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的收藏历史,紫砂壶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
开壶的程序
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此新壶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开壶的方法有多种,各行家的方法不尽相同,方正紫砂的金方正介绍了他开壶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用白水煮至少一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壶身分开,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这一步可以藉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第二步,用老豆腐煮至少一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第三步,用甘蔗嫩头煮至少一个小时。第四步,用茶叶煮至少一个小时。完成这四个步骤后,紫砂壶才可以正式开始使用。
养壶的原则
相对于开壶,养壶的过程更加漫长,需要很好的耐心。宜兴的制壶工艺师董俊峰强调“一定要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真是养壶如养性。而一把养好的壶,也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君子,端庄稳重。
行家都知道,养壶最重要的是泥料,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会很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还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有了泥料好的先天条件还是不够的,好的壶也是“养”出来的。有收藏者将新买回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新购回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那么怎么“养”壶呢?方法当然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原则是差不多的。董俊峰介绍了他的养壶的几个原则: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原则;切忌油污接触原则;用茶汁滋润壶表原则;适度擦刷原则;用毕清理晾干原则;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具体说来,养壶要注意几个细节:在养壶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在冲泡的过程中,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紫砂壶泡一段时间要有“休息”的时间,一般要晾干三五天,让整个壶身(中间有气孔结构)彻底干燥。
常见误区提醒
董俊峰还就使用紫砂壶的几个常见误区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泡养紫砂壶,切不可心急,更不能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以免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其次,喝完茶后,茶壶要倒空洗净,最好不要留茶叶。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利。
泡茶最好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好紫砂壶也需要保养。使用新壶之初,应先用茶汤煮一番,这样既可除去土味,还可以使壶得到滋养,煮后的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阴干就可使用。正确的养壶方法:
紫砂壶养护之道:多玩多交流
(一)、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二)、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倒出茶汤后的间隙,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这样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三)、泡茶时,勿将茶壶浸入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到保温的功效。其实这对养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四)、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五)、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紫砂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俗称包浆).
(六)、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
(七)、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紫砂壶,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包浆,所以应绝对避免。
紫砂壶因其材质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它与使用者能进行感情交流,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宝爱,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所以说,好茶壶不要束之高阁,而应该经常使用把玩。明人周高起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这句话,实际上是用壶、养壶的根本之法。