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教育视野
>
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常州陆炎:读《尤立增讲语文》》
出处:语文为驿——常州陆炎随笔 阅读次数:13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州陆炎:读《尤立增讲语文》
读《尤立增讲语文》
(2011-05-05 )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2c83d0100tdz3.html
《名师讲语文》一本本的往下读,激动的感觉会减少,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语文一途本没有那么多的新理论、新模式。
尤老师在书中主要介绍了“转化教学论”。我认真的拜读了一下,比较实在,讲的都是日常教学中应该抓住的“常态细节”。尤老师说,“转化”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根本,这句话倒也不错。
但我依然想,这也只是个“名称”的问题。
群里聊天,曾说,语文教学,就像一个个的岛屿,每个有所追求的语文老师都想成为岛主,但现状却是,这一个个的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孤岛,彼此没有连成一片,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给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穿上理论的外衣,有的语文大家实在是有些匆忙,因为你实在没有太多丰富而实在的内容。
语文课堂若要前进,需要的固然是“不同”的声音,而且应该是充满建设性的,不是“改头换面”出来迷惑人、忽悠人的。
理论最怕衍变成模式。
语文报社桑建中说,我反感模式。
又有很多人说,模式是好的,只要不是模式化。关键是在中国的土壤上,模式和模式化之间的距离太近了。
依然,很多人喧扰一片,讨论是不是该进入后模式化时代了。
忽然想到程少堂的“文人语文和匠人语文”,有生命化教育为基点,有文化的视野为基点,我们的语文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研究模式吗?
读《尤立增讲语文》,更多的是尤老师的“常态化”,就跟我身边很多的敬业的老师一样。
尤老师也在书中展示了很多他自己所写的文字,譬如诗作,还是蛮有些味道的。
读程少堂,读的是妙与趣,是语文老师的洒脱、旷达、浪漫,充满幽美深邃之感。
读李海林,读的是严谨与理性,是语文老师的治学态度,是对深度的追求。
读余映潮,读的是勤奋与淡泊,是语文老师的事业心,是亦追求精致工整的课堂结构。
读黄厚江,读的是本色,是面对学生的随和和真诚,是一道家常菜。
读邓彤,读的是生态与素淡,学会了精读亦是语文老师的更高要求。
读尤立增,读的是稳当和专注,亦不失语文老师自身对文字的热爱和呈现。
最后更新[2012-5-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