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鹏城
——听二高语文特级教师何泗忠老师公开课小感
深圳市翠园中学 宋伟丽
如果说,充满诗意的人生才是无憾的人生,那么,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何泗忠老师的人生就是诗意浓郁的无憾的人生。他的诗意不在湖光山色间,而在书海笔耕里,更在他精心酝酿的一堂堂语文课中。
在深圳,引起轰动的公开课不少,但如何特般引起热议的课不多。
在我看来,何特的课就是一把火,一把融化我们内心坚冰点燃我们苍白思想的火。
也许火势过于凶猛,也许火焰不够婉约,但这绝对是一把烧得旺旺的能催生人激情能复活人思想的神圣之火。
听何特的课就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一种美的享受。
他往讲台上一站,动情的朗读,投入的表演,可爱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就是一堂课。所以,阵阵如潮的掌声不绝于耳也在意料之中。
他的授课内容“作文升格”是不易讲出笑声的,但他的课却自始至终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有会心的微笑,有朗然的大笑,学生在一颦一笑间悟到了写作的要义,老师在笑意盈盈中获得了讲课的妙理。为何?
这来源于何特那极富感染力的真性情。人说“字如其人”,我们不妨说,“课亦如其人”,课堂的设计理念,课堂的每一个流程,课堂的种种细节,其实都是一个教师气质与魅力的综合展现。何特本就是一个多年来一心埋头做学问不在人际是非上浪费自己精气神的人,所以他的性情保持了可贵的单纯可爱的一面。尽管已过不惑之年,但他的真淳可爱依然流溢于眉宇谈吐间。课堂上,他声如洪钟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多样,同样富有感染力。何特的课堂状态如大江东去,气势雄浑。而有时,恍然间他好似把我们带出了课堂带入了话剧的表演现场。从学生和老师流畅的对话中,从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明快的笑脸中,我们看到了何特人格魅力迸发时的辐射效应。
课堂的成功离不开何特的真性情,更离不开何特匠心独运的构想。
讲作文以古诗引入本就罕见,以一个文人有趣的探问引入就更出人意料。一上课,先声夺人,何特做到了。紧接着,他又从自己投稿经验说开去,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考场作文要投阅卷老师所好”的意识,更让学生为老师的勤于笔耕而感动。正在学生叹服于老师的勤奋多才时,何特又给了学生新的意外——自己曾经的作文是多么惨不忍睹。课堂行至此处,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已完全拉近了,学生已完全融入课堂。显然,这个设计其实只是一个假托,其真实性,我们无须求证。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是否被完全调动,学生是否全情投入到了作文的升格思考中。毋庸置疑,何特的这个新巧设计是成功的,在他的循循善诱之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表现已有目共睹。巧设悬念,层层设伏,好一个“狡猾”睿智的何特!
课后老师们反应的热烈是空前的,多是赞美叹服之音,间或也有批判质疑之声。批判的角度多集中在所选升格后的范文并不典型,不能给优秀的学生以最佳的示范。但这次授课的基调是面对大多数程度中下等的学生,那么,这种不同意见显然忽略了本次授课的基本目的。
还有的认为课堂虽然热闹生动,但却遗漏了一个教学重点,即指导学生如何围绕材料深入地论证。论证,这的确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但我相信,若时间充裕,何特定能将这一难点讲得透彻实在。
完美无憾的课堂只是一种理想,虽不能至,吾心向往之。
能够在教学生涯中听到一堂如何特这么畅快淋漓的课,不失为一件幸事!
上课的确是一门艺术,上出好课不仅仅需要灵动的艺术精神,更需要如何特般不间断地积累和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