锻炼。

回忆起来,我上公开课是有童子功的。而且有幸碰上了高人指点。

我第一次上大型公开课,年纪还很小,只有17岁,但是听众规模很大,湖北省新洲县汪集区全体初中语文教师都来听课,规模是这个学校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1979年我考上大学后,这个学校再也没有老师举行过这样大规模的公开课了。

这堂课让我在当地语文界出名,学校也成为名校。名校的直接好处是,这堂课之后,区文教组、县文教局皆认为这个学校教师水平在当地最高,给学校发了许多奖状,还经常派人或组织人来听课参观,于是以前也是民办教师的校长,不久转正为公办教师。

但这堂公开课的设计并非出自我本人(我当时没有那个能力),是由区文教组林教研员指导的。老师盘腿坐在我床上指导了我三天,他把课文一字一句跟我讲解,把课文的逻辑结构跟我分析得清清楚楚。我记得讲的就是巴浦洛夫的一篇文章,不过由于没有留下当时的教材,是不是这封信,三十五年后的今天不能完全肯定,但是老师指导我的过程我记得很牢。我觉得我真正读懂一篇课文,是从他的指导开始的(我敢说如今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懂得他教过甚至教过多次的课文)。我真正懂得教语文,也基本上可以说是从这堂公开课开始的。说基本上,是此前本校还有一位极有才华的老师——程烈夫先生,从另一方面极大影响我的语文教学,就是他指导并鼓励年少的我:假如一节课刚下课,上面领导忽然来到学校指名要听你的下一堂课怎么办?没事,十分钟完全可以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思路,秘诀就是把一堂课的几个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板书设计好。我在《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用专章对这位前辈做了深情回忆。如果说程烈夫先生指导我的是偏重于如何设计教学思路,那么,老师指导我的是偏重于如何仔细读懂文本,搞清文章思路。其实,对语文教师而言,这是进入教学备课状态后相互紧密联系的两大基本功,也是两大硬功。两位前辈的指导,从不同侧面深刻反映了我后来深懂了的张志公先生的名言教语文就是教思路所蕴含的精义。

老师指导我的公开课的过程,也潜在的影响我今天的教研员工作。

最近几年,也许是怀旧,我在网上找这篇课文找了多次。大约是这一篇。如果哪位读者有19771978年这两年的湖北省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帮我查一查。)

 

 

 

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我对于我国献身科学的青年们的希望是:
  首先,要循序渐进。我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重要条件时,总不能不感到心情激动。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彻底。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哪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借口来掩饰。不管这种肥皂泡的美丽色彩怎样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是不免要破裂的,那时你们除了羞惭之外是会一无所得的。

  你们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你们要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也飞腾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苦心。

  但是在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你们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的奥秘。要坚毅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

  第二,要谦虚。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在我领导的这个集体内,互助气氛解决一切。

  我们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并且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性来推进这共同的事业。在我们这里,往往也分辨不出:哪是“我的”,哪是“你的”。但这样的做法,对于我们的共同事业,就只有好处。

  第三,要有热情。你们要记住: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还是不够的。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讨。

  我国给科学家们开辟了极广阔的活动场所,应该公正地说,在我国,科学是在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极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于我国青年科学家的地位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这方面的情形已经很清楚了。给他们的多,但向他们要求的也多。不论是青年或是我们,都要不辜负我国对于科学的厚望,这是有关荣誉的问题。


最后更新[2012-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