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代“云之凡”塑造了经典

■ 两位“云之凡”:丁乃竺和林青霞

■ 年轻时的容颜

■ 赖声川、丁乃竺和他们的女儿
这些年来,无数观众为赖声川的戏剧艺术倾倒,但是对于他的妻子丁乃竺,大陆的观众可能知晓不多。在台湾地区,其实丁乃竺的名气丝毫不逊赖声川。她是和胡因梦齐名的名媛,被称为“不再年轻,却气质依旧”的迟暮美人,她们一样有着美丽的容颜和聪慧的心智。表演工作坊能有今日的成功,离不开二十多年来费心经营的丁乃竺。当观众们一次次为《暗恋桃花源》哭了、笑了,在赖声川心里,丁乃竺饰演的第一代“云之凡”,无人能超越。
1
舞台上
她塑造了经典人物
《暗恋桃花源》是许多喜欢赖声川戏剧的大陆观众所钟爱的作品。
“好安静,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云之凡望着黄浦江,倚着秋千,亲手给江滨柳围上自己织的围巾。这是《暗恋桃花源》最初的一幕,剧终的时候,40年后的台北病房,这条围巾还挂在他的脖子上,江滨柳跟身边的护士喃喃地诉说着他们在上海的故事。
这部戏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云之凡这个经典角色先后由萧艾、林青霞、袁泉出演过,而“第一任”云之凡却是丁乃竺。丁乃竺的父母都是云南人,云之凡这个人物其实是根据丁乃竺母亲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来的。
1986年,《暗恋桃花源》首演时,丁乃竺和金士杰在舞台上荡着秋千,想象着眼前就是上海的黄浦江。二十年以后,《暗恋桃花源》有了大陆演员排演的版本,丁乃竺这才知道黄浦江边没有秋千。
2006年,当《暗恋桃花源》登陆了上海的舞台,那晚,《暗恋桃花源》20年中的三位“云之凡”——丁乃竺、林青霞、袁泉首次同台出现,共同见证了这部经典作品的延续与新生。第二天的报纸上,有媒体直接以“三代云之凡同台”为题推出大篇报道。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在赖声川眼里,他塑造的《暗恋桃花源》女主角云之凡是朵“永远的白色山茶花”。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赖声川坦言自己心目中,妻子饰演的云之凡最具魅力:“云之凡代表了一个时代。在我心目中,没有其他的人能够超过丁乃竺。不仅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更重要的是,这个角色就是她创造出来的。”
然而,当有人问丁乃竺当初出演云之凡的故事,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我比其他演员便宜嘛。”很难想象,如果在《暗恋桃花源》之后,丁乃竺继续在舞台上演戏、做演员,今天会是怎样的情形?著名演员金士杰曾鼓励丁乃竺:“你这么热情洋溢的人应该演戏呀,你在舞台上应该有很好的爆发力。”可是,丁乃竺在自己的兴趣与丈夫的事业中做出了选择:“不管怎样,剧团还是需要有个管柴米油盐的人。”
2
剧团里
她一手操持柴米油盐
彼时,在台湾,舞台剧还没有成气候。除了兰陵剧坊外,几乎没有什么团体专门在做舞台剧。那个时候,台湾人对舞台艺术的认识,只有云门舞集。
那一年,三十岁的赖声川,刚拿到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戏剧博士,和丁乃竺一起回到台湾。“当时赖老师有工作,我也有工作。因为兴趣,于是想要弄个戏。观众在哪里,不知道。就是觉得要做。我们家的客厅就是排练室。我们家的车库就是表演工作坊的办公室。”
为了控制成本,同时又要推广表演工作坊,丁乃竺可谓想尽办法。当时,她还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副总裁,在公司里,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她和公司提了个要求,就是她办公室那路电话,接起来的时候要自称“表演工作坊”,“我要让人家知道,表演工作坊是有实体的。”
那段日子里,丁乃竺身兼数职,除了上台演戏外,还要做演出预算、联络演出场地、应对媒体、宣传剧目以及打理票务。好多次,她正在后台化妆,工作人员跑进来告诉她,票务那里有点问题,需要她马上出去处理一下。
打开记忆的闸门,丁乃竺笑着说那段日子真是不容易,“现在大家要买票,在网上就可以订票了。27年前,我们每一场的票,都是人工画出来的。我要手工填写每一张票的座位、日期。工作量很大。”除了手工画票,还要给每一个售票点送票。送票除了需要体力,还要脑力。“比如,在台北有十个售票点,每个点卖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送票的时候就要估算到。”
“我有时候回过头想,其实我一直是和企业有关联的,我知道产品的重要性。比如当时的软件公司,其实也可以算做创意的行业,软件工程师们也是在做创意。创意公司的管理和一般公司的管理是不一样的。”所以,一手主管表演工作坊行政事务的丁乃竺一直对行政部门的同事说,我们要全力呵护创意部门。正因有了丁乃竺的“呵护”,行政部门的会议从来不让赖声川参加——不让柴米油盐的事情影响了创作状态。所以,表演工作坊走到今天,名声在外的赖声川从不了解一出戏究竟需要花费多少钱,也从不过问票房收入。在剧团里,这对夫妻搭档“她负责管钱,他负责花钱”。
下月初,赖声川的《宝岛一村》将第三次登陆上海的舞台,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事实上,《宝岛一村》首次来大陆巡演时,丁乃竺的内心也是忐忑的。眷村的故事,在台湾能引起共鸣,因为很多人都是从眷村走出来的。“林青霞来看这个戏,舞台上的山东老兵一说话,她就忍不住掉眼泪。她小时候就在眷村。周围都是山东人。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大陆的观众能不能明白和接受这个戏?很多大陆的人在和亲人分离了半个多世纪后,再次见到,他们都不知道这六十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在,《宝岛一村》在大陆重演了在台湾演出时一票难求的盛况。丁乃竺说:“我很感谢我们的制作人,他看了这个戏后就说一定要带到大陆。他说,这个戏太纯粹了。青春就这样消失了,在一个岛上。这种悲欢离合,是很感人的。”
3
生活中
她与他惺惺相惜
名人的婚姻爱情总难逃众人的关注。丁乃竺的爱情也不例外。
他们相识在咖啡馆,标准的一见钟情。“我走进去的时候,他抱着吉他坐在地上,阳光很灿烂照在他脸上,像个小孩。我第一感觉,哇,好纯啊,这个人!他见到我,回头‘嗨’一声,好像和我很熟。”两人第一次聊天,一聊就是四个小时,情投意合。
大一时相识,大二时相爱,工作两年后结婚,然后一起去美国深造。丁乃竺和赖声川的私房故事听上去简单得有点平淡。远不如赖声川创作的舞台作品那般让人又哭又笑。但丁乃竺娓娓道来的温馨细节里,却别有趣味。
“赖老师家里人口很简单,爸爸妈妈和一对兄弟,爸爸过世后,家里就三口人。而我们家是个热闹的大家庭。兄弟姐妹有七个。赖老师第一次到我家吃饭,基本上是一脸错愕。一屋子人坐下来吃饭,互相唧唧喳喳讲话,他完全搞不清楚谁在和谁说话。”
7月结婚9月赴美国读书,对于出生在美国的赖声川来说,回到了一个熟悉的环境,而对于丁乃竺而言,却有一连串的不适应等着她。从小功课很好的她,完全无法接受到了美国的生活,在便利店买东西时听不懂营业员讲话。“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文很好。而且我在台湾时工作的时候,同事里就有美国人。平时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丁乃竺说,自己第一次感到好像比别人矮了一截,那种感觉糟透了。
那段日子,赖声川成了丁乃竺全部的依赖。他给她鼓励,也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赖老师告诉我,我以前在台湾的美国同事,说话的时候其实都放慢了语速,照顾到那个环境里其他的人。现在是在美国,他们的语速非常快,所以我会有点不适应。”
结婚多年,丁乃竺一直在丈夫身边,做他最强大的“支持”,在表演工作坊,艺术创作之外的事情,她不会让赖声川操心。忍不住问她,在她眼里,被众多年轻人视作偶像的赖声川,是个怎样的人?
“赖老师,真的很特别。”丁乃竺几乎是脱口而出。“他是个没有音乐不能工作的人。他随时可以听到音乐里演奏者的情况。我们在柏克莱的时候,有一次,广播里正好在放他最喜欢的一个爵士乐手的音乐。那是个非常晴朗舒服的下午,配合着这样的音乐,我听得充满愉悦。可是他忽然说,哎呀,为什么这个乐手今天那么悲伤?我当时觉得,他怎么会那么想啊?太离谱了吧。然而,他讲完这番话不到5分钟,电台的主持人就说,这段音乐是这个乐手的爸爸过世第二天,他演奏的。因为那个演出他推不掉……这是第一次,我真的了解,原来赖老师真的和别人不一样。真的太奇特了。”
不过,纵然是天才也要面对年华老去的事实。丁乃竺说,丈夫是个工作狂,在表演工作坊刚起步的前十年,一年两部戏,完全没有休息的空间。“现在他每做完一个戏,会休息一段时间,比如出去旅行。我们常常会想到未来,也许多少年以后,会找一个空气好、水好的地方过‘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