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名家文荟
文章标题: 《秋风:西方有贵族,中国有君子》
     阅读次数:114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秋风:西方有贵族,中国有君子

西方有贵族精神,中国有君子传统
2012-07-05 南方都市报  

  ■知道分子之秋风专栏(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最近有篇署名“闲人维杰”的文章在网上流行,一些关心公共事务的精英人士对此尤其关心,题目是《贵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识的兴起》。该文在礼赞贵族及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后,痛惜中国在20世纪消灭了贵族精神,并呼唤恢复贵族精神。

  近年来,贵族或者贵族精神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初步富裕起来的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贵族风度,不惜重金送其到外国私立学校接受贵族式教育。这样的父母是有头脑的,比那些把孩子送到商学院的父母要明智得多,更不要说让孩子在国外独自生活、随便花钱的父母。

  不过,通常当人们谈论贵族或贵族精神时,总不忘加上一句:中国没有贵族,至少从秦汉以来没有贵族,只有官僚、流氓

、暴民。这样的看法很不正确,也妨碍当代中国形成具有贵族精神的群体。

  其实,中国一直存在贵族及具有贵族精神的人,那就是君子。君子的形态又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三代,尤其是周代,君子是等级制意义上的,与欧洲的贵族相当。其实,周代与欧洲10到15世纪之间的治理模式是相同的,即封建。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共同体的首领是贵族,也即君子。周代君子的做派与欧洲贵族没有两样。比如,他们都是武士,都崇尚荣誉,《左传》、《国语》生动地记载了周代君子的生活形态。

  孔子时代,封建制解体,社会趋向平民化,原来的君子群体也败坏了,社会陷入混乱之中。孔子的工作就是在平民化社会中重建君子群体。孔门弟子绝大多数是平民,孔子希望通过学,将其养成为君子。《论语》就是君子养成教本,而孔子创立的儒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君子养成之学。

  孔子所缔造的这个新兴君子群体不再是等级制意义上的,而是德行意义上的。原来的君子出身高贵,现在的君子则是平民中的卓越者。这就是孔子以后2000年君子之基本形态。宋明以来,这种君子精神继续下移,形成明清时代基层社会的“绅士”。晚清,君子精神伴随着现代工商业发展,又生发出“绅商”。

  在西方,十六七世纪以来同样经历了贵族精神下移的过程:随着封建制解体,等级制意义上的贵族群体逐渐消失,贵族的一些优越品质被平民习得,英国“绅士”就是这类具有贵族精神的平民,也即平民中之卓越者。在美国,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绅士。(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略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君子与英国贵族的精神没有两样。比如,那篇文章引用储安平《英国采风录》中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此处的看不起金钱,不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等等,孔子也多有论述,孔子也反复强调君子当见“义”勇为。(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这位作者又说:真正的贵族精神应有三根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二是社会的担当,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凡此种种,孔子再三教诲其弟子。第一点不用说,第二点也就是《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点正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孔子以后,君子层出不穷。这位作者批评中国人缺乏贵族精神,可他所举的例子有明显漏洞。他首先提及屈原、陶渊明、曾国藩,然后借《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所谓四大名著讨论中国人的贵族精神。除曾国藩外,这样的讨论完全不得要领。作者忽略了秦汉以来社会治理之主体与文明之支柱:儒家养成之士君子群体。这个群体十分庞大,每代都有杰出者,如《史记·儒林列传》所记秦汉之际汉反抗专制的儒生,汉晋时代持家极严、面对皇权也保持尊严的士族;宋代社会之自由气氛,也是由儒家士人创造和维系的。到现代,儒家精神同样养成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从事于民主进步事业,并推动中国社会之现代转型。

  也就是说,中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君子传统,在经历了短暂的中断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权力对社会的控制弱化,君子传统又开始复苏。90年代以来,君子群体重建过程加快。这些新兴君子包括关心公共事务的企业家、知识分子、社会活动人士等。正是这个群体创造和维持了市场秩序、社会之自我治理与民间文化的空前繁荣。如果人们期望中国社会进一步转型,那么君子群体的重建就是前提。没有一个分布在社会各层面、各角落的君子群体,就没有社会自我治理,不可能有平稳的制度转型,也不可能形成理性的政治。(作者系北京学者)(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最后更新[2012-7-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