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信息时代的“煎饼人”使社会创造力减少》
     阅读次数:97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信息时代的“煎饼人”使社会创造力减少

 

  如今,随着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薄而大。这样的人被称为“煎饼人”。

  有人认为,“煎饼人”就是谚语中所说的“门门通,门门松”。也有人认为,是社会在默默地驯化年轻人成为“煎饼人”,现在“什么都知道一点儿”的人才吃得开。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024人参与),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一知半解的“煎饼人”。受访者中,80后占51.9%,70后占25.2%;62.1%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5.1%的人在读大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

  “人们常开玩笑说,‘百度一下,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谷歌一下,你就知道得太多了’。”上海某培训机构职员曾柯觉得,现在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发达,不少人都懒得深入思考了,因为上网一搜便知“天下事”。曾柯每天都会上网看各类新闻,但他只是“知道而已,并不会深入探究,确实如薄而大的煎饼”。不过周围同事都觉得他懂得多,喜欢和他聊天,这让他很有自豪感和存在感。

  深圳市公务员巩固发现,如今一些聚会快变成微博八卦播报了。他不久前到北京出差顺便和几个同学聚会,“他们都热火朝天地聊微博上的事情,我觉得很无聊。想聊一下大学时我们都很喜欢的散文集,寻找久违的感觉,却被同学们奚落了一番,我好像成了老土的代表。”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因为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了,聚会基本上都是浮于表面的聊天打诨。有时为了有话说,都使出浑身解数网罗天下事,热闹成了一群人的孤单,有些关系也在这种浮夸的形式中疏远了。”巩固说。

  调查中,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煎饼人”,27.7%的人承认自己就是“煎饼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带来的社会浮躁。人们忙于逐利,很难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同时,商业原则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以酒为媒介的商业性交往中,人们需要更宽泛的话题来维系关系。

  “教育制度畸形也导致不少年轻人缺乏独立和深入思考能力,成为‘煎饼人’。”谢遐龄说,目前中小学还是应试教育为主,不少学生读课外书和发展特长被称作“不务正业”;不少大学又是“放羊”式教育,很多刚刚脱离应试束缚的学生,找不到方向,精力都被分散了。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星表示,“煎饼人”的出现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上网释放压力,在网络信息的洪流中,不少人“随波逐流”,只关注最热最新的消息,这也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54.1%的人首选“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53.9%的人认为原因是“各种信息渠道发达,获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指出源于“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和深度思考能力”;30.0%的人表示原因是“虚荣心作怪,懂得多有面子”;28.8%的人觉得原因是“社会上专才不吃香”;20.4%的人认为源于“人们爱好庞杂”。

  54.5%的人担心“煎饼人”增多会使社会创造力减少

  山东省济南市某国企职员翟伟晨自称“煎饼人”,他感觉生活都被网络占据了,自己变得不求甚解。在工作中,领导交给的任务他总会上网去搜索,不过很多时候还得自己拿主意,白白浪费时间;下了班回家也泡在网上,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很怀念几年前没有网络的日子,有空时会读书,现在网络带来了搜索便利,也带来了惰性,自己不想思考慢慢也就得过且过了。

  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王丹说,她和周围很多同学都是经过高中的“题海战术拼杀过来的,只会考试,没什么兴趣爱好”。上了大学后,大家对什么都好奇,又发现要读的书太多了,专业要学好,英语四六级要过,经济、法律、文学、历史要懂得点皮毛,时尚的潮流也要跟上。于是很多人选择“多快好省”的办法解决问题,把一些“前辈”总结攻略搬过来,就等于学习了,大家都成了一张张“微型煎饼”。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担心,现在旅游有各种“攻略”,写诗有写诗软件,即使是成功,也有励志书来告诉你如此这般即可简单复制。如果大家都选择“拿来主义”,在这样的惯性下,会不会影响社会创新? “煎饼人”越来越多会有什么影响?调查中,54.5%的人担心人们思维趋简单化,会使社会创造力减少;51.5%的人认为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浅薄,不利于文化传承;48.7%的人担心会加重社会浮躁之风;33.1%的人担心人们趋于浅交往;25.2%的人表示会使青年人过分沉迷流行文化。此外,也有36.3%的人认为“煎饼人”知识面广阔,可以快速判断各种信息。

  通才也要有专攻,“煎饼人”很可能耽误了大好青春

  当被问及愿意做“煎饼人”还是做专才时,曾柯觉得做一个“煎饼人”挺好,随时能用四处搜集来存在脑子里的小知识“hold”住在场的人。“不过,有时也会碰上识破我的‘高手’,被鄙视的感觉很难受。所以我决定以后不能只求全,不求专。尽量在知道的问题上多加深入吧。”

  调查显示,50.4%的人表示愿意做专才,也有20.7%的人愿意做“煎饼人”,28.9%的人不太确定。此外,37.3%的人认为做“煎饼人”弊大于利,20.0%的人觉得利大于弊,23.6%的人认为旗鼓相当,19%的人表示不好说。

  安徽警官学院青年教师周美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考了8个证书,却在求职时屡屡碰壁,“很多用人单位说她‘样样通’难免‘样样松’,认为她在这些专业领域都不能做到深入,怕她胜任不了工作”。

  周美认为,社会既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但通才也需要有专攻,如果年轻人只做纯粹的“煎饼人”,很可能耽误了大好青春,“我相信人才观的更新和社会上日趋成熟的用人观会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现象。”

  人们对“煎饼人”有什么建议?68%的人认为应把广博与专业相结合,一专多能;56.4%的人指出要沉下心来多读书和思考;48.8%的人认为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2%的人认为应该增加人文历史方面书籍阅读。谢遐龄强调,为避免“煎饼人”增多,国家应继续加大力度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学校应该鼓励青少年多阅读,增加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他指出,很多人都担心网络助长青少年浮躁浅薄,其实罪不在网络,关键在于教给青少年怎么使用它。


最后更新[2012-6-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