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读(第二十一期)
《教师自助自主培顺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4年2月23日
给教师的新建议
郑杰
最近有一些电视广告的镜头很刺激我;广告商们纷纷将刻板、机械的形象附于教师身上,男教师一脸苦相,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女教师则远离了“可爱”在她们身上寻不见温柔,也没有灵性。
没有人对广告中的教师形象提出异议,可能广告商原不就要以教师的古板来衬托孩子的天真和活力、如果孩子代表太阳,代表美好,代表灵性,代表未来,那么不经意间,广告已告诉普天下人,教师是那么阴暗、呆板,是已经落后的一群,对此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广告中因有了教师形象,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可能在历史上教师更多作为悲剧人物,没有想到现代的教师居然成为戏剧人物。教师成为戏剧人物正是教师真正的悲剧。教师并不乞求形象高尚,但也不应该被嘲弄,也许该让教师成为普通人。
成为普通人很不容易。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或许自我感觉很神圣要让自己成为仰望的对象,成为一个传教士、布道者,这样就不是普通人了,神圣的人都是替天行道的,行道的过程中是没有个性真实的,长久之后教师就忘了自己是谁;而和所扮演的角色和而为一了。有人居然把教师腔调和职业病带回了家中这更可怕。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他们不愿意被大道理所蒙蔽,他们要活出自己,自己来体验。他们不欢迎讲大道理的神圣的教师,他们喜欢有些小心眼,有时犯错误有时候不高兴哭了,有时很高兴忘乎所以的教师,他们喜欢有血有肉的人做他们的教师,越是这样的教师,学生才越会亲近。
当然教师真成为普通人也是很危险的,危险在于学生会不怕你了。人对遥不可及的东西总心怀恐惧,教师一本正经的样子的确有震撼力,可一旦去掉面具,露出真实的面孔,学生便不再怕你。但是否想过原本教师就不应让学生怕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尊敬,一旦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照样可以“摆平”学生,而且可以“摆平”学生的一生。
这样的话,教师就不会成为悲剧人物,悲剧人物被人同情而不是被尊敬;教师也不会成为戏剧人物,喜剧人物被人轻视而不受尊敬。
教师要成为受全社会尊敬的职业,提高收入不是惟一方法,重要的是为自己添上一种力量,不是暴力回阴谋的那种力量;而是靠道德、学识、才华、能力积累起来的力量。
愿教师走出悲喜剧,成为普通人,普通的受人尊敬的人。
要富有情趣
教师的天分让我从做教师的头一天起就在营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我觉得教育的存在本身就是“乌托邦”,教育的价值在于有某中理想,或建立起某中理想来传递精神的火把。因此,我名知自己身处于“乌托邦”之中,工作起来才格外凭兴之所至,感觉格外有情趣。如果要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有时小孩子真可以成为大人的教师。小孩子生活中;一切都是游戏。你叫他用功读书,他就会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他不会一下子想到读书用功和祖国、民族、人类命运的关系,他甚至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学习呢。他的外部世界与他的内心世界是统一的,如果小孩子肯自觉坐到书桌前苦用功,好玩是他的全部理由。而大人们多半采用强制手段逼孩子读书,这种强制手段真是无奇不有,甚至 是变本加厉,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读书在小孩子看来实在并不好玩。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强迫读书这件事上,教师和家长是合谋的。
我们再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工作得很好,那多半是觉得好玩。但如果工作很好,并觉得好玩那一定有一种强制力在支持你,这种力量可能来自自身担心下岗、好胜心、普及:也可能来自外部;严格的管理监督,竞争激烈;领导很凶。教师觉得苦恼往往是因为自己并不觉得教师好玩。
教书怎么会好玩呢?每天上下班,教一班教不会还经常惹麻烦的学生,领导还要让你完成这完成那,没教好还要挨批评,怎么会好玩呢?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那就要向学生学习了因为孩子总是将大人看起来没什么好玩的东西搞得很好玩。这种将不好玩的东西搞得好玩的天性,就是情趣。
只不过成人太过于现实,太将分数、纪律等东西当回事了,看重了结果,却淡忘了过程所以好玩的东西也不好玩了。教书之所以好玩,完全在于过程,教材好玩,学生好玩,教室里很好玩,教学方法、策略很好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之类的很好玩,好玩在哪里,好玩在别具一格,好玩在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学工具都在你――教师掌握之中,你只需认准一个目标,把学生教好,其他都是好玩的。在玩中往往有很大的收获呢?在玩的时候,你完全是自主、自由、自足的,外部世界与你的内心世界台和而为一,你便达到了孩子所能达到的忘我境界。此时,工作不再上工作,即使天天加班也不苦了。
如果会玩了,你就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如果不会玩,那么或许你很乏味,过许你要当心已经被某种东西“异化”了。
其实一个有情趣的人,他会设法让质朴生活富有情趣。如果热爱生活:又善于发现,学校真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