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程少堂:修行李箱自奖看电影小记》
     阅读次数:131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修行李箱自奖看电影小记

程少堂:修行李箱自奖看电影小记

我家里电视前年国庆节换了49寸康佳,可以看康佳内部网上的一些外国电影。一年前,在家里电视上看了康佳内部网上斯皮尔伯格拍的《紫色》,很感人,画面也美得一塌糊涂。许久没有看电影了。今天在家里电视上看了拷回的斯皮尔伯格拍的《战马》。虽然这部“战争史诗片”在本届奥斯卡完败,拍的也的确比较拖沓,但是我还是喜欢老皮的温情与柔情,从中也感悟到许多艺术技巧,和写作,和演讲,和讲课,和语文,相通得很。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昨天完成一项家务劳动。谁说我不会干家务呢?我有一个金利来棕色小型牛皮行李箱,坐飞机用的,款式设计不错,看上去也比较有品位。买时价格较贵。买这行李箱的缘起是:一次外出讲学,一个朋友驱车送我上机场,见我提着一个布袋,就说:“这个袋子和你身份不相称。”并建议我买一个“有品位”的行李箱。我答曰:“我什么身份啊?要有品位行李箱干嘛?”话虽这样说,讲学一回来,就直奔茂业,买回了这个行李箱。而且很喜欢它。出差时,怕碰到野蛮装卸弄坏,一般不托运,而是随手带上飞机。去年单位集体到上海、苏州出差,同事的行李箱都托运,我觉得托运一次也无妨,于是跟着大家一起托运。结果到下一站,这个行李箱边沿就被摔裂了一个两三寸长的口子,伤口崭新,贯通,且行李箱四周边沿被机场行李传送带剐伤好多块,有的地方像是被水果刀削去了一层皮,露出棕色油漆下惨白的面孔。但是不想扔啊。喜欢的东西我念旧。昨天中午吃完饭,我翻出过去一个用坏了的旧钱包(“花花公子”牌)和一个旧牛皮背包。这两件东西虽然用破了,但是由于皮子较厚,我就没有扔,有意识留下来的。我把钱包剪成一样大小的两块,用刀片修齐整,把行李箱竖起来,给行李箱拉杆两边的两个箱角包角。很好看!然后拆背包的皮子。这个背包,是2000年我刚来深圳时在茂业买的,当时花了900多元,够贵的了。不过这个包质量不错,连背带都用两层牛皮缝制,牛皮背带又长又宽又厚。这个包一直用到2009年,用了10年,四周为包定型的钢丝都露出来了。我把这个包的双层背带拆开成两条,裁剪成宽度一样的皮条。这个背包有两年多不用了,挂在房间立柱型衣架上,上面有不少灰尘,拆包的过程中,直呛人。于是带起口罩工作。好多年没戴口罩呢。拿出春节前已买的万能胶,用这些皮子给行李箱包边。

一直忙到下午六点半,大功告成,拖着行李箱在客厅走来走去自我欣赏半天,自言自语道:“这是程少堂修的吗?”自答:“yes.”还让在网上打牌的老婆过来欣赏。真的,不细看,会以为这个行李箱是买来时就这样用黑色牛皮包边镶嵌的。当然,我的手艺是“漂学”的,细看的话,“工艺”自然有些粗糙。能不粗糙么?别人可是金利来。可是干嘛要细看啊?以后你,你,还有你,谁也不准走近我这个行李箱细看,要看只准远看。谁谁谁不是说过:好东西不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行李箱修完了,拿起手机一看,发现手机上有一友人的短信,中午快十二点午饭时分发来的。糟了糟了糟了,没及时看到及时回复,又要挨骂了。又要说我幽会去了。又要跳到黄河洗不清了。

今天奖励一下自己,看了《战马》,流了一些泪水。人有时需要流点泪水。感谢斯皮尔伯格。

201231814:07:00

 

 

 

 

 

 

 

 

 

附:《战马》为何无缘奥斯卡 

20120229 

来源: 北京日报

  《战马》失利于今年奥斯卡,在于它缺乏整体上的厚度,影片忙于制造泪点、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主题上并没有太触及观众的灵魂,对战争的反思浮于表面。如果拿《辛德勒的名单》与之对比,在震撼力与深沉程度方面,《战马》显然不能与之匹敌。

   近十年来,战争题材电影正在失宠于奥斯卡,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生存以及对人性共有的东西进行深刻探讨,逐渐成为奥斯卡获奖电影的主流。以战争为题材的《战马》在奥斯卡上连一枚小奖也没收获,希望斯皮尔伯格不要为此伤心。

  记得斯皮尔伯格说过他一看到《战马》原著小说,就产生了非把它拍成电影不可的念头,因此,《战马》成为一部心愿之作。每位导演都有这么一部心愿之作,它可能不是导演的代表作,但却能成为导演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某种情感寄托。对于喜欢动物尤其是喜欢马的观众来说,《战马》不可错过,你能从中感受到斯皮尔伯格在这部电影中倾注的柔情,并且觉得自己与那匹马心意相通。

  这不是一部特别讲究战争场面的电影,但几个表现战争惨烈的情节在精彩程度方面一点儿也不含糊。在战场上乔伊已成一匹身强力壮的战马,它独自在两军交火的无人区纵横驰骋的身姿如梦如幻,在那一刻军人与子弹全部成为背景,它成为那场战争最大的主角,斯皮尔伯格将乔伊塑造成力量与美的象征,那种勃发的英姿,只有残酷的战火才能烘托出来。

 电影最重要一幕出现于两位英德士兵暂时放弃对抗、走出战壕共同挽救被钢丝缠绕的战马。编剧为这段故事赋予了精彩绝伦的台词,幽默的对话、内心友好情感的释放,让这次救马行动充满了温情。只是,可以如此简单就能沟通的两国人,为何因为战争而互相抬起枪对准对方的头颅?斯皮尔伯格应该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刻一些的批判,但电影的主题以及故事的格局,决定了他在电影的深刻化方面没有足够的探讨空间。

  《战马》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这是因为那些细节触动了人内心柔软的部分,战争时期也好,和平时期也好,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始终保持原始的本真。因此,有战争史诗片之称的《战马》,带给观众最大的收获却不是有关战争的,而是有关情感的。看完这部电影后,观众如果能增加一些对家园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懂得忠诚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情感,那么《战马》的价值就真正实现了。(韩浩月)

 

 

 

 

 


最后更新[2012-3-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