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文章标题: 《《南方都市报》报道唐海海局长教育春茗会讲话》
     阅读次数:162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方都市报》报道唐海海局长教育春茗会讲话

(堂按:唐局长发言在前,他发言后,接着还有四位校长发言,之后是我。感谢唐局长的鼓励。)                      

《南方都市报》报道唐海海局长教育春茗会讲话

[日期:2012-04-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唐海海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即使抛却教育行政官员的身份不谈,作为扎根深圳教育行业数十年的资深人士,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对深圳教育的现状及未来,有着深刻、精到的理解。他的发言,像一首饱含丰富教育讯息的散文诗,既有宏观方面的战略思考,又涉及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微观实践,抒情与严谨并举、文采和数据齐飞。他对深圳教育的判断、憧憬和展望中,毫无那些空洞匮乏的官僚字眼,而是实实在在又具备可操作性的“干货”。

    深圳教育局部呈现“个性味道”

    “深圳现在的教育有没有个性?比如我们现场在座的程少堂老师,在高中语文界被称为深圳语文大师、语文教学的掌门人,他开创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语文味’先河。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李庆明校长,他的学校生态文化,已经被国外的教育家极为推崇,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个人素养的优秀程度也是很多校长望尘莫及的。”甫一开场,唐海海就举例道出深圳教育的数个“个性”所在。

    在唐海海看来,在语文教学几乎将语文教育的真谛异化的当今,“语文味”一词的提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何谓‘语文味’?上千篇名家著作改编缩写成我们的语文教材,但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三,学了12年的语文,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自己本身的才华也不敢恭维,把名家的著作变成千文一味,语文味就是把每一篇文章的真味调动出来。还有一个‘个性化’的表现是,南山实验学校有一个特点,该校有学生8岁能读会写,他们所有的老师是阅读家。而与之相较的是,很多的语文老师常年不写一文,数年不读一著,有个不够详尽的统计,高中的语文老师读过《论语》的也大概仅仅是三分之一;初中的语文老师连五分之一都不到。在深圳有8岁的孩子能读会写,能够像美国人学英文一样,可以当堂命题完成600字以上的作品……这样的‘个性’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与其他同样执行“教改”的地区相比,深圳又有哪些突出的“个性”?唐海海继续剖析:“全国有七个省市获得国家的批准,现在在操作的只有5个地方,深圳是唯一副省级城市,另外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全是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发达地区,只有深圳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深圳的改革没有模式,但是有特点,无论是著作的多彩,还是对问题的研究。”

    也就是说,在深圳,教育的“个性”,实际上已经长出了初步的萌芽。

    “杠杆制度”激活深圳教改激情

    对于许多城市而言,“教改”所面临的尴尬是标准的混乱以及相关制度的缺位。在深圳早期的教改实践中,标准、范式、范例亦并不清晰。“课程改革从来没有拿出真正的标准、范式、范例或者哪一个实验地方有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推广标准,没有。行政化的推进手段也不够,我们高中这块,大家都知道,仅仅是研究型学习有多少个学时?270个学时,计算机、通用72个学时,但是哪一位高中校长开齐开足了?这些课程干什么?挪用到补充高考的学习当中。这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那些学分干什么去了?被校长挪用了,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课时的增加,题海的增加,这说明高考和高中的课程方案是不对应的。国家出这样的课程标准,其结果是什么?是削弱了国家权威,鼓励基层的高中校长们抗命,反正我不做也没有人督查我,就是鼓励我抗命嘛。”(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在标准混乱的大背景下,深圳只能用“摸石头过河”的方式探索。“深圳目前的做法,专家介入的不多,上升、推广,也不够。高等师范院校的介入也没有。南山是率先把科学课作为综合课来上的,大家都知道科学课就是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融合在一块来学,学物理出身的老师教其他的学科比较困难,与之相对的是,高等师范院校不会专门针对综合学科细科来培养师资,因此我们国家目前有很多问题是行政号召,但是没有实证和数据的支持,那深圳怎么办?我们深圳首先要有上层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设计是什么?我们不敢说我们设计的时候推出标准,因为国家没有推出标准,深圳教育局怎么敢推出标准?因此我们的制度只能是杠杆的设计,就是驱动基层的学校由下而上自发地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把整体分割为局部,,扬长避短,这就是我们的制度设计。”

    于是,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教育制度陆续推行开来。“我们设六大系列,德育、校园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还有课程改革。特色怎么创建?我们的制度设计就是给钱,只要获得进入的资格,实验的门槛,我们就每年贴经费,挂牌,什么是特色学校,就是全面执行方针的基础上要你的特色课程化、普及化,不能说拿了团队获得全国的艺术冠军,我就是艺术特色学校,不行,没有课程化、普及化,没有在地方形成影响,没有规模化的内涵质量取信社会,这是不行的。”唐海海表示。

    “另一个制度是‘百校帮扶’制度。大家在课改的内涵上同步携手前进,也要给钱,给牌,这个政策不设计的话,会使游离在外的学校心里不踏实,觉得自己的水平被质疑了。第三,我们建名专家、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我们现在有65个名专家、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可以有7到15名领衔的主打教师。于是,我们形成了一个人才挺进的金字塔式的激励结构,为什么?”在唐海海看来,在中国搞教育改革,教育个性化追求中最大的一个难点是8万职业工作者的惯性和定式,要改变这些资深教师多年的教学行为,相当困难。(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而“名师工作室”制度的推出,就是把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整合,再化作标准化的一般经验进行推广。唐海海满怀希望:“我们要颠覆以往错的思路,需要一场教育文化革命。教育文化革命从哪些地方开始?从我们的优秀校长们作为文化灵魂来作为领军的骨干开始,从这些专家名师工作室作为前导的骨干力量来拉动,推动制度来鼓励基层们由下而上地展开,哪怕是支离破碎的实验,但是我们可以把支离破碎的实验分类归纳。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再把这些学校的经验归纳上升,提炼为一般经验。”

    深圳是有望诞生规模、集团型教育家的城市

    “教改”发展,最核心的两个因素是人才和观念。在唐海海看来,教育系统中未能补进最优秀的人才,加上长期积累的惯性及官僚思想,使得“教改”陷入了滞缓状态。“现在从事教学工作的,不是社会最优秀的阶层,为什么?因为师范生本来录取标准就和重点大学其他科目不一样。其次,年复一年下,我们已经形成的传统教育学的惯性和文化,使得我们的教师不习惯来否定自己和质疑自己。第三,我们的校长们越来越官员化、世俗化,使得优秀的校长越来越成为凤毛麟角,有些校长对现代教育文化不了解,对职业的胜任能力和胜任水平是值得怀疑的。这是体制性的问题,那怎么办理我们只能靠勇敢者、模范者、先驱人物、集团走在前面。”

    唐海海认为,深圳城市年轻,是各地文化交会地,深圳人的“不满意”和“善于挺进、善于挑战”、“不服权威”的文化在教育界,比全国任何城市更加突出。“深圳个性就应该体现在非常丰富的个性的整合当中,政府的包容和支持,这应该是深圳的个性。我们每个学校有个性的追求,没有扣帽子,但是政府包容和支持,用杠杆启动、推动,成为全国后一轮改革大潮的领军城市我们现在有很多在全国已经占领制高点。我们有出色的领军校长、科研人物,和不打棍子的思想,所以深圳未来会崭露自己新的头角。”(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最后,唐海海对深圳教育的未来作出展望:“深圳未来的一个个性是应该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上,就是我们的学子们身上,深圳的学子通过这一轮成熟的课改,今后已经呈现出一种享受学习、善于学习,保持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又善于有所建树,我们不要空谈,动不动谈创新、创造,而是善于有所建树,同时大气浑厚的一代新人,这是深圳教育追求的目标。深圳其实不缺钱,深圳也不缺文化基础和勃勃生机,但是深圳缺的是系统地把这些沉淀整合在一起,然后慢慢地让涓涓溪水汇聚成浩瀚的洪流,到那个时候谁不进步谁就会被淘汰。而且深圳最有条件成为新一轮历史改革中出教育家,而且是规模、集团型的教育家的城市,这算不算个性?”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最后更新[2012-4-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