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2012年4月22日18:19:32按:我听音乐喜欢两种极端的风格:意境极安极静,甚至带些禅意的,如德彪西的一系列作品;再就是王中山的这种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作品。我听德彪西的《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落泪,听王中山《临安遗恨》落泪。那些小女孩喜欢的流行曲我也偶尔听,但是完全不能打动我的灵魂。
王中山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北派古筝演奏家中的代表人物,其演奏琴人合一,感人肺腑,令人泫然欲泣,是当代中国音乐界少有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之为现代古筝第一人。
《临安遗恨》是我国音乐界另一大师级人物、《梁祝》的作曲、上海音乐学院何占豪先生谱写的另一部不朽作品。
我有点老套,多年以来就喜欢《春江花月夜》之类中国古典名曲。我的手机中下载有全套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我还特别喜欢京剧,其中尤其喜欢程派,近几年特别喜欢言派,言兴朋主演的《曹操与杨修》光盘我在网上购买了两套,其中一套一直放在我的私家车DVD中,常看,手机中也有言兴朋扮演的杨修唱段。
顺便说一下,去年我在广州讲《锦瑟》公开课,这堂课有许多笑声,我很满意。但是,当我讲到“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我尝试用音乐来传释李商隐的这句诗,放了德彪西的《月光》后,说:“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曲子,很沧桑。”部分听课教师竟发出笑声,那意思可能是钢琴声多明亮啊,怎么会是沧桑!当时我内心真为这些发出笑声的老师感到悲哀。他们肯定不知道,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差不多所有写月光的诗和音乐,都是哀伤的(听一下贝多芬耳聋后写的《月光奏鸣曲》,看一下哈代写的诗《挡住那月光》)。月亮(新月、残月、冷月、秋月、月色、月光……)也是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意象(比“酒”这个意象还多),有几首写到月亮的唐诗或中国古诗不是哀伤的?(一般都是抒写怀人念远、游子思乡、流逝与永恒等主题)。连月亮这个意象的情感内核和文化积淀都不明白,连被许多喜欢音乐的人推为世界上最忧伤的曲子之一的德彪西的《月光》都听不出沧桑感来,你能指望他讲好唐诗或中国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