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语文味
——听程少堂老师讲《锦瑟》
来源:秋水无尘的日志: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537&do=blog&id=522100
程老师一直倡导的是语文味,语文味到底如何?听程老师这堂《锦瑟》,略懂。
程老师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导入,谈到“尽管听不清楚说什么,但很有味道。”当时心里就想到了《青花瓷》的词,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烟雨图,朦胧细腻而又充满期待、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程老师没有说,但我在想。紧接着程老师谈到了苏州评弹,一句也听不懂,但是却很有味道。艺术作品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是。
然后带领学生诵读了几首李商隐的经典诗歌,如:相见时难别亦难;君问归期未有期;昨夜星辰昨夜风;荷叶生时春恨生。说实话这首《暮秋独游曲江》以前我真的没有注意过,跟着程老师ppt小声的读了一遍,就爱极了。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有情致,有味道,有意思!回来后百度出来细读,更爱了。荷叶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已成。身若长在,情便长在。怅望江头,独听水音。意境与情绪,黯然而生,悄然而成。拍案!
书归正题。
呈现经典诗歌以后,导入“天下第一朦胧诗”——《锦瑟》中国诗歌的“四个代表”。
展示了学生提交的问题,与广州自己的学生提交的问题做了比对。告诉学生《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做大的一首诗。用季羡林、梁启超等人的话评价了李义山的诗歌特点。告诉孩子们,要意会诗的朦胧美,但不要企图弄懂这首诗。“语文课有时越学越糊涂,数学课须越学越明白”——程老师语。然后,介绍了李商隐的悲情一生,及一些轶闻。如:牛李之争、白居易愿死后为义山子、白居易请李义山写墓志铭、对后世西昆体的影响、元好问的“佳人锦瑟怨华年”。“一千多年来,李商隐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若令举一首诗为中国诗之代表,可举义山《锦瑟》,若不解此诗,即不解中国诗!”课到此处,学生胃口大开。
这首诗美在何处?学生谈的自然浅近。于是,语文味的第一美出来了:语言文字之美。音频的男声、女声朗诵,给人以韵美。程师择一嗓音黯哑男声试之,不断点拨,终出味矣!反复吟咏,逼人差点泪奔。我相信,我此时此刻与李义山是通的。
老师通过王维的《相思》、杜牧的《清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讲了韵脚的开口、闭口程度及阐发的情感。谈了《锦瑟》的韵脚开口不大、也不小,那么情感呢?自然是既不过于含蓄亦不过于外露。又析字形之美,细腻!
二美——《锦瑟》文章之美。
言之有物——思想情感充实;言之有序——好诗是不讲道理的。1+1=?是科学;1+1=2是数学;1+1=3是文学。
三美:《锦瑟》的文学之美
言之有味(味美)
想象之美(幻美)
语言有汉语的魔力
程老师用了王蒙改写的七言、长短句,感叹王蒙之际,更叹义山。
四美:《锦瑟》的文化之美
吃饭排队叫文化,猪没文化不排队。
呼唤和被呼唤的是很难应答的——知音难求!
虽然我记得简陋,但至此可不难看出,程少堂老师所倡导的语文味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