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模拟试题
文章标题: 《2012年深圳二模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阅读次数:255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年深圳二模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文言断句、翻译阅卷总结(滨河中学卢世忠执笔)

阅卷原则:

1,高考阅卷原则;

2,认真贯彻老师理解学生,体谅学生,二模为学生鼓劲的精神。

 

一、            断句:

1、评分标准的调整和补充:

1)错满3处,扣一分,错1-2处,不扣分;错345处,同扣一分;错678处,同扣二分;扣满3分为止。(此条参考了高考阅卷标准

2)“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和“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两处可断可不断,不断不扣分;“皆不死//又击杀继妻”中“已”前后两处必断,因为“已”前后是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已”表示时间的延续。

2、卷面出现问题:

     1断句形式不规范:试题要求用“/”给文段断句,有不少学生用了左倾斜线或直线(据参加了高考断句阅卷的老师说,这种不规范形式是判为0分的,这次我们执行了老师体谅学生的精神,没有扣分),也有少数学生用了标点加注的形式,希望各位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向学生强调这个问题,答题一定要按试题要求规范答题,切莫因“小技”而失分。

   2)突出错误点:“渭惧/祸遂发//”、“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或 “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3、建议:

  1断句除了运用虚词、句首句尾、人名地名专有名称等技巧性方法外,还特别要从语义、句意及上下文的连贯等方面入手,否则,很难得高分。这次试题中的后面部分“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失分较多,就是没有理解句意。

  2)建议学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不断或少断,因为断错一处,随之就可能漏断或少断一处,错误是连带的。如渭惧/祸遂发/狂”这种断法就是因渭惧/”错,后面“祸”处漏断一处,“遂发/狂”处又错一处。

4均分:含0分为2.04分,不含0分为2.13。难度系数为0.68

 

二、翻译:

1、评分标准的调整和补充:

     1评分细则中的“或”,“顾”, “善”,“卒”, “白衣往吊”“去”七个得分点不变。

2)“顾”,除了译为“却,反而”之外,只要含有转折意皆可,如“依旧、依然、仍然、也还是、也像以前一样”等。“去”:除了译为“离开”,也可以译为“走了”。

3)尽管得分点都正确,如果翻译的句意与原文差距较大,则酌情扣1分。

如:徐渭有时喝得不省人事,胡宗宪却(依然)善待他。

徐渭有时喝醉不出席,胡宗宪却(依然)善待他。

徐渭有时喝醉不回家,胡宗宪仍然和他和善地相处

后来张元忭去世,(他)穿着白衣前去上吊,扶着棺材恸哭,然后不辞而别

后来张元忭的士兵穿着白衣前去悼念,扶着棺材恸哭,没有告诉姓名就离开了。

后来张元忭去世,(他)穿着寿衣前去悼念,扶着棺材恸哭,没有打招呼去了

2、问题及建议:

1“顾”字解释错误最多,学生忽略了“顾”字的虚词用法,希望老师们在后面复习中把常用实词中有虚词用法和常用虚词中有实词用法的典型词语找出来,做一次强化训练。

2“白衣往吊”省略主语,很多学生没有补出来,也有些学生补错了,暴露出学生对“文言句式”掌握不好,尤其是对“省略句”掌握不扎实。尽管高考题中没有单独的“文言句式”试题,但是作为重要考点,“文言句式”从来没有离开过语文试卷,特别是在翻译题中可谓神出鬼没,因此,后期复习要强化“文言句式”的训练,对学生要增强翻译题中的“句式意识”。

3译文错字多,语意不通顺。如把“吊唁”写成“吊言”,把“悼念”写成“吊悼”,把“扶棺”写成“扒棺”,把“去世”写成“去逝”,把“痛哭”写成“痛苦”等。文言翻译“信”为先,但如果整个句子“不达”,也不能忠实原文,阅卷中老师们看到了许多语意不通顺的翻译句,不忍心扣分,却也不愿意给满分。希望老师们在后期的复习中强化学生的检查意识和通达意识,争取“信”“达”并重并至,力争满分。

3、均分:含0分为4.38分,不含0分为4.72分。难度系数为0.63

 

组长:卢世忠

 

  诗歌奖赏和默写(翠园中学吴春生执笔)

 

诗歌奖赏 第一小题  均分:4.11  (满分7分)

1、  形象分析题普遍答得不错,但仍有不少学生不能联系诗句内容进行解答,或者乱说一气,什么“大丈夫”妙语连珠口才好等等,不一而足;

2、  有的不扣原诗进行概括,而是仅凭自己的想象,想当然的发挥,解读;

3、  形象分析题问的是“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但有的学生从“要怎么样”“会怎么样”的角度作答;

4、  此题复习建议:加强对诗歌整体理解的训练,对诗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

诗歌鉴赏 第二小题

1、  对于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缺乏规范而准确的表述。有的学生回答“举例子”,有的把“用典”写成“借典”、“引经据典”、“引用”,还有的甚至对“对偶”也辨不清;

2、  有的何种技巧有了,但是,后面的例子,具体的分析又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后面分析尚可,但前面的“技巧”又没有,或者不对;

3、  学生答到“对比”、“间接描写”、“直抒胸臆”等,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均酌情给分;

4、  此题复习建议:对“表达技巧”相关知识概念再梳理一遍。

 

默写

均分:4.15(满分6分)

1、  字迹模糊,看不清的,没有给分;

2、  “翼若垂天之云”   错点:“其翼”,“翼”、“冀”不分。

3、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错点:“抟”字右边写错,“羊角”丢了。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错点:“作”误作“做”、“坐”。

5、  “水中藻、荇交横” 错点:分开成了两句。

 

附:关于作者和“隐括体”

1林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宋词人,生卒事迹均不详,著有《风雅遗音》。宋代最为专业的櫽括词人。

2、何谓“櫽括”(也可写作“隐括”):

这种将他人作品(诗、文居多)加以裁剪损益,使就声律,称为“櫽括”,亦可简称“括”。“櫽括”原义指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后来引申其义,用于艺文。刘勰《文心雕龙—镕裁》中就有:“櫽括情理,矫揉文采”的表述。一般认为,引“櫽括”概念入词并由此确立“櫽括体”之名的是苏轼,依据便是他那首《哨遍》。

《水调歌头》“隐括”的就是欧阳修的《昼锦堂记》。

3、欧阳修的《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论述文主观题答题情况汇总

(红岭中学陶波执笔)

 

一、14题评分细则

14.(4分)

    中方:“体贴”自然,视其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西方:视其为异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

     评分标准:中方观点2分,其中“‘体贴’自然,视其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1分,“用身体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1分。西方观点2分,其中“视其为异于人的‘自在之物’”1分,“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1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意思相近,也可得满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

第十四题情况 平均分  3.33(含零分)    3.48不含零分)

0分卷4.5%1分卷1.7%,满分卷59.6%

14问题

1.答题态度有问题,部分考生答案过于简单,草草一句话了事,而且还有不少空白卷。

     样卷1:中方视自然为生命主体,西方视自然为它物。

简评:只有观点句,没有阐释句,而且一句话,留在卷面上的空白大,文字少,答案像“吊死鬼”一样,阅卷老师无法多给分。

2.答题思路混乱,没有层次,没有顺序,一句扯中方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没扯完有谈西方,仓促的胡乱交叉表达

3.表述不准确,答案是病句。

   样卷2:西方把自然事物看作是异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逻辑去分析它,剖析它,用工业机器去征服它、利用它。而中国古人则把自然视为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主体,有生命,有两性、有喜怒哀乐

    简评:前者是“西方”后者却是“中国古人”;后一句还有语病。

   样卷3: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关系是用联系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样的,天灾是人怒,人每一次感动,自然界就会有反应。西方人认为,身体之外的都是另一物,不是用身体,用科学去解决人与物的关系。

简评:答案内容不合实际,且又是病句

4.思想和思维有问题,不合情理,不合逻辑。

  样卷4:中医看病贴入对方的身体,以同样的角度去体会病况,西医则借助仪器,视人为看的对象。中方不同于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是科学,而是将自然看作同于自己的生命体

5.书写极不工整或字形过密,阅卷老不易辨识而且看的心烦;卷面上“苍蝇”“蚊子”很多,三四行文字,却有七八个墨疙瘩,影响得分。

6.答题错了位置,14题写到15题,有同学还标识了箭头,但电脑屏幕一次只显示一题的答案,标识有什么用呢。冷静、从容答题很重要。

 

一、15题评分细则

15.(4分)

1)因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2)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3)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4)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评分标准:四个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二点得4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

  15 平均分2.63(含零分)2.81(不含零分)0分卷6%1分卷7.7%,满分卷30.5%

十五题问题

1.不分要点作答,有的连分号都没有,密密麻麻的写满,影响阅卷老师心情。建议现代文答题尽可能分点作答,一来便于阅卷老师批阅,二来分点有利于思考从不同角度答题。

2.答题视野不开阔,不知道整体着眼,局限于一个文段,一个点,纠缠不清。兵法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纠结于一点,不顾及其它,难有高分。

  样卷1:舍弃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而体贴这种身体语言只有理解了,才能理解中国人“人我不二”“神美同义”“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与追求,才能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了身体的象征。

  简评:所有答案都集中于文本最后几句话,只是从一个角度答题。

3.不基于题干答题,自说自话,有的甚至另起炉灶,。

   题干是以“为什么……”来设问,一般情况,这种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接应问题答“因为……”但很多考生却没有接应题干的问题。

样卷2: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借此才能理解中国的伦理观,人生观,自然观,宗教观,还有古人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中国文化离不开体贴。

简评: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4、不合情理。

样卷:中国文化的语言是“体贴”,体贴是一种身体交流,若身体没有了,就无法进行交流了,所以,中国文化就是身体语言。

答题思考

1、答题要有检查意识,减少笔误,“天人合一”写成“天人合人”;“神美同义”写成“神同美义”,避免非智力和知识因素造成十分。

2、现代文答题要观点句和阐释句结合;抽象和具象要灵活转换。

3、一切从题干出发,题干是我们答题的支点,语言是杠杆,思维是灵活的调节器。问与答要紧密衔接(引导学生不要仇视考题,不要仇视命题人,设问者和答题者犹如棒球比赛中投手和捕手关系一样,其实是同一队的。命题人抛出的问题其实真心希望大多学生能接住,所以,答题首先要能接住问题,而不要自说自话)。

4、题目答不好,经常不是语文知识的问题,而是考生不通生活最基本的逻辑和最基本的情与理(礼)。通人情知人理(礼),方可答好题,方可使语文学起来真有语文味儿了。

 

 

 

 

选做题试卷分析(光明高级向志文执笔)

 

一、        答题及均分情况

选做文学类题共有10666人,实用类共20346人,比例为12。文学类题均分为8.49(含零分),9.6(不含零分);实用类题均分为9.37(含零分),9.96(不含零分)。

二、        答题情况总结

1、  答题得分意识较强,宁愿多写不愿空题,但有些学生错把简答题写成小作文,影响得分。

2、  书写较为工整,很少出现“芝麻卷”,但“麻花卷”仍有存在。

3、  答题不分点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一些学生有要点但只用分号分开,缺少序号,使得卷面混乱。

4、  文体知识、写作常识需加强。

5、  学生具备了看分找要点的能力。

三、        题目得分点

    16.(4分)

1:“她不停地向我眨着眼睛,反反复复地把右手吃力地抬起来又放下去。

“妈妈”反复地“眨眼睛”“抬手”向子女暗示:她想说话,有话要告诉子女。她不想再坚持了,她想去天国。这个动作细节,反映了妈妈对自己病情的悲观和不想继续拖累子女的无私母爱。

2:“为了确认妈妈的心思,我咬着牙向妈妈问”

“咬着牙” 反映了“我”猜测到妈妈“想死”以后,心中不愿意相信,嘴上不愿意说出,但又为了要向妈妈确认,不得不说出时的心理,表现了说话时鼓起勇气,体现了对妈妈的不舍和深深的爱。

评分标准:准确找出描写动作的细节,每处1分,共2分;能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且符合文意,每处1分,共2分。

 

17.(5分)

①文章是按照“妈妈”病重到病逝的写作顺序进行的,以墓碑上的文字作为结尾水到渠成,简洁自然。

②墓碑上文字的内容正是对整篇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情感的升华。

③以墓碑上的文字作结,充分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爱,感情真挚深沉,意味深远。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

 

18.(6分)

其一,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丰富,抒发至真亲情是主旋律。通过子女对自己未能在妈妈最后清醒时刻陪伴妈妈据进行深深的自责,期盼妈妈鼓起勇气,坚持治疗,妈妈去世后子女们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墓志铭,体现了对妈妈深深的爱。妈妈在最后时刻不想继续拖累子女,最后又听从子女的劝说,体现了无私又善解人意的母爱

其二,情感:这篇文章的情感丰富,有子女对妈妈极度的留恋不舍,对自己未能在妈妈最后清醒时刻陪伴妈妈的不停的自责,体现了对妈妈深深的爱。有妈妈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伤心和痛苦,但又不想继续拖累子女、希望早到天国的无私母爱

其三,形象: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我”的敏感与自责二哥的真诚直率,“我们兄弟们全都聚到一起把手放到妈妈的身上”,兄弟们齐心抚慰妈妈,并在妈妈去世后子女们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墓志铭,这是一群守孝敬长,懂得感恩的子女形象妈妈在最后时刻不想继续拖累子女,最后又听从子女的劝说,体现了无私又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

评分标准:“主题、情感、形象”任选一点作答。划线要点每答出一处,且有简要分析得2分,满分为6分。

 

194)

1)思想家对传统观念拥有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

2他们具有在批判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观念和新观念体系的能力。

评分标准:共两个要点,每答出一处得2分,满分为4分。

 

20(5)

1)文章的现实性很强,集中围绕“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的问题(专题性强),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度。

2采访者列举的人物具有典型性,所提的问题紧扣热点,反映了当代中国对大思想家的期盼。

3)采访者设疑引导,由浅入深,步步追问,层层深入。

4)受访者问题的回答针对性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分析具体而有深度。

5)受访者为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回答旁征博引,观点具有权威性。

评分标准:共五个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答出两个要点得4分,答出三个要点得5分。

216分)

客观上:当代生活要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更合适的土壤:思想交流所需要的更广阔的平台;前辈丰富的思想成果。

主观上:思想家的诞生仍然需要一些重要的助力:思想家个人的原创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能够学会与寂寞结伴。

评分标准:共4个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两个要点得3分,答出,3个要点得4分,答出,4个要点得满分。

 

     语言题答题情况(深圳中学刘艳平执笔)

 

22.平均分4.19(含零分)/4.38(不含零分)

第一小题

这道题看起来容易,但其表达的变式丰富,需要学生调动理解能力来准确解题,调

动表达能力来准确答题,所以这道“容易的题”难倒了不少学生。这种“看起来容易”,却难以得满分的题目是训练学生思维和技巧的好材料。

1)评分标准

只有一句消除歧义,得1分;两句均消除歧义,得3分。

例如:a.某人(或他、它等)不吃鸡了。  b.鸡不吃东西了。

2)补充说明:

a项意思的表达式可以是无主句,即“不吃鸡了”。b项意思的表达式中的宾语可以多样化,只要合理即可,如“米”“饲料”“虫子”等。

②两句均消除歧义,且表达准确,得3分。

例如:a.我不吃鸡了;b. 鸡不吃米了。

③只有一句消除歧义,得1分:其中一句表达准确,没有歧义,另一句仍有歧义;或两句没有歧义,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例如:a.他不吃鸡了;b. 这只鸡,它不吃了。(“它”可能是鸡,也可能是老虎。)

      a.我不吃鸡了;b. 鸡不想吃了。(b句仍有两种理解。)

a.我不吃鸡了;b. 这个鸡我不吃了。(两句表达的是同一种理解。)

a.淘气的小鸡闹脾气不吃东西了;b.鸡生病了,不吃饭了。(句子很可爱,可惜两句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

④两句都有歧义,得0分。

例如:a.鸡可以不吃了;b. 鸡不要再吃了。

a.    鸡吃饱了;b. 鸡不想吃了。

a.鸡,你吃了吗?b. 鸡,不吃了!

 

⑤增加词语过多,改变了愿意,得1--0分。

例如:a.鸡看到这么多人围着自己,吓得不敢吃;b. 这只鸡为了能顺利地产下蛋来,饭都不吃了。(1分)

a.鸡从来不吃自己的同类;b. 鸡是人类数万年来的食用家禽,吃不吃属个人口味。(0分)

a.食物没了,所为(错别字)鸡不吃了;b. 不但鸡不吃了,而且鸭也不吃了。(0分)

⑥关键的地方出现错别字或错误语法,扣1分。

例如:这只鸡不只东西了。(由于笔误,“吃”写成了“只”。)

       鸡不知饭了。(由于笔误,“吃”写成了“知”。)

       我不吃鸟了。(由于笔误,“鸡”写成了“鸟”。)

       鸡不吃饲养了。(由于笔误,“料”写成了“养”。)

有两位同学将“吃”写成了“口+气”。

第二小题

1)评分标准

按对联要求给分,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最后一字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①答出“望帝迷托晓梦烟”得3分。

②答出“望帝迷托晓烟梦”得2分。(“梦”为仄声,不合“仄起平收”的要求。)

③不满足“词性相当、结构相同”标准的得0分,如“烟晓梦”“梦烟晓”与“春心泪”不能相对,不能得分。

例如:望帝梦迷托晓烟;望帝烟晓迷托梦;望帝晓梦迷托烟。(0分)

④没看清题意,另起炉灶,得0分。

例如:一行白鹿上青天;陶潜梦回南山菊;望帝思念蝴蝶心。

⑤将题目中的字抄错了的,扣1分。

例如:“托”抄成“拖”,“晓”多加了一点等。

2)资料:王蒙改《锦瑟》

王蒙改的诗:

锦瑟蝴蝶已惘然,无端珠玉成华弦。

庄生追忆春心泪,望帝迷托晓梦烟。

日有一弦生一柱,当时沧海五十年。

月明可待蓝田暖,只是此情思杜鹃。

 

然后他又把它改成词:

杜鹃,明月,蝴蝶,成无端惘然追忆。日暖蓝田晓梦,春心迷,沧海生玉烟。  托此情,思锦瑟,可待庄生望帝。当时一弦一柱,五十弦,只是有珠泪,华年已。

 

最后他改成对联:

此情无端,只是晓梦庄生望帝,月明日暖,生成玉烟珠泪,思一弦一柱已。

春心惘然,追忆当时蝴蝶锦瑟,沧海蓝田,可待有五十弦,托华年杜鹃迷。

 

23. 综述:综述是综合叙述的意思,即把经过分析的对象或材料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叙述出来。它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概括和分类整理能力。从写作角度看,综述也是对众多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的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常用于人物介绍、会议记录整理、情况反映和活动汇报等。写作时,立足点要高,要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归纳、综合,提炼出观点,注意突出特点,防止面面俱到。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以下能力:①分类整理能力(数据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情况,两个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②抽象概括能力(概括数据,提炼观点);③推理判断能力(推理不同颜色的排序表达的含义)。这是难度较大的一道题,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平均分为2.15(含零分)/2.28 (不含零分)

 

1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共三个要点,其关键信息为:“城市间的空气质量有差别”,“未达理想值”,“重视环保,追求较高空气质量”。围绕三个关键信息点答题,即可得分。不苛求与参考答案文字一致。每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满分为6分。

参考示例:(1)广东省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PM2.5浓度值)存在差别(存在较大差别)。(2)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中间偏好的位置。或者答: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未达理想值(0-35微克/立方米为绿色)。 (3)广东城市环保、提高空气质量还有一定的努力空间。或者答:广东应加大对城市(尤其是PM2.5浓度值较高的城市)环保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

2)补充说明

①要点一:体现“城市间的空气质量有差别”。如用数据或颜色来描述城市间的差别,体现了学生对表格数据的正确理解,但没有提炼出观点,给1分。如运用了具有概括功能的词语,如“差异”“差别”“不同”之类的词语,给2分。

②要点二:概括“整体上的空气质量情况”。学生需要运用推理能力来提炼观点,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值是黄色等级,而黄色排在第二位,可见黄色不是最佳,也不是最差。在表述时可用“中间偏好”“未达理想值”“良好”“中等”“较好”“一般”“轻微污染”“不容乐观”之类的词语概括空气质量。因为这些词语比较接近真实的空气质量等级,又体现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所以给2分。如用“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优异”“非常好”,则推理不准确,不能得分。

③要点三:能提出问题或建议。这是隐性观点,如 “有改善空间”“需要改善”“进行治理”“重视环保”等,给2分。

3)答案示例

广东省的PM2.5情况为: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为35-75之间,有2个地区在0-35之间,有一个城市最为严重,其浓度为84,是广州竹洞。(用数据描述差别,1分)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从化和深圳为绿色,珠海、江门、肇庆、惠州、顺德、东莞、佛山为黄色,而广州为橙色,广州是这10个城市里颗粒物浓度最严重的城市。(用颜色描述差别,1分)

③深圳和从化提示为绿色,珠海、江门、肇庆、惠州、顺德、东莞、佛山提示为黄色,广州提示为橙色,全省多数城市浓度为中等,无浓度提示为红色的城市。(概括出“中等”,2分)

④深圳、从化能见度低,空气质量高;珠海、江门、肇庆、惠州、顺德、东莞、佛山空气质量一般,能见度一般;广州能见度低且空气质量差。(概括出城市间的空气质量差别,2分)

⑤广东省部分城市PM2.5浓度监测中,大部分城市浓度位于36-75之间,仅广州市竹洞为84,该监测表明广东省总体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正常,仅少部分城市不达标。(用数据描述差别,1分;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分;共3分)

⑥广东省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监测显示处于黄色等级,深圳和从化为绿色等级,广州为橙色等级。希望各城市环境部门做好工作,改善环境。(用颜色描述差别,1分;能提出建议,2分; 共3分)

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PM2.5浓度监测记录说明:竹洞空气污染较重,天湖最轻,其他主要市区空气污染为中轻度。目前广东省空气质量普遍不高。(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差别,2分;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分;共4分)

⑧广东省大部分城市PM2.5情况良好,其中深圳和从化监测记录显示两地PM2.5情况优秀,广州的PM2.5情况则不容乐观,应在近期进行环境整治。(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分;区分城市差别,1分; 提出整治希望,1分;共4分)

⑨广东省空气质量较为良好,除广州市竹洞为橙色提示外,其他城市都在黄色或黄色以下,而环境最好的城市当属从化市天湖,希望广东省环境能有所改善。(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分;区分城市差别,1分; 提出改善希望,2分;共5分)

⑩广东省PM2.5浓度值提示大部分为黄色,程度中等。深圳市和从化市浓度较小,广州市浓度最大,空气污染较严重。广东省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整体还有待提高。(概括出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分;区分城市差别,1分; 提出改善希望,2分;共5分)

 11PM2.5是大气可入肺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据监测,广东省部分城市PM2.5浓度大小不一,多处于36-75黄色提示区内,情况良好。但广州、肇庆等地较严重,应引起重视。(三个要点相对准确,6分)

12.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将浓度为0-35微克每立方米为绿色,36-75为黄色,76-115为橙色,116以上为红色,是PM2.5浓度监测记录。(审题错误,答非所问,0分)

 

语用题教学建议

①强化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认真细致地看题的能力;准确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理清题目构成要素和答案构成要件的能力。

②语用训练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语用题是一块试验田,新的题型不断出现,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应对。

③强化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

④答题要打草稿,要检查。12分是很多的分数,要写的字不多,用一些时间打草稿是值得的。回头检查,可避免出现失误,尤其是错字、错句这样的硬伤。

 

 

 

 

 

 


最后更新[2012-4-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