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高考信息
文章标题: 《省教育考试院“晒”今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次数:126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省教育考试院“晒”今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


    昨日,省教育考试院“晒”出今年我省高考作文中的“优秀作文”。据了解,今年高考作文中高分明显减少,而低分段作文比例比往年高。高考语文阅卷作文题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妙云表示,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今后中学语文作文“教什么、怎么教”应当值得反思。

今年语文高考平均分暴跌 ,  据说平均分91点多,评完卷了,今天上午总结了,作文平均:37.8分, 具体说:平均91.8分,作文均分37.8分。与去年全省平均103点多,相差10多分,这样的忽上忽下,令人不安。

满分作文不到15

“今年高分作文明显少了。”据一位参与阅卷的老师介绍,今年语文作文“一评”或“二评”时,曾有15位老师给出60分满分。“但今年‘三评’的作文特别多,到最后,满分作文就没那么多了。”陈妙云说。

今年高考作文平均分37.8分,比去年降低。陈妙云介绍,阅罢考卷,语文作文呈现两大特点:首先,低分段作文多于往年,“20分以下作文今年占2%,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高,去年不到1%”;其次,高分段成绩也少了,今年50分以上作文只占0.8%,“连1%都不到,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陈妙云透露,今年20分以下的作文大都是没写完的,考生获低分主要分为几类:要么什么都不写、交白卷;没写完;或者完全跑题。

“作文教学太功利”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是自2007年全国分卷以来,首次采用新材料作文。给出两段“理想生活年代”的材料后引出写作范围,但没有给出明确的题目。

“今年的作文并没有超纲,但题型一变后,考生就手足无措了。”陈妙云认为,今年高分作文减少、低分作文明显增多,一大原因是题型变化。原来“标题+导语”的作文题型考了很多年,平时在备考时都按照这个套路训练。据许多参与阅卷的中学教师反映,由于平时没有训练过这种文字材料,对材料如何阅读、处理,不同观点的材料是孤立看还是联系起来,很多考生并不清楚。“这反映出老师没有全面按照考纲训练,平时的备考只是为了应试,太功利;另外,没有训练就不会,也反映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很不够。”

陈妙云表示,今年语文作文要求学生下笔时,要结合自己的思考。由于没有明确的题目,考生事先准备好的开头、材料、结构派不上用场,在高考时学生思考不够丰富、平时缺乏思想积累等缺点得到集中暴露。这些最终反映了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大量存在应试、功利的现象。“作文是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思想成熟、文字清晰的能力。”

 

优秀作文一:

生不必逢时

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逢时”,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

生不必逢时也。若君以为,生于乱世则遭难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则高枕无忧,则君将悔矣。有言道:“乱世出英雄,”造就英雄伟才之因非时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若有才,终将有用武之地,英雄不问出处,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论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时地利也。

泱泱中华,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非他国能及。汉赋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皆因各朝文化之异,各时有各时之精华所在。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终成大事。

有名言如是:态度决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惧尔生存之境,则使尔因惧避世;心,若能坚则无论尔于何时何地,亦不会轻言弃语,纵生不逢时,尔不自弃,自当有所作为。埋怨无用,哀泣无用,是不能就我我就时,方为真理。有心,坚若如此,又有何惧之?

姜太公苦等半载,白双鬓老去华颜,亦磨不去其雄心壮志,故其等来文王,最终成百家之宗师,皆因其心坚。太史公历宫刑之辱,亦不因时而弃,终留无韵之离骚之史记于世,其皆因表心坚胜于时势。

集上文之所述,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纵时不就我亦应由我就时,以心坚而成大事,不甘认时任命,甘让己生碌碌无为,此乃弱者所为,余鄙之。(雷雨粤考宣)

     优秀作文二: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最后更新[2012-6-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