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张丽钧:让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
     阅读次数:88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丽钧:让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

让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

张丽钧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16日   03 版)
 

    读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十分欣赏里面那个种树人。他将小树苗栽进土里之后,就开始模拟老天下雨的样子浇水,有时隔三天浇一回,有时隔五天浇一回。他不想让桃花心木摸到规律,生怕它因此生出“依赖的心”。有时,他甚至不惜让树苗干渴,“狠心”地辜负着它的期待。他的用心十分清楚,那就是,让桃花心木的根学着自己去寻找水源,因为只有这样,它的根才可以扎得深、扎得远,才不至于被狂风、干旱掠走了青绿,才可能长成供人仰视的参天巨木。

    如果我们把种树人唤作“狠心人”的话,那么,在他的反面则站着一个“好心人”。这个“好心人”的心是棉花糖做的。当他看到一只蝴蝶拼死破茧,他不忍了。他想,那么柔弱的一个小生命,怎能扛得住从蛹的小孔中挣扎而出的痛苦,不如帮帮它吧。于是,他找来了剪刀,好心地帮助蝴蝶将孔洞剪大。蝴蝶得了外力相助,很顺畅地就通过了那个“鬼门关”。但是,由于翅膀不曾通过用力挤压而充血,被救助的蝴蝶彻底丧失了飞翔的能力。

    第一个人因深谙植物向水性的特点而智慧地“虐树”,第二个人因深怜蝴蝶的死命挣扎而聪明地“剪蛹”。在太多人心中,智慧即等于聪明;其实,智慧与聪明之间,是永远不可能画等号的。

    我不知道天下父母是否从这两则故事中读出了自己。你是(或接近)他们中的哪一个呢?

    在大连海边,我看到了这样一座雕像———孩子初见大海,脸上写满惊异;孩子的母亲则背向大海蹲下,为孩子系着松开的鞋带。应该说,这是一座构思巧妙的雕像,它运用了“婉曲”的手法,描摹出了孩子眼中大海的壮阔奇绝。但是,我却在这个场景中温习了太多母亲“爱的习惯动作”。我有个朋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坦然蹲下来为儿子系鞋带。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学着系呢?”她说:“他笨手笨脚的,系一个鞋带需要老半天;我给他系,三秒钟搞定!”我说:“你要为他系一辈子鞋带吗?孩子系一个鞋带需要老半天,那是因为你残忍地剥夺了他自己系鞋带的权利。如果你给他机会,他系好鞋带的时间一定会越来越短,甚至打破你三秒的记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每一次你都贪图方便,强行为孩子代劳———他的笨手笨脚,是你一手打造的啊!”

    据说一个化学教授选择研究生时,一定要亲眼看他点燃、熄灭一次酒精灯;而许多人恰恰就是在这一关上被斩掉的。我想,一个长到十来岁了还“幸福”地被妈妈抢着系鞋带的孩子,他的手,比脚灵活不到哪儿去,点酒精灯时不引起火灾就得念阿弥陀佛了。

    我发现身边热衷“剪蛹”的人可真多啊!他们离那个智慧的种树人实在太远了。“凭什么要我‘虐树’啊?与其‘虐树’,不如自虐!”———他们会这样叫嚣。有个老人,带着他从美国归来的外孙乘地铁。一上车,老头儿就身手不凡地抢了个座位,外孙刚要指责他“没教养”,不想,老头儿居然把抢来的座位让给外孙坐———为晚辈效忠效力,恰是许多老年人引以为豪的嗜好。

    有个母亲也曾是个资深剪蛹人,退休后才恍悟自己全心全意为家庭和社会培养了一个极端自私自利又无德无能的渣滓。面对乞求她拿出“鲜嫩的骨头”供自己啃噬的逆子,她哀嚎:“孩子,你搬出去住吧!”我把这个母亲的泣血哭诉打印了好几份,分送给我的同事。我说:“吃点‘抗慈丸’,别得‘爱之病’。”

    ———让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是我们对树的大爱,也是我们对树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世界的明天作出的贡献。因为我们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所以我们不能立志为孩子系一辈子鞋带、抢一辈子座位。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哪棵参天大树是凭靠人力浇灌才长到梦的高度的。模拟着老天的样子让桃花心木三旱两涝,这不叫缺乏爱,这叫善于爱。不要被“畸爱”驱使着去充当那个愚昧的剪蛹人,不要让丧失了飞翔能力的蝴蝶痛苦地把我们称作“凶手”。相信吧,那能够按照正确顺序利落地点燃、熄灭酒精灯的人,一定是那个瞬间就能将鞋带系好的人。


最后更新[2012-7-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