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读(第二十二期)
《教师自助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4年3月1日
给教师的新建议
郑杰
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最近学校在建构“校内人才市场”,为获取必要数据,共对94名教师随堂听课540余节,听课之余,评议组老师在私下里说,有些课坐在低下听,简单忍不住要打瞌睡,太索然无味了。
在我当教师的时候,我最受不了的是监考,那时我将监考视作“坐牢”,想想把牢底座穿的滋味,实在生不如死;当了领导干部之后,实在不愿意听课,坐在课堂上常常走神,心中焦急万分,办公室一大堆文件、票据等着处理,那么多人等着面谈,而我却在这里枯坐着,让生命一点点耗去,实在心有不甘,有时候,出于职业需要和基本礼仪,我们都不得不忍受一些难以忍受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要忍受学生不争气,忍受家长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忍受领导乏味而超长的训话,忍受办公室5同事的唠唠叨叨喋喋不休,没办法,忍着点吧,好在自然心动、记忆深刻的课总不太多,因此,每逢听课,心中总带着极低的期待,生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听课而有时要受到“折磨”,我似乎与评议小组的老师们心有戚戚焉。我们到底喜欢听什么课?什么样的课令我们难忘?
在评议中,评议组教师罗列了一批教师的名单,对他们的课交口称赞,甚至还能回忆起这些课的细节.我不否认,我们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前精心准备,教学中的各环节也很合理,重点难点也抓得准,知识讲解方面更是无懈可击.但这些课怎么就那么“味同嚼蜡”,他们缺点什么呢?
今天和太太一起逛街买衣服,商铺里塑料模特身上穿着的一件夏衣吸引了她的眼光,式样不错,可又不完美,她在犹豫,我也反对.正商量着举棋不定,从试衣室走出一位“女士”,太太买下了这件上衣.出了店门,我心中琢磨着,同一件衣服,在模特身上不那么令我心仪,换了人却别有韵致?原来,模特不缺容貌和身材,从这点上说,模特是无可挑剔的,但你不会对模特印象深刻,因为它们有人的“形”却无人的“神”.当一堂课,看似什么都已齐备,缺乏味无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着堂课没有“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这是用科学无法确切定义,也就无法复制的东西,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之中,将所有人的新紧紧地抓在了一起,令人无力挣脱,只有驯服,直到下课,尚意犹未尽。古人所云“得意忘形”,洋人之所谓“场”或“气氛”,我以为非“精、气、神”莫属了。而一名好教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程序,同时还有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神妙的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
教师带给课堂、“精、气、神”,说是玄妙,其实亦未是。如果日常练好两个功夫,则经年必成。
一是每堂课不仅带着“智力”、“体力”,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躯壳,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龄,忘了功与利,你“思无邪”你的“心”就那么真切地坦荡在孩子们面前,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啊,是那么富有魅力,它使你的语言、举止都超凡脱俗起来,凡是忘我的超脱凡俗的都会产生力量,由不得学生不随你遨游天外。
二是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学习与体悟如果是自觉的超功利的行为,那么就会成为你人生的修养的“法门”,你会非常通畅;学问的通达与为人的练达;你会非常的厚实,在你身上个性化地聚集了“真、善、美”你便“神形兼备”,浑身闪耀魅力的光彩来。
教育需要科学,但教育仅靠科学是没有力量的。如果有我们本土化的教育原创性贡献,我想,其源头也将取之于奇妙的“精、气、神”。
爱惜自己每一根羽毛
有一句俗话令我印象深刻:“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由此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教师。我们这个行业的,也许“金杯银杯”重要的。如果我们将自己放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去“观照”,金或银都会随时光流逝而褪尽当时的华光,只有“碑”,无论什么“碑”,却屹立不倒尤其在人们的心中屹立不倒。
教师的职业劳动有很大的特殊性,特殊在我们一直缺少简单易行的评估体系来对老师的劳动作出最终公正公平的评价,分数的绝对值不足以完整评价,靠听几节公开课或随堂课也不能完全定论,看教师发表论文数量更是荒廖。因此,在我们在教师时,更倾向于亲身感受教师,并在好多好多人亲身感受到了你的精神、气质、态度、水平等等可感而绝难量化的东西之后,形成了好多好多人对你相对一致的评价,在好多好多人里,包括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们的家长,如果这些人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那么这意味着你很好的口碑,比金杯银杯更宝贵的口碑。
那么口碑是什么,口碑是你这个商品的品牌。假设你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你要买空调,你到了电器商厦,在那么多牌子令你眼花缭乱的品牌面前,你买哪一架呢?我想去除价格因素外,你当然会选择你心目中的名牌,为什么选名牌,因为名牌比较靠得住,你相信名牌代表了这个品牌的质量与服务,名牌是一种保证。那名牌是如何形成的?名牌首先要质量好,但更重要的是,名牌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商家通过媒体发布名牌形象,顾客使用下来觉得好,自然就相互介绍口口相传了,据说有96%的消费者购物时不去研究产品的具体的技术指标之类的东西,而是听别人介绍。
教师与空调如果都作为一种产品,相比之下,人们一般可能更容易对空调质量作出评估,而对教师劳动的评价却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教师的“品牌”比空调“品牌”更具有决定意义。所以,你看是不是教师要比其他任何行当都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羽毛呢?而且,如果你打算一生从教,那你就得做好时刻保护你的每一片羽毛的思想准备,否则,你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瑕疵而贬值。
既然对教师而言,口碑是那么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在别人口中和心中树起一道“丰碑”呢?我想,办法有很多,道理却只有 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一要做受人欢迎的人,首先是知识丰富,我们都是教书的,而心中居然没有书,这是不可想象的,人们总是天然地本能地敬重那些博学之士,如果有三种人都受人羡慕和敬爱,一是博学的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有钱人,你看人们更敬重谁?更持久地敬重谁?更真实地从心底里敬重谁?苏格拉底说:“在所有的事上,凡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的谴责货物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当努力对你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
其次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对教师而言,只要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会有好的口碑。我们有时可以容忍一个平庸的人,却不能容忍让人不舒服的人。什么样的人是让人欢迎的呢?我想,这种人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
第一是热情,人们喜欢热情的人,因为他们为烦躁的贫乏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活力,他们制造欢乐、化解矛盾,他们使冰冷的办公室充满生趣,他们身上总是有一种积极力量,使人们愿意疑聚在他周围。
第二是真诚,与真诚的人交往可以不设防,因而格外轻松,人心隔着肚皮,有时却咫尺天涯,而真诚却开出连接两颗心、两种思想观点、两种个性之间最短的路径。
第三是善良,我理解的善良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的人特别能为别人着想,尽力去为别人去做些什么 ,表面上看似乎吃亏了,可实际上他获得的回报将更多,善良的人善良地揣摩别人,因此,善良的人自己活得轻松,善良的人善良待别人,因此,总是受人尊重和欢迎。
第四是宽容,如果说善良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宽容就是“已所欲亦勿施于人”,这是一个无限多样,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可以欣赏统一一律,但更要学会欣赏差异,我们能欣赏与自己的秉性不同的人与事,我们可以不同意,但我们必须欣赏,那么我们就学会了宽容,人们愿意和宽容的人在一起,是因为宽容的人不挑剔,人们不喜欢被挑剔,如果学会了宽容,那么也就学会了尊重。
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定是受人欢迎的热,受学生欢迎,受同事欢迎,自然也就是受领导欢迎。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就有了好口碑,也就成了名牌,你在劳动市场上就有了竞争力。
教师要拥有精神空间
有一个事实在全世界大致相同: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在恭贺新禧时不太习惯于说“恭喜发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有许多条规定都限制了教师的发财,因此,教师的工资一般都仅略高于民众的平均收入。这样的限制使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上来获得尊严。
这就将教师工作的目的与其它职业区分开来了。教师从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使得这一行并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获取胜。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善、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捶打着教师的身心。
但教育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呢?一定有的,否则教育的继承性将要受障碍,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新”生之于“旧”,现在的教育从旧的教育中来,之中一脉相承的是古老的而永恒的东西,使教育成为教育而不变异为其东西.因此,学校大楼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而教育的目的与本质依然如故.
那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也就是不同于无机世界的机器或其他生物体的东西.人区别于无机世界和其他生物体的要素显然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这精神世界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构成精神世界的品质不仅使人与其他物种终于区分开来,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显著差异,人便有了精神上的贵族与乞丐之分。
现代化的一个标准就是人的一部分技能被机器替代的程度,如人的行走因为机器而加速,人对知识的记忆因为电脑而成为多余,甚至人的一部分思维如运算也被机器承担下来,现代化是人类的福音,但机器的被过度使用已经侵害到“人性”的领地,如人的情感因为人类过于舒适的生活境况而磨平,现代人的麻木与冷漠,人的个性因为时尚追求而丧失,便是人为现代化付出的代价之一,商业的霸权使人自觉成为奴仆。一旦“人性”的本源---人作为生物的基本习性受到损害,那么人所主宰的世界也将不得不受毁灭性打击,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代化的报应,而人之生物性也受到同样的报应,那实在是人的悲剧性结局了。
因此,学校作为人类精神的火把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独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知道精神的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魔掌之下。
愈是如此,教师几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功底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己定额精神空间就显得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